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久久,亚洲乱亚洲乱妇22p,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素養(yǎng) > 作文素材
網頁轉word

(唐朝歷史)《別樣晚唐史》第一篇 曾經的春天_第一章...


來源:內部資料  糾錯

Word格式下載

全文10100字


  ――李氏家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
  隋煬帝離去后,墻垣反鎖長安春。一時間,沒有什么可說的故事,只有《桃李子歌》還繚繞在寂靜的空氣里。在城南碧嶂插天的終南山,一個名叫岐暉的道人告訴門下弟子一個驚天秘密:“天道將改,吾猶及見之,不過數(shù)歲矣?!?
  弟子問他,誰將取代隋煬帝?
  岐暉很肯定地說,是太上老君的子孫。
  這是一個屬于新王朝的神話。在沒有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專屬于唐朝的神話。有誰會相信岐暉如此突兀的預言呢?只有性本空靈的修道者透過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浮華世相,看到隋王朝燈枯油盡的本質。山人李淳風也到處宣揚自己遇到太上老君。終南山的神仙告訴他:“唐公當受天命”――創(chuàng)世紀的人物就這樣浮現(xiàn)在我們面前。
  (唐高祖)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這使他在孩提時就襲封唐國公。在姨母獨孤氏,也就是隋煬帝之母的關照下,李淵在寂寞中慢慢地長大。年輕的唐國公沒有什么鴻鵠大志,安于享受富貴閑人的生活。長安城里,他的慷慨豁達有口皆碑。上至王侯公卿,下到市井游俠,到處都有他的朋友。與好友們走馬斗雞、推杯換盞時的喧鬧,多少彌補了父母雙亡帶來的失落感。 易優(yōu)作文網,中小學學生學作文的好網站(http://www.zequeka.cn)。
  如果說,李淵平淡如水的前半生中還有什么流光溢彩的時刻,那就是竇家為愛女招親的那一日。
  世人都說,竇家姑娘是長安最美的少女。剛落地的時候,她就有一頭長過頸項的黑發(fā)。三歲時,如瀑的黑發(fā)已長可及身。北周武帝(宇文邕)非常鐘愛這個外甥女,將她養(yǎng)在深宮。幾年后,武帝英年早逝。隋文帝()欺侮北周帝室孤兒寡母,篡奪了帝位。聽到這個消息,小小的竇氏淚流滿面,憤憤地說:只恨我不是男兒,不能救舅父家的社稷。
  又有誰能想到,巧取豪奪來的江山最終會歸這個哭泣的少女。
  光陰荏苒,竇氏已到梅之年。兩羽孔雀畫上了她家的門屏。誰能射中孔雀的眼睛,誰就能抱得美人歸。多少人鎩羽而歸。五陵少年中,站出了一個貴公子。就像故事里常說的,射日弓開如滿月,箭去流星,顫巍巍地插在畫屏上孔雀的雙目上。

易優(yōu)作文網,中小學學生學作文的好網站(http://www.zequeka.cn)。


  引弓的少年就是李淵。他娶回了竇氏,“雀屏中選”成了成語,而傳奇拉開了序幕。
  燦爛的時刻不過曇花一現(xiàn)。輾轉幾個州郡的腳步中,時間一點一點消磨掉了。皺紋如蛛網,過早地爬滿了李淵的面龐。大宴群臣的時候,隋煬帝()嘲笑表兄老態(tài)漸露、滿臉折皺,有一張“阿婆”面。玳瑁筵散,李淵悶悶不樂地回到自己的府邸。
  竇氏知道事情的原委后,悄悄告訴他:“唐”諧音于“堂”;阿婆也叫“堂主”――那是隋煬帝金口玉言,斷定了李淵終有一日會成為“唐主”,大唐王朝的主人。愁眉不展的李淵莞爾一笑,將隋煬帝帶給他的不快棄于腦后。多年以后,他才恍然大悟:一句無心的嘲諷經過妻子巧妙的詮釋,具有何等神奇的前瞻性。
  平淡的生活中,有一對問題,一直在等待著平凡的李淵去解決:我從何處來?我往何處去!

