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2 全國乙卷4篇
【真題呈現(xiàn)】
古人常以比喻說明對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系等。如漢代揚雄就曾以射箭為喻,他說:“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fā),發(fā)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斷加強修養(yǎng),端正思想,并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再付諸行動,就能實現(xiàn)理想。
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結(jié)合你對自身發(fā)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點評】
(01)當代青年理想采訪手記
河南考生
評分 |
內(nèi)容 |
表達 |
發(fā)展 |
總分 |
|
20 |
19 |
20 |
59 |
記者:觀眾朋友們,我是記者小孫。在當下,中國青年開始肩負起國家的責任和義務,他們是如何看待理想的作用的呢?今天,我們隨機采訪幾位中學生,了解一下當代青年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見大街上有高中生走過,連忙走過去問)這位同你好,請問你是如何認識理想的?
高中生李華:理想對我的成長有指導意義,因為沒有理想就如同大海中失去方向的小船,漂泊不定。我認為只有加強自我修養(yǎng),鑄就高尚的品德,才能抵達理想的彼岸。平時,多在個人基本修養(yǎng)上下功夫,不斷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才能不斷給理想加油。
記者:感謝你的參與。(?轉(zhuǎn)向李華的朋友張明)你是如何看待理想的呢?
高中生張明:我感覺只修身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還要不斷矯思。因為方向錯了,再努力都是白費。要時刻銘記腳下的路和遠方的山,當“路”出現(xiàn)了問題,走錯了,要及時調(diào)整過來,否則很可能就南轅北轍。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自欺欺人,不正視自己的問題,不能恰當處理實現(xiàn)理想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那么,一切都將成為我們前進的阻力。
記者:?(轉(zhuǎn)向剛巧經(jīng)過這里的一位女生)請問你如何看待理想?
大學生朱麗:我是朱麗,現(xiàn)在讀大一。我認為當代青年要把遠大理想與時代精神結(jié)合起來。因此我們一-定要以“義”字為先。理想是為人生導航的燈塔,在“義”的指導下,當代青年會更好地實現(xiàn)理想的目標。試想,缺少了目的,怎么會有動力?沒有了“義”?的靶子,怎么會有前進的方向?孟子一生“行天下之大道”,終流芳百世。我們要把目標樹好,重視“義”的作用,努力前行。
記者:分析得很有道理,感謝你的參與。(?看到快遞員王剛,立刻向他提問)你好,請你也談下如何實現(xiàn)當下的理想,好嗎?
快遞員王剛:要有行動,否則都是空想。我現(xiàn)在是一名快遞員,也是我們新時代中國所需要的熱血青年。有人認為快遞員會遭到別人的白眼,被人看不起,很丟臉,但這份職業(yè)同樣給當下的中國注人了發(fā)展的活力和動力,我為此感到十分自豪。無奮斗,不青春!這些年我不僅獲得了價值上的認同,也獲得了物質(zhì)上的收獲,我要繼續(xù)為價值的提升努力。再遠大的夢想都要去踐行才可以,否則-切都沒有意義。我會繼續(xù)為理想而努力奮斗的。
記者:感謝以上人員的參與。(?面向觀眾)通過這幾個當代青年的看法,不難得出,理想不僅要修身、矯思,還要注重“義”的作用,更關鍵的是要落實在行動上。當代青年被時代賦予了更多的責任和擔當,我們只有恰當處理以上幾種關系,才能成功采擷理想之花。
【名師點評】
內(nèi)容豐富,中心突出。本文將“理想”與“當代青年”相結(jié)合來行文,寫出了實現(xiàn)理想過程中的四個方面。表達時圍繞中心,注重“修身”“矯思”“義”和“行動”之間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出一定的時代特征,有力論證了中心論點。
說理深刻,條理清晰。全文運用道理論證、引用論證和舉例論證等,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對理想實現(xiàn)的條件進行深入論述??忌ㄟ^寫記者對李華、張明、朱麗和王剛四個人的采訪,使文章層次清晰明確,讓人很容易把握文章的結(jié)構(gòu)。
方法得當,過渡自然。文章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不局限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寫作表達,采訪體使文章增色不少,易獲得閱卷老師的青睞。語言銜接自然,不同人物之間的銜接不顯生硬,令文章渾然天成,自然地表達了中心觀點。
(02)樹君子風范 成理想人才
山西考生
評分 |
內(nèi)容 |
表達 |
發(fā)展 |
總分 |
|
20 |
20 |
19 |
59 |
很多人在很小的時候,就有過關于未來的美好理想,比如,做一名像鄧稼先一樣的科學家,或當一個像林鳴一樣的工程師,抑或成為像郭晶晶一樣的世界冠軍,等等。不管是確立哪一類理想,我們都應該讓自已成為具有君子風范的理想人才。
