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為何文人要宣傳女權思想
吳虞,生于1872年,字又陵,號黎明老人,四川新繁人。1905年留學日本,學習法政。1907年回國后,在成都擔任教職。雖偏居西南一隅,卻在《新青年》《女界報》《甲寅》《小說月報》等刊物上發(fā)表非儒排孔、非孝平權的言論,痛斥 圣賢誤人深 孔尼空好禮 ,得到胡適、陳獨秀、柳亞子等人的肯定。他發(fā)表《吃人與禮教》一文,是提出 吃人的禮教 觀點的第一人,更被胡適譽為 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 。但在研究者眼中,他更是那個時代中 中國社會的病人 。
吳虞的家庭經(jīng)歷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在女性權利、家庭和婚姻等問題上的看法,這也是他日后著文抨擊孔教制度的重要內容。他那些決絕反抗儒家封建制度的觀點,與這些新思潮媒體的立場一拍即合。1917年6月,吳虞假妻吳曾蘭之名發(fā)表《女權評議》。吳虞的女權思想,正是社會轉型期新舊女權思潮交匯的寫照。
中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培訓課程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1.html>中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培訓</a>
吳虞幼時上過私塾,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后去日本留學,雖所學不豐,但多少沾了點洋氣。他利用1911年至1918年的消沉期,廣泛閱讀中西典籍,尤其是他作為封建家庭的 不孝子 ,需要從《進化要論》《群學肆言》《民約論》《社會學》《太西學案》《大美國史略》《女權發(fā)達史》《東洋倫理學史》等西學經(jīng)典中尋找精神支持,又在四書五經(jīng)尋找批駁對象。他借妻子吳曾蘭之名所著的《女權平議》就是典型的吳式文風。
在《女權平議》一文中,吳虞先放眼全球,從西方哲學大家談起: 歐洲自盧梭、福祿特爾,穆勒約翰,斯賓塞爾諸鴻哲提倡女權,男女漸歸平等 ,再以美洲的女性受教育、參政議政舉例: 美洲男女同校,自小學至于大學,學科一律;女子之成績,反優(yōu)于男子。立法,司法,行政,女子皆得為之。 隨后,他以進化論的思想,指出女性地位的低落的歷史原因: 由漁獵生活之平等夫妻時代,入于耕牧生活之專制夫妻時代,則婦女失其自由,為男子之財產(chǎn),為男子之奴隸矣。 是故女權之重,男權之優(yōu),乃自有其先后,而非同時見其優(yōu)重。進化之跡,不可誣也 ,同時,又引用舊學文章中壓抑女權的經(jīng)典篇章: 吾國儒教,素主宗法社會之階級制度,故尊卑、貴賤,上下之義,均由《易》發(fā)其凡,文字具存,勿能深諱,儒教恒以君比父,化家為國,此亦其一端,不得皆指為漢儒之瞽說。 作文網(wǎng)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中小學生學語文閱讀寫作的好幫手
吳虞并不是最早撰文提倡女權觀念之人,也不是唯一一個。早在19世紀末期,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等人,就受西方傳教士和洋務派的影響,接納了 天賦人權 的思想,提出帶有近代人權觀念的婦女觀??涤袨樵凇洞笸瑫分蟹Q: 男與女雖異形,其為天民而共受天權一也。 除了提倡女子權利,禁纏足、興女學、提倡女子參政、辦女報更是維新派具體的女權實踐。1889年7月24日,中國第一份婦女報紙《女學報》創(chuàng)刊,主編和主筆均為女性,其中包括康有為之女康同薇、梁啟超夫人李惠仙和《無錫白話報》創(chuàng)始人裘毓芳等。維新人士的婦女觀以中西共融為主,雖吸取西方女權思想精華,但因其改良派的立場,始終跳不出維護孔教的窠臼,對封建禮儀的推崇和遵守是其推崇女權的前提。在這一點上,吳虞的觀點比維新派先進,他并不認為封建禮教是需要尊重和恪守的。
易優(yōu)作文投稿、作文評價系統(tǒng),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關鍵詞:民國歷史作文素材,民國歷史語文素養(yǎng),易優(yōu)語文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