易優(yōu)作文批改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批改、易優(yōu)作文點評 <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兩個問題中,也許“我往何處去”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更值得回答。可從邏輯上講,沒有解決“我從何處來”,任何關于何去何從的答案都顯得那么可疑。李淵必須鄭重其事地思考這個聽起來玄而又玄的問題。唯其如此,他才能在決定去向時不再無憑無據(jù)。他要天下人對他知根知底,從了解中生出信賴和崇拜。
  沒有人能為他答疑解惑了。很多年前,李淵的馬廄里新增了幾匹神逸非凡的駿馬。耽于犬馬聲色的隋煬帝眼熱不已。竇氏苦勸丈夫盡快獻出駿馬??杉w绔出身的李淵也喜歡走馬架鷹,一直舍不得心愛的馬。等他被隋煬帝找了個借口,貶到遙遠的涿郡后,才明白什么叫“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懊惱的李淵連忙收羅起鷹犬駿馬,獻往長安。幾年內,他就青云直上,從一個徒有空銜的唐國公一躍成為雄鎮(zhèn)一方的太原留守??上?,竇氏看不到了。她的病體沒有熬過涿郡冰天雪地的嚴冬。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現(xiàn)在,形單影只的李淵要自己尋找人生的答案了。
  除了一個唐國公的爵位外,早逝的父親李沒有給李淵留下什么。年屆半百的李淵已回憶不起父親的具體面貌,更不用說從他那里了解家族的神話與歷史。父親是李,父親的父親是李虎,再往上就是李天錫、李熙――這個世系沒有什么疑問。但是,再向時間的深處追溯,李淵就陷入了云遮霧繞的迷境中去了――唯一的線索就是他的姓氏。
  詩人曾用“我李百萬葉,柯條遍中州”來夸耀李氏后裔遍布天下。按照史書的記載,如此眾多的李姓人群有三個起源地:上古時代流落巴地的姬姓;皋陶子孫的嬴姓;或者是那些化外之人,皈依華夏后,將自己的姓氏更改為李姓。那么李淵的血脈究竟起源于哪一支,來自哪里呢?
  翻開史書,我的目光首先投向了長安所在的地方。 作文培訓,就來蘇州易優(yōu)作文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html
  三千多年前的龍首塬上天野蒼茫,完全想象不出若干年后六陂之上的紫闕丹閣、雕欄玉砌。不知道什么原因,一支姬姓之人離開世代生息的關隴,輾轉向南、向東,來到荒無人煙的鐘離山下。這次出走使他們脫離了一段翻天覆地、波瀾壯闊的歷史。他們身后,岐山之巔回蕩著清亮的鳳凰叫聲。滯留岐山的另外一支姬姓族人吟鞭東指,奪取了殷商的天下。就像《詩經》所寫的:“考卜維王,宅是鎬京”,周王拋棄了殷商的朝歌城,在灃河東岸建起了長安的前身――鎬京。周王沒有忘記遠走天南的那支族人,將他們封于巴地。后來,人們將這支姬姓之人稱為“巴人”。
  鎬京的姬姓崇拜鳳凰,巴人卻崇拜虎。這個幾乎被人遺忘的小國像猛虎般,潛伏在巴山蜀水間,一伏七百年,一直到戰(zhàn)國才被更加虎虎生威的秦國滅亡了。
  亡國的巴人星散四方:南走湘西,東遷江夏,再不然就留在故國廢墟上,變成了中原人眼中的板蠻。還有一些巴人,不甘于淪落為蠻夷,跋山涉水,流浪在別人的土地上。為了不讓后代忘記自己的虎圖騰,巴人把虎當成自己的姓氏。巴語中,虎的讀音為“李”――他們有了一個銘記生命根源的姓氏。也許是冥冥中自有安排,有一支巴人循祖先的腳印,又回到了先人生活過的關隴。時間又過了幾百年。西晉滅亡的前夕,連年荒旱逼迫他們第二次離開關隴、離開長安,轉頭踏上那條他們已經走過一個來回的離鄉(xiāng)長路。在李特帶領下,他們穿越莽莽蒼蒼的山巒,走進西蜀,開創(chuàng)了一個屬于他們的成漢王朝。
  學者們曾猜測過李淵家族源頭的種種可能??伤麄儚牟辉鴮⒗顪Y和巴人聯(lián)系在一起。我卻總是被這段歷史所吸引。我喜歡它以關隴為起點。從哪里來,就回哪里去――歷史有了一種輪回之美。
