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生活于商朝,是中國第一個見之于甲骨文記載的教師。伊尹以先知先覺自居,把自己的話視為最高教義用以教育人民,大有舍我豈誰的派頭??梢娨烈侨珖鴵碛凶罡邘煓?quán)的人物。可在伊尹身上發(fā)生過那些故事呢? 伊尹放太甲又是怎么一回事。
伊尹放太甲
伊尹為商湯之右相,名摯,是商湯至太甲時期商朝的一位元老。太甲,商湯之孫?!妒酚?殷本紀》記載:「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宮。三年,伊尹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帝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諸侯咸歸殷,百姓以寧」。
這個伊尹放太甲的故事在《孟子》、《左傳》等書中的記載與此基本相同,可見此故事內(nèi)容在古代流傳很廣。不過《竹書紀年》記載的內(nèi)容不同,其云:「仲壬崩,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放太甲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復(fù)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按此說,則在商朝初年,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曾發(fā)生了一次爭奪王位的斗爭。這里所記與傳統(tǒng)說法完全不同。 作文批改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批改、作文點評、作文打分系統(tǒng),<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商湯死后,伊尹歷經(jīng)外丙、仲壬,又做了湯王長孫太甲的師保。傳說,太甲不遵守商湯的大政方針,為了教育太甲,伊尹將太甲安置在特定的教育環(huán)境中——成湯墓葬之地桐官,他本人與諸大臣代為執(zhí)政,史稱共和執(zhí)政,并著《伊訓(xùn)》、《肆命》、《徂后》等訓(xùn)詞,講述如何為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以及如何繼承成湯的法度等問題。
在伊尹創(chuàng)設(shè)的特定教育環(huán)境中,太甲守桐宮三年,追思成湯的功業(yè)自怨自艾,深刻反省,“處仁遷義”,學(xué)習(xí)伊尹的訓(xùn)詞,逐漸認識了自己的過錯,悔過反善。當太甲有了改惡從善的表現(xiàn)后,伊尹便適時親自到桐宮迎接他,并將王權(quán)交給他,自己仍繼續(xù)當太甲的輔佐。在伊尹的耐心教育下,太甲復(fù)位后“勤政修德”,繼承成湯之政,果然有了良好的表現(xiàn)。商朝的政治又出現(xiàn)了清明的局面。《史記》稱“諸侯咸歸殷,百姓以寧”。于是伊尹又作《太甲》三篇,《咸有一德》一篇褒揚太甲。太甲終成有為之君,被其后代尊稱為“大宗”。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后人說伊尹放太甲
三國演義:董卓為了進一步獨攬中央政權(quán),決定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廢除少帝,另立劉協(xié)為皇帝。 在一次會議上,董卓肆無忌憚地說:“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廟,沒有資格擔任天下的君主。為了國家和漢室江山著想,我想效法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的故事,廢掉少帝,改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天子!”在場官員大多懾于董卓的淫威,對他獨斷專行、隨心所欲的行為敢怒不敢言。
只有尚書盧植當面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少帝只是年紀幼小,行為品性根本就不能與太甲和昌邑王相提并論。盧植曰:“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宮;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惡三千余條,故霍光告太廟而廢之。今上雖幼,聰明仁智,并無分毫過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參與國政,又無伊、霍之大才,何可強主廢立之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弊看笈?,拔劍向前欲殺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