君子型人才是成就大國盛世的棟梁之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比龂鴷r杰出的政治家曹操曾在《短歌行》中表達過自己對天下君子的賞識之心,抒發(fā)了自己求賢若渴的急切心情。
人們對君子型人才的渴慕由來已久。秦王贏政到處物色人才,把李斯、王翦、蒙恬等一眾賢才收聚一處,才有了“六國畢,四海一”的大秦王朝,自己也成為“始皇帝”;漢武帝有了汲黯、主父偃、衛(wèi)青、霍去病等文臣武將,才有了大一統(tǒng)的漢家天下;唐太宗廣聚賢才,得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等濟世之才,才有了“貞觀之治”……“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唯才是舉”是歷代盛世王朝在用人方面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
所幸的是,而今我們正生逢其時。為了早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國家已經(jīng)把人才作為一種戰(zhàn)略資源,展開“人才戰(zhàn)略”。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diào):“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只,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fā)現(xiàn)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用人傳統(tǒng)必將在當今時代得到大力提倡。正值青春的我們,到了樹立鯤鵬之志、大展身手的時候,成為一名君子型的理想人才,已不只是我們個人的愿望,更是時代的召喚。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該如何實現(xiàn)這一偉大理想呢?漢代揚雄曾做過精辟的比喻。他說:“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莫而后發(fā),發(fā)必中矣?!边@段話的大意是,只要不斷加強修養(yǎng),端正思想,并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再付諸行動,就能實現(xiàn)理想。我們可以從這段話中獲得智慧的啟迪,認真審視自我,年輕氣盛的我們是不是曾有過心浮氣躁的沖動之舉?少不更事的我們是不是曾有過幼稚可笑的輕率時刻?我們也會沉迷在安逸中,不情愿走出舒適區(qū)……反復“矯思”時,我們會不斷加強思想修養(yǎng),鞭策自己;要放開眼界,胸懷天下,以家國大任為己任;要淡泊名利,心系蒼生,后天下之樂而樂;要甘于奉獻,鞠躬盡瘁,承擔起民族復興大業(yè)……
我們擁有了良好的修養(yǎng)后,就可以努力成長為君子型的理想人才,在祖國需要的地方大顯身手,一展宏圖!
【名師點評】
主題深刻,內(nèi)容豐富。文章主要闡述成長為“君子型人才”是當代青年應該追求的理想,具體解釋“君子型人才是成就大國盛世的棟梁之材”,列舉秦始皇、漢武帝和唐太宗大力使用“君子型人才”而成就帝業(yè)的事例,指出“‘唯才是舉’是歷代盛世王朝在用人方面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而當代青年生逢其時,更要提升個人修養(yǎng),弘揚人間正義,成為“君子型的理想人才”。
語言豪放,大氣磅礴。文章語言極具豪放風格,這和考生取用的重大歷史事件有關,如在闡述唯才是舉的用人傳統(tǒng)時,秦始皇有了“‘六國畢,四海一’的大秦王朝”,漢武帝有了“大一統(tǒng)的漢家天下”,唐太宗有了“貞觀之治”,這些語句表現(xiàn)出了考生雄壯豪邁的氣魄。
結(jié)構(gòu)巧妙,條理清晰。文章開篇以鄧稼先、林鳴和郭晶晶為例,引出自己的觀點“應該讓自己成為具有君子風范的理想人才”;接著主體部分展開論述,古今結(jié)合,指出君子型人才對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性,強調(diào)了成為君子型人才的條件;最后聯(lián)系自身發(fā)展,總結(jié)全文。
(03)弘揚浩然正氣 追求美好理想
內(nèi)蒙古考生
評分 |
內(nèi)容 |
表達 |
發(fā)展 |
總分 |
|
20 |
18 |
20 |
58 |
世界文豪托爾斯泰認為:“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笨梢?,理想對于人的生活來說有多么重要。
理想因人而異。有人的理想是“學而優(yōu)則仕”,這樣的理想也許會讓他們盡享榮華富貴,但也很有可能僅僅是黃粱一夢,最終煙消云散;有人的理想是“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jīng)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一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這種理想會面臨各種困難與挑戰(zhàn),卻讓人全身充滿力量,斗志昂揚,敢于沖破重重險阻,暢享拼搏的歡樂。兩種理想相比,高下立判。因此,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吳玉章堅定地宣稱:“能夠