  我會天馬行空地臆想,成漢滅亡后,他們再一次流離失所,像飄蓬一樣散落四方,一直飄到陰山腳下。
  這是一群永遠的行路者。碧川迢迢山宛宛,擋不住他們的腳步。一千多年時間里,從蒼茫的關山隴頭到蠻荒的巴山蜀水,他們走了一遍又一遍,在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條路。“李”這個姓氏就像一面畫著猛虎的旗幟,指引著前行的人。無論身在何處,岐山腳下的那片土地永遠地吸引著他們。
  我還喜歡故事里虎的意象,總讓我沒來由地聯(lián)想到李淵的祖父李虎。他和那面風中的飛虎旗有不為人知的神秘淵源。
  為抵御柔然人而設置的六鎮(zhèn),沿著蜿蜒的陰山一字排開。武川鎮(zhèn)是其中之一。李虎的少年時代就在這里度過。他不問貴賤,結交了無數(shù)江湖豪杰。邊城的風雪也鍛造出一個弓馬嫻熟的英雄。翹首南望,洛陽城內的北魏王朝已在沉默中走向死亡。放眼天下,一個“云起風生龍虎醒”的時刻已經來臨。六鎮(zhèn)的英雄們熱血沸騰、振臂高呼。天空里蒼鷹盤旋,大地上萬馬奔騰。滾滾鐵流中,走來了北齊王朝的締造者高歡、北周王朝的締造者宇文泰,也走來了隋文帝的父親楊忠、岳父獨孤信,走出了未來四百年天下的主人。李虎和他的兒時伙伴一起揚鞭飛,離開了武川鎮(zhèn)?!伴L風金鼓動,白霧鐵衣濕”――起伏的馬背上,年輕的英雄們禁不住熱淚盈眶。他們要追隨英雄賀拔岳去征戰(zhàn)四方。
  一代梟雄爾朱榮曾說過,得賀拔兄弟,天下不足平。但賀拔岳只是北朝風云中一個過渡性的人物。他將李虎帶到了關隴,自己卻在這里死于一場卑鄙的謀殺。悲憤的李虎風塵仆仆,奔赴荊州,邀賀拔岳的兄長賀拔勝入關。賀拔勝猶豫再三后,只派出手下綽號“獨孤郎”的獨孤信北上。等他到的時候,宇文泰已被推為關隴的新領袖。消息傳來,李虎立刻動身返回長安,去投奔宇文泰。在路上,他落入雄踞山東的高歡手中,被押送洛陽。幸運的是,洛陽的北魏天子沒有刁難他,拜他為衛(wèi)將軍,將他又派回關中。
  無論在荊州、在洛陽,還是更遠的地方,長安仿佛有種神秘的力量如此強烈地吸引著李虎。從此,他在宇文泰麾下屢建戰(zhàn)功,官至三公,名列八柱國之一,死后追封唐國公――這就是未來那個朝代名號的來歷。
  如果沒有李虎,李家還在小小武川鎮(zhèn)坐井觀天。史書稱:“今之稱門閥者,咸推八柱國家,當時榮盛,莫與為比”。是李虎使家族升格為關隴最顯赫的八柱國家。他還給家族安排下縱的和橫的社會關系。李虎的兒子李娶“獨孤郎”的女兒為妻。這門婚姻使李家的命運與天下風云聯(lián)系在一起。因為,獨孤信的長女是北周明敬皇后,次女是隋朝文獻皇后,而李的妻子日后也將被追尊為大唐元貞皇后。出身草莽的李虎還帶給家族強烈的天下意識。如果李虎是巴人的后代,那么他的姓氏是虎,名字也是虎。姓和名是兩面迎風招展的飛虎旗,標志出李虎之于家族史獨一無二的地位。就這樣,李虎肩扛著兩面飛虎旗,昂首闊步,走進我想象中的歷史。
  一千六百多年前,鳳鳴岐山的時候,李虎的祖先沒有在場。他們錯過了一個偉大王朝誕生的時刻。
  一千六百多年后,李虎聽到岐山間又隱約傳來陣陣虎嘯。
  ……
  沒有人會相信我的故事。我的想象無根無據(jù),任意妄為,沒有一點兒權威理論的背景。可我就是喜歡關隴和猛虎這兩個元素,它們一再出現(xiàn)在情節(jié)中,使故事有了濃重的宿命氣息。初唐時的僧人法琳比我更大膽。他曾當著李家子孫的面,言之鑿鑿地說:他們是鮮卑拓跋氏的苗裔;更確切地說,是達部人。
  如此大膽的論斷,把我們追尋李唐家族史的腳步帶上了另外一條道路。
  法琳的話指引我們穿越兩千年風雪,來到了極北苦寒之地,一處名為大鮮卑山的地方。根據(jù)《魏書》的記載,拓跋氏的祖先在林海雪原最深處,艱難地鑿開堅硬的石壁,建造起祖宗之廟,來供奉賜與他們血脈的靈魂。很多年后,他們還曾回祖先居住的石室,告祭天地。誰也說不清,傳說中的大鮮卑山究竟在哪里。直到二十多年前,考古學家們才在大興安嶺深處找到神秘的鮮卑舊墟石室,找到了二百零一個古樸蒼勁的字組成的祝文。
  幽暗深邃的石室就是傳說中的拓跋氏祖廟。我們從這里開始講述李淵的另外一段家族史。
