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
周紫芝
一點殘紅①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幃。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調(diào)寶瑟,撥金猊②,那時同唱《鷓鴣詞》。如今風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
【注】①殘紅:此指將熄滅的燈焰。②金猊:獅形的銅制香爐。這句指撥去爐中之香灰。
8.詞的上闋主在寫景,旨在營造出一種凄寒的氛圍,試分析詞人是從哪些角度表現(xiàn)這種凄寒之感的?(5分)
9.詞的下闋運用哪些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了詞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6分)
試題答案: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8.【參考答案】詞人分別從視覺方面、感覺方面、聽覺方面,多感官結合渲染出凄寒之感。(1分)首句寫室內(nèi)一燈熒熒,燈油將盡而燈光轉為暗紅。借燈火昏暗,從視覺渲染凄清蕭索之感。(1分)“乍涼秋氣滿屏幃”雖說是乍涼天氣未寒時,但那凄清的氣氛已充溢在畫屏幃幕之間,從感覺上點出秋夜的寒冷。(1分) “梧桐”一句,小窗外,雨打梧桐,一點一滴,如落在人的心上,從聽覺寫出詩人心中之寒。(1分)詩人寫出了夜深、燈暗而又清冷的秋夜景象,深入地刻繪出別離所帶來的悲苦心情。(1分) 蘇州易優(yōu)閱讀寫作精華課,(tel:181-1815-9898)有趣、有用、提分快
9.【參考答案】詞的下闋運用了對比襯托的手法。(1分) “調(diào)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一句回憶往日美好的時光;如今卻獨居西樓,唯聞風聲蕭蕭,雨聲滴滴,渲染如今秋夜的寂寥,詞人將昔今的樂與哀進行鮮明對比。(1分)詞的下闋還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1分)“調(diào)寶瑟”一句為回憶的內(nèi)容,“如今風雨西樓夜”一句為實景描寫。(1分)下闋運用對比襯托、虛實結合的手法,抒發(fā)了詩人佳人不再,歌聲難聞的寂寥與對戀人的深深思念之情。(2分)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