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zhàn)國)宋襄公之仁該怎么評議
來源:內部資料
糾錯
關于宋襄公之仁,人們有著眾多的不同想法,很多人認為宋襄公的這種仁義太過于迂腐,當時回到當時的那個時期再看呢?當時打戰(zhàn)是為了判定國與國的從屬關系,戰(zhàn)爭也有了禮法的制約,并不是不擇手段,從此來看,宋襄公的仁義行為也不見得那么可笑。
宋國與楚國打仗,宋國軍隊已經在泓水岸邊列好了陣,楚國軍隊正準備渡過泓水來交戰(zhàn)。宋國的右司馬走出隊列,對宋襄公說:“楚軍比我軍人數多,我們應該趁他們正在渡河,馬上發(fā)起進攻,那樣楚軍必敗?!彼蜗骞f:“我曾經聽君子說:‘不能攻擊已經受傷的敵人,不能擒獲須發(fā)已經斑白的敵人;敵人處于險地,不能乘人之危;敵人陷入困境,不能落井下石;敵軍沒有做好準備,不能突施偷襲?!F在楚軍正在渡河,我軍就發(fā)起進攻,有害于仁義。等楚軍全部渡過河,列好陣,我們再進攻。”右司馬說:“主公如此不愛惜宋國軍民的生命財產,等到兵敗國滅,還有什么仁義可言?”宋襄公喝道:“你再不退回隊列,就要以違反軍法論處?!庇宜抉R只好退回隊列之中。等楚軍全部渡過河,列好陣,宋襄公擊鼓進攻。宋軍大敗,宋襄公也受了傷,三天后死去。(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楚成王戰(zhàn)勝之后,帶軍回國路上經過鄭國,開進了新鄭城。鄭文公在宮中設宴款待,感謝楚國救了自己。楚成王落座之后,開始上菜。一般對于國君,獻七個鼎,獻七道大菜也就行了,對于天子則是十二道,十二個鼎排列著吃。但是鄭文公覺得楚成王戰(zhàn)敗了中原相對最有力的宋國,已經是霸主了,于是獻上九鼎九道大菜,高于招待一般國君的規(guī)格。
鄭文公分外感謝楚成王這次解救了鄭國之圍,再次申明跟定楚國絕不動搖。宴會一直到了深夜。半夜,九個鼎已經吃個精光,楚成王就要連夜告辭。于是鄭文公又派夫人出城去送。楚成王發(fā)現,鄭文公的夫人(同時是楚成王的親妹妹)后面還跟著一輛車子,是鄭夫人的兩個閨女坐在車里。這兩個閨女就跟著去了楚國,算是嫁給了楚成王。楚成王娶了自己的外甥女(這是楚國的文化習俗之一吧,娶自己外甥女,這種姑表親現在湖南還有)。
宋襄公在大敗后的次年,就死掉了。楚成王一時之間成為對中原諸侯的控制者,好在中原北部的晉國隨即崛起,力拒南楚。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迂闊可笑的宋襄公卻被評為了春秋五霸之第二,接在了齊桓公后面。其實當時打仗主要是為了判定國家曲直和主從關系,通過戰(zhàn)爭勝負,從而使政治上的爭議比如土地歸屬、國與國之間的從屬關系,有了裁定的依據。所以戰(zhàn)爭為政治服務,而當時的國際政治還是遵循了整個貴族集團的共同價值觀,所以并不混亂和歇斯底里,因此戰(zhàn)爭也就受到禮法的制約,不是那么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因此,宋襄公的行為并不是那么可笑。
關鍵詞:春秋戰(zhàn)國作文素材,春秋戰(zhàn)國語文素養(yǎng),易優(yōu)語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