  在某個不可考證的時刻,幽居大鮮卑山的拓跋鮮卑走出了石室,遷徙到煙波浩淼的大澤之畔。繁衍生息了很多年后,拓跋鮮卑開枝散葉,人口眾多,分成了八部。這里面就有李淵的先祖達??苫氖彽拇鬂沙休d不了如此眾多的生靈。身著鹿皮的巫師燃起了青煙,跳起了舞,用狼一樣蒼涼凄厲的聲音宣布:他們必須離開大澤,在無垠的天野間繼續(xù)流浪。其形似馬、其聲類牛的神獸走在最前面,導引遷徙的拓跋人走了一年又一年,終于走出了九難八阻的高山深谷,來到了匈奴故地――長川。曾雄霸大漠的匈奴早已分裂為南北二部,在內耗中走向衰敗。他們的沒落,給新的民族遷徙留出了空間。
  在這片水草豐美的原野上,家族神話上演了一出最為絢爛的情節(jié)。
  那天,拓跋人的首領詰汾看見一駕香車從天而降,車上是一位光艷照人的麗人。一夜刻骨纏綿之后,兩人相約明年此時此地再相見。話說完后,天女芳蹤杳杳,如一陣風,如一陣雨,消失在空氣中。直到第二年,她為詰汾帶回一個嬰兒。天女告訴拓跋人,嬰兒和他的子孫們將是天地間最偉大的帝王。這個嬰兒,就是北魏的始祖神元皇帝拓跋力微。
  天女之子一生大起大落,充滿了傳奇色彩。在八十五歲的時候,他終于把家族帶到了云中郡。戰(zhàn)國時代,大名鼎鼎的趙武靈王在陰山河曲建造了這座城。占卜選址的時候,無數(shù)的鵠鳥從白云間高高地飛過。人們便將這城稱為云中。拓跋力微喜歡這里,不僅因為云中的鵠鳥,還因為云中郡已是繁華世界的邊緣地帶。
  一段家族神話在大漠中輾轉流傳了千年后,終于進入了歷史書寫者的視野。
  走進中原的拓跋鮮卑建立了北魏王朝,還興起了一波改漢姓的風潮?!段簳酚涊d了當時封賜的一百一十八個鮮卑漢姓。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拓跋鮮卑的八部也有了自己的漢姓。達部被賜李姓――就這樣,拓跋鮮卑地老天荒的神話和李唐皇室的歷史在這里接榫。
  從拓跋鮮卑八部落里演化出了八柱國,從達部里走出了一個名叫李虎的大人物。他的兄長名叫起頭,弟弟的名字是乞豆,而李起頭之子名達摩。這幾個胡味十足的名字顯示了這個家族和鮮卑人割不斷的淵源。他們藐視的倫理,兄長接納了弟婦,兒子娶了父親的妾侍,公公愛戀兒媳,一幕幕艷史讓人目不暇接。在朱熹眼中,李唐家族層出不窮的亂倫秘辛保留了鮮卑人“異輩婚”舊俗的只鱗片爪。這讓我想起陳寅恪先生的一個論斷:“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興,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chuàng)空前之世局?!?
  我不知道,這句話是不是道出了李唐勃勃生機的根源??墒?,把追根溯源的幻想之旅放在長河落日的場景下,確實會產生一種悠遠而蒼涼的美。
  不過,正是陳寅恪,還告訴我們另外一個推斷:大鮮卑山深處的石室也不是李淵家族史的起點。在河北巨鹿郡的建初陵和啟運陵里,還埋葬著李虎的祖父李熙和父親李天錫。兩座祖塋在告訴后人:這里才是李唐王朝的真正源頭。
  今天,我們找不到建初陵和啟運陵了。斜陽荒草埋沒了石獸、翁仲。本應該高聳著陵墓封土的地方除了一片洼地,什么也沒有。“君看陌上何人墓,旋化紅塵送馬蹄”,天子的先人也不能例外。陵墓旁的光業(yè)寺一修再修,也阻止不了昔日壯觀的佛寺、樓觀化為廢墟,最后變成眼前這片空曠的耕地。只有一方八棱形龜趺座石碑在歲月磨洗后,依然如故。四十多年前,附近的村民將石碑砸成數(shù)塊,運回村里建屋。后來,有心人將散落的殘碑又一一找回,拼出光業(yè)寺碑。
  殘存碑文的拓文上寫著“維王桑梓,本際城池”的字樣,宣告石碑所在的地方就是李唐皇室的桑梓之地。父子共塋這種典型的漢族墓葬形式也表明,李淵的祖先是地道的漢人,與天女的兒子、鮮卑的石室沒有什么瓜葛。我們甚至可以進一步推斷,李虎之所以得到唐國公這個封號,也是因為他的故鄉(xiāng)巨鹿郡一帶正是傳說中的唐堯故地――種種跡象表明,李淵的家族神話不在蒼茫大漠,而在眼前這片寥落荒村。
  那么,巨鹿郡的李熙、李天錫父子又將告訴我們一段怎樣的家族史呢?
  眾所周知,河北只有一支顯赫的李氏家族――趙郡李氏。他們是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的后人,幾百年來瓜瓞綿綿,與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滎陽鄭氏、隴西李氏、太原王氏并稱華夏第一等士族高門。但是,趙郡李氏最顯赫的房支“三巷李家”在常山郡,不在巨鹿郡。只有幾支衰微的支派,遠離了三巷李家的耀眼光芒,在歷史學家的視野之外像野草一樣默默無聞地生活。李淵的祖先要么是趙郡李氏某個沒落的支系,無聲無息地流落到毗鄰的巨鹿郡;再不然,就根本不屬于趙郡李氏,而是鄰邑廣阿的庶姓李氏。
  趙國武安君李牧、后漢太尉李伯游,還有因品行高潔而被譽為“天下楷模”的李膺……這些璀璨的名字屬于趙郡李氏,與庶姓李氏灰色的平民生活毫不相干。
  卑微的祖先不僅沒有留下多少有形的財富,甚至連精神上的力量也不曾傳遞給后代。他們春種秋收、迎來送往、吃喝拉撒、生老病死……瑰麗飄逸的魏晉時代,他們生活得塵灰滿面,瑣事纏身。庶姓李氏沒有保存儒家經典,也沒有刻意地保留祖先遺風,更缺少趙郡李氏中李楷、李芬這樣的精神偶像。在五胡亂華的背景下,沒有任何精神信仰的家族只能放任家風被胡俗污染。到了李虎這一代,他們有的名叫起頭、達摩,有的名字叫乞豆,從姓名到生活方式,都和鮮卑人沒有什么兩樣。
  可是,總有些人不甘像隴上青草,一枯一榮就是一生。在北魏朝廷的征召下,庶姓李氏離開了巨鹿郡故鄉(xiāng),奔向陰山六鎮(zhèn)。邊境腥風血雨的洗禮,改變了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樸素形象。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李家的祖先與最剽悍的鮮卑戰(zhàn)士一起,在大漠上走馬射雕。直到死后,他們才會依據(jù)漢人的風俗,歸葬故鄉(xiāng)。李虎就從陰山六鎮(zhèn)開始他一生的跋涉,走向長安,走向天下……
  無論是石室野人,還是庶姓李氏,都不會是李淵心中想要的答案。當他走進長安,內心是如此寂寞,仿佛自己硬生生擠進了一個不屬于自己的地方。李淵必須向整個天下證明,他和他的王朝有根有據(jù),而不是無因無由。
  從這一刻開始,李淵對家族歷史的探究走上了一條輝煌的歧途。他要穿針引線,將一切蛛絲馬跡編織成一段合情合理的歷史,讓自己與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和最強盛的家族在血緣和精神上發(fā)生聯(lián)系。趙郡李氏和隴西李氏的歷史是由一個個真實的歷史人物組成的。他們出將入相、光彩奪目,手拉著手,從戰(zhàn)國一直連接到現(xiàn)在。每一個段落,甚至每個字句都是那么清晰、真實,經得起推敲。相比之下,李淵憧憬的家族史充滿了空白和虛假,有太多的不確定性而變得抽象,抽象得只剩下一個理念:我們必須生而高貴。
  因此,李淵拒絕了鮮卑的父系血統(tǒng),也拒絕了庶族李氏毫無美感的過去。他要重新選擇自己的家族史,并為自己的選擇定下了兩條標準:第一,他的祖先必須是漢族,這個太陽一樣光芒萬丈的民族;第二,他的祖先還必須是王者,這樣,他就以歸來的王者姿態(tài)出現(xiàn)在新的時代。
  用這兩個標準篩選了又篩選后,李淵選擇西涼李來作為他的祖先,而李據(jù)說又是西漢名將的十六世孫?!安艢馓煜聼o雙”的飛將軍就成了李淵家族史中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
  命運多舛的將軍身上有太多可說的話題了。他的神勇、他的名聲,還有沉重的悲劇宿命。知道他被列入李淵祖先的那一刻,我首先想到的是《史記》里的一個故事。相傳那一日,李廣出獵晚歸,猛然瞅見蒼茫的暮色藏著一只作勢欲撲的虎。說時遲,那時快,飛將軍猿臂輕舒,利箭破空而去,猛虎重重地跌落長草中,一動不動。片刻耽誤,四野已伸手不見五指。李廣只好躍馬回營,打算天明后再去抬回獵物。第二天,他憑記憶回到彎弓射虎的地方,尋尋覓覓,總也找不到虎尸。只有昨日射出的一枝箭,端端插在一方堅硬的白石上,沒鏃而入。是林中的猛虎化做了白石,抑或那本就是塊狀如猛虎的巨石,沒有人能說清楚。后來,詩人盧綸留下了一首《塞下曲》,來記述這段傳奇: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這是個李廣本人也無法再現(xiàn)的神話。后來,他曾一再以箭射石,卻再沒能把箭射入石頭。元狩四年出擊匈奴的時候,大將軍故意讓李廣迂回遠路。結果,他行軍失道,貽誤了戰(zhàn)機。遲暮的將軍不愿意接受刀筆吏刁鉆、刻薄的審訊,引刀自刎了。
