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一]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世說新語》)
[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何陋之有?
(《陋室銘》)
[三]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記承天寺夜游》)
[四]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7.與“母子相視而笑”中的“相”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兒童相見不相識 D.相形見絀
8.與“馬之千里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居廟堂之高 B.時人莫之許也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陳太丘與友期行 (2)苔痕上階綠
(3)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 (4)豈直五百里哉
10.請寫出你學過的初中文言文中與“相委而去”中的“委”意思相同的一個句子來。(1分)
1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中,“絲竹”與“案牘”各指什么?(2分)
12.下面對選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理解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2分 )
A.陳太丘與元方的父親是好朋友,他們相約到遙遠的地方去;結(jié)果陳太丘不守約遲到了,元方的父親就離去。這件事怨陳太丘。
B.《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寫的一篇小品文,寫于被貶黃州期間。文章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shù)境界,表現(xiàn)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
C.“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是說院子里滿地都是澄澈的水,仔細一看,原來真是水,而且水里面藻、荇交錯,相映成趣。
D.《陋室銘》的作者是劉禹錫,《陋室銘》中的最后一句話是說,孔子認為:劉禹錫的房子一點也不簡陋,因為劉禹錫道德品質(zhì)高尚。
13.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分 )
(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分 )
7.D(2分)
8.A(2分)
10.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1分)
11.絲竹:奏樂的聲音 (1分) 案牘:官府的公文 (1分)
12.B (2分)
13.(1)友人感到慚愧,下車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2分)
(2)安陵國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您啊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