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完成10~13題。
蘇安恒,冀州武邑人。武后末年,太子雖還東宮,政事一不與,大臣畏禍無敢言。安恒投匭上書曰:“陛下膺先圣顧托,受嗣子揖讓,應天順人,二十余年,豈不聞虞舜褰裳事乎?今太子孝謹,春秋盛壯,使統(tǒng)臨宸極,何異陛下身撫天下哉!自昔天下無二姓并興,且梁、河內(nèi)、建昌諸王,以親得封,恐萬歲后不能良計,宜退就公侯,任以閑簡。又陛下二十孫,無尺土封,非長久計也。請以都督府要州分而王之,且擇立師傅,養(yǎng)成德器,籓屏皇家。”書奏,后雖猜克,不能無感,乃召見賜食,厚慰遣之。
明年,復諫曰:“臣聞天下者,高祖、太宗之天下。陛下雖居正統(tǒng)實唐舊基日前太子在諒暗相王非長嗣唐祚中弱故陛下因以即位。今太子年德已盛,尚貪有大寶,忘母子之恩,以據(jù)神器,何旅顏面見唐家宗廟哉!臣謂天意人事,還歸李氏。誠能高揖萬機,自怡圣心,史臣書之,樂府歌之,斯盛事也。臣聞見過不諫非忠,畏死不言非勇。陛下以臣為忠,則擇是而用;以為不忠,則斬臣頭以令天下?!睍?,不報。
于是魏元忠為張易之克弟所構(gòu),獄方急,安恒獨申救。曰:“王者有容天下之量,故濟其心;能進天下之善,故除其惡。陛下始革命,勤秉政樞,博逮謀猷,天下以為明主。暮年厭怠,讒佞熾結(jié),百姓不親,天下以為暗君。邪正糅進,獄訟冤劇。何昔是而今非邪?居安忘危之失也。竊見元忠廉直有名,位宰相,履忠正,邪佞之徒嫉之若讎。易之兄弟無功無德,指馬獻蒲,先害善良。自元忠下獄,人人偶語,謂易之交亂,且及四國。況賊虜方強,賦斂重困,而自縱讒慝,搖變遐邇。臣恐四夷低目窺覘,為邊鄙患,百姓托義以清君側(cè),逐鹿之人叩關(guān)而至,問鼎大明之宮,陛下何以謝之?臣今計者,莫若收雷電之威,解恢恢之網(wǎng),復爵還位,君臣如初,則天下幸甚。陛下縱不能斬佞臣,塞人望,且當抑奪榮寵,翦其羽翅,無使驕橫為社稷之憂。
疏奏,易之等大怒,遣刺客邀殺之,賴鳳閣舍人桓彥范等悉力營解,乃免。
神龍初,為習藝館內(nèi)教。節(jié)愍太子難,或讒安恒豫謀,死獄中。睿宗立,知其枉,詔贈諫議大夫。
(選自《新唐書》)
【注】投匭:武則天時設(shè)立四個“銅匭”,以鼓勵臣民直接上疏皇帝,銅斷,是一種銅制的容器,相當于現(xiàn)在的檢舉箱。處舜褰裳:帝王讓位。大明宮:大唐帝國的大朝正殿。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陛下膺先圣顧托 膺:接受,承當。
B.任以閑簡 任:任用,委任。
C.遺刺客邀殺之 邀:邀請,約請
D.節(jié)感太子難 難:發(fā)難,反抗。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陛下雖居正/統(tǒng)實唐舊基/前日太子在諒/暗相王/非長嗣唐祚中弱/故陛下因以即位
B.陛下雖居正統(tǒng)/實唐舊基/前日太子在諒暗/相王非長嗣/唐祚中弱/故陛下因以即位
C.陛下雖居/正統(tǒng)實唐/舊基前日太子在諒暗/相王非長/嗣唐祚中弱故/陛下因以即位
D.陛下雖居正統(tǒng)/實唐舊基前/日太子在諒/暗相王非長/嗣唐祚中弱故/陛下因以即位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安恒首次上書武則天,請求其讓位于太子,并將武氏諸王降為公侯,將二十個李姓皇孫都分封為王。
B.蘇安恒第二次進諫請女皇禪位,恢復李唐,認為女皇貪戀皇位,違背天意人心,措辭相比首次尖銳。
C.蘇安恒在奏疏中指出武則天當政初期的賢明和當政后期的昏聵,并說明出現(xiàn)這種狀況的原因在于不能居安思危。
D.蘇安恒直言張易之兄弟陷害賢良,若一味縱容必致內(nèi)亂外患,并借機重提還位于李唐認為這是天下之大幸。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誠能高揖萬機,自怡圣心,史臣書之,樂府歌之,斯盛事也。(5分)
(2)于是魏元忠為張易之兄弟所構(gòu),獄方急,安恒獨中救。(5分)
答案:
10.(3分)C(邀:阻攔,截擊。)
11.(3分)B
12.(3分)D(“并借機重提還位于李唐”錯誤。)
13.(10 分)
(1)(5分)(陛下)果真能夠告別繁亂的政務(wù)(或:讓出帝位而從繁亂的政務(wù)中脫身),使自己內(nèi)心愉快,史臣記載它,樂府歌頌它,這是一件盛大的事啊。(注意“誠”“高揖”“怡”“書”“歌”的翻譯。)
(2)(5分)當時魏元忠被張易之兄弟誣陷,案件正在緊急審理中,蘇安恒獨自上書替他申冤來營救他。(注意“構(gòu)”“獄”“方”“獨”“申救”的翻譯。)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