  在李廣的三子中,長子、次子都先他亡故。幼子李敢因父親的冤死怨恨衛(wèi)青,對這個權傾朝野的大將軍一頓拳腳。內心有愧的衛(wèi)青悄悄地隱瞞了這件事情,可他的外甥一心想報復李敢。在甘泉宮狩獵的時候,霍去病偷偷潛伏暗處,以冷箭射殺了李敢。了解到真相后,到底還是袒護了霍去病,借口李敢被鹿角觸殺,了結這段公案。
  數(shù)年后遠征匈奴,李廣的孫子李陵又一次被皇親國戚陷于死地,兵敗?;?,步了乃祖乃叔的后塵。他沒有像祖父那樣選擇自刎,而是歸降匈奴。狂怒的漢武帝將李家留在中原的人丁,夷族于長安市上。太史公不過替李陵分辯了幾句,也慘遭閹割。李陵和他后來在大漠繁衍的子孫“褰裳路踟躕,彷徨不能歸”,變成了有家不能回的孤魂野鬼。飛將軍的血脈就這樣散入他縱橫捭闔的萬里大漠,再也說不清家族綿延的來龍去脈了。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失去了李廣和李陵的家族史黯淡無光,乏善可陳。這一消沉就是幾百年,要一直等到狼煙遍地的五胡時代來臨時,這個家族的又一位英雄才在敦煌橫空出世。
  《晉書》稱李“性沉敏寬和,美器度”,是文武雙全的亂世英雄。又是一個出獵晚歸的黃昏,敦煌太守李忽然聽見身后傳來一迭聲地高呼:“西涼君,西涼君!”他心中一驚,驀然回頭望去。暮色中,依稀可以看到一只猛虎蹲踞在路上。李慌忙摘下雕弓,伸手去取羽箭。沒想到,猛虎不避不閃,從容地對他說:有事相告,西涼君勿放箭!
  虎吐人言,李也知事出蹊蹺,上前幾步,抱拳答禮道:我可不是什么君王。不知大王如此呼叫,是何用意?
  猛虎向他泄露了一個本不該泄露的天機:李將是西涼的君王。
  猛虎縱身一躍,風一般消失在密林長草中,而我們還在思考――這是李廣箭下的那只虎么?當它的身軀化為林間的巨石,靈魂卻穿越幾百年時光,把一個秘密透露給李。
  這是個來也遽然,去也匆促的預言。李去世三年后,他建立的西涼就為北涼所亡。李的兒子后主李歆戰(zhàn)死,另一個兒子李恂逃往北山。數(shù)月后,他率數(shù)十騎再入敦煌,想重建西涼國。沒想到,北涼軍引水灌入敦煌。見大勢已去,李恂倉皇自殺。滔滔河水,使李的霸業(yè)宏圖永遠地成了浮花浪蕊。根據(jù)《冊府元龜》的記載,后主李歆的兒子重耳在亡國后出奔南朝。北返后,他的后代李熙、李天錫輾轉來到了代北的陰山六鎮(zhèn),成了武川鎮(zhèn)的鎮(zhèn)將。再后來,李虎出生了……
  很多年后,李虎陪同宇文泰閱武北山下。民間傳說,兇悍的豹子時常出沒北山,吞噬了不少無辜性命。李虎聽說后,單身持杖,潛入北山,格殺了那頭惡豹。宇文泰高興地說:“公之名虎,信不虛也”――李虎擒豹的故事中,沒有猛虎的身影,可虎已經外化為主人公的名字,內化為他的勇猛氣質。
  從李廣到李,再到李虎,兇猛無倫的虎再三出現(xiàn),成了家族史中一個最明亮的意象。
  等到李淵重寫家族史的時候,李家離開猛虎出沒的山林草澤很多年了。對虎的印象已逐漸地淡漠。生于長安的李淵看慣了雕龍畫鳳的宮闕。內心深處,他總希望自己家族的圖騰是神秘的龍,而不是兇猛的虎。在汗牛充棟的史籍中,李淵苦苦搜尋每一個字句,希望能找到一點兒線索,把自己的家族和龍聯(lián)系在一起。他從李廣的世系往上,經由李廣的曾祖父秦將李信,一路尋到春秋。
  這是一段被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稱為“軸心時代”的神奇時光。幾乎在相同的時間里,東西方文明都在“終極關懷的覺醒”中超越了自身的原始文化,也都有了自己的精神導師:以色列的猶太教先知們,印度的釋迦牟尼,古希臘的、柏拉圖……在中國,《史記》那一頁清楚地寫下這樣的記載:“自周有老聃,姓李?!?
  這就是李淵尋尋覓覓要找的結果,中國的精神導師。傳說李母懷胎八十一載,在李樹下割左腑生下了一個嬰兒。嬰兒嘹亮的哭聲中,李母指著李樹,給新生的嬰兒一個新的姓氏:李。誕生在李樹下的嬰兒叫李耳,后來人們尊稱他為“”。李耳一生如何已經沒有什么人知道,只約略知道他曾做過的守藏室之史。可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離去。
  遙想幾千年前的一天,函谷關前紫氣浮關。站在城上望的關令尹喜從異常云象中預感到:圣人要來了。
  不多時,李耳乘著青牛,緩緩而來。
  關令尹喜著有《關令子》一書,也是一位“服精華,隱德行仁”的智者。他知道,李耳也許將一去不回。尹喜再三央求青牛背上的圣人,一定要為這個庸庸碌碌的世界留下點兒什么。就這樣,李耳在函谷關前寫了五千言。后人稱為《道德經》。關令尹喜讀后,恍然大悟。他也拋棄了家室和官位,伴著李耳,西出函谷關。據(jù)說很久以后,還曾有人看到他們流浪在西域流沙……
  孔夫子回憶起自己向李耳問道時的情形,曾如此形容李耳:“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用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耶?!?
  “乘風云而上天”這樣瑰麗的字句在《》中或許不算什么,可放在口中,就不尋常了。樸素的孔子很少用這么有氣勢的語言來闡述他的思想。“龍”這個喻體更讓李淵怦然心動。他也喜歡騎青牛出關的結局。這使李耳的下落無案可查,不知所終。這樣,李淵就不需要絞盡腦汁,考證和杜撰李耳是如何將血脈傳遞給李信和李廣的。李淵將李耳列為家族神話最重要的章節(jié)。
  李淵追根溯源的腳步并沒有停下。上古的黃帝才是華夏始祖,就讓家族史的第一篇章從他身上開始吧。
  相傳黃帝晚年,在荊山下鑄造寶鼎。寶鼎鑄成,黃帝乘龍飛往九重天外。他和嫘祖的次子名昌意。昌意在貶謫若水的時候生下了韓流。韓流娶淖子氏的女兒阿女為妻,生下了顓頊。受叔父少昊的熏陶,顓頊自幼酷愛音樂,聽到掠過大地的八方來風,他便讓八條飛龍仿效風聲而長吟,名為《承云曲》,以紀念乘龍歸天的黃帝。
  據(jù)《秘笈新書》引《姓纂》的記載:“李氏,帝顓頊高陽之裔。顓頊生大業(yè),大業(yè)生女華,女華生咎繇。”這就是顓頊之后的世系。咎繇也就是皋陶,堯帝手下掌刑法的大理官?!妒酚?五帝本紀》說他制定五刑,以善理刑獄著稱于世。天下罪惡得以平正。堯將帝位禪讓給了舜。舜還未來得及把帝位禪讓給皋陶,皋陶就去世了。換句話說,皋陶是一個不曾加冕的王者。這讓李淵心中又是一動。
  皋陶的后人歷虞、夏、商三個朝代,二十六代人,代代為理官,執(zhí)掌天下刑獄。按照古人以官為氏的習慣,皋陶的子孫被稱為理氏。第二十六代傳到了理征。他任理官的時候,剛正不阿,屢次冒犯暴虐無道的紂王,終于慘遭殺害。理征死后,他的妻子契和氏帶著幼子理利貞逃出了朝歌城,顛沛流離。當他們走到伊侯之墟時已饑餓不堪,再也走不動了。伊侯之墟,李樹婆娑。理利貞母子伸手摘下了枝頭累累的李果,才沒有餓死。據(jù)學者秦嘉謨所輯《世本》案的記載:在上古的時候,理、里、李三字是可以并通的。理利貞就在這伊侯之墟指樹為氏,自稱李氏。
  這是一個改變命運的巨大變動。那個世代任理官的家族悄悄地被一個以樹為氏的家族所置換。他們開枝散葉,枝繁葉茂。李利貞的血脈傳了又傳,傳到了李耳。李樹下的故事演繹出新的章節(jié)。
  就這樣,從乘龍飛天的黃帝到讓八龍吟唱《承云曲》的顓頊,再到皋陶、理征和理利貞,然后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李耳,秦將李信、漢將李廣,一路迤邐而下,經過西涼李,最終傳到了李虎、李和李淵――憑借一個姓氏,李淵編織出一部具體得不能再具體的家族史,來回答“我從何處來”這個抽象的問題。
  這條血脈傳承的道路上,充滿了虛構、臆斷和不確定。比如,指樹為姓的傳說,在同一個家族的歷史中出現(xiàn)了兩次,一次是理利貞在伊侯之墟靠李樹的果實充饑后,一次發(fā)生在李耳在李樹下誕生的時候。又比如,西涼李第六子名叫李翻,李翻生李寶,李寶又生李。李寶、李父子一門顯貴,史稱“后魏太和中定四海望族,以(李)寶等為冠”。這個譜系絕對是清晰而且可靠的。如果李淵的家族史也沒有謬誤,李淵的先祖李熙與李就應該是同一曾祖的兄弟,血緣關系極近。可是,顯赫的李寶、李從來都不承認遙遠的陰山山麓,那個名為武川鎮(zhèn)的邊陲小城,還有自己的同宗兄弟。
  總之,李淵的家族史有太多的疑問。在此前漫長的家族史中,說不清哪個時候、哪個環(huán)節(jié),李淵的尋根之旅就已經走上了歧途,迷失在旁支細節(jié)里,錯把別人家的故事當成自家的傳奇來講述。
  可是,李淵不在乎。當他從太原出發(fā),向長安殺去,身后不僅僅有鮮明的旌旗、雄健的將士,還有一個由黃帝、顓頊,皋陶、理征、理利貞、李耳、李信、李廣和李組成的家族在他背后,支持著他。那一刻,李淵不再形單影只。他意氣風發(fā),對勝利充滿信心,對天下充滿了欲望。
  我贊美巴山蜀水間的虎圖騰,對鮮卑石室的祖先和天女之子也充滿了好奇,更欣賞《新唐書?宗室世系表》那種讓人折服的宏大敘事框架。我也知道,那些故事中只可能有一個是真的。甚至一個真的都沒有??晌乙廊唤蚪蛴形兜刂v述著李淵家族史的每一個可能。我喜歡故事里不時出現(xiàn)的龍和虎這樣典雅的意象。無論真實或虛構,這都是一種精神境界。一堆沒有邏輯的故事碎片被整合為一種天意,絕不是怪誕的純虛構。
  無論哪個故事,都配得上一個如日中天的時代,都可以成為明艷唐朝的前言。因為它們洋溢著一種讓人振奮、使人向上的歡樂。在講述故事的話語里,我們聽到了自己血脈中龍吟虎嘯的聲音。神話片段填補了李虎之前沒有歷史記載的空白,構建起李唐家族的神話時代。當我開始講述我真正要講述的故事,在低回哀傷的情緒中寫完幾十萬字的晚唐,我會無比懷念我曾講過的這些神話。就像一個夜行的游子,在手中的火把漸漸黯淡、將熄未熄的時候,懷念曾經耀眼的光。
  沒有這些故事,沒有真正讀懂這些故事,在講述晚唐時,我的哀傷和心痛都將會是不可理喻的。
  甄別了這樣或那樣的可能后,我們篩選出了一部可能不真實,卻最鼓舞人心的家族史,替李淵回答了“我從何處來”的問題。現(xiàn)在,只剩下一個問題在等待李淵去解決了:我往何處去

《(唐朝歷史)《別樣晚唐史》第一篇 曾經的春天_第一章 我從何...》添加時間:2025-05-16;更新時間:2025-06-25



    2025-05-16-1035270
投訴與建議
此頁面存在的問題*
違法違規(guī)
知識錯誤
抄襲他人
其他原因
問題描述*
聯(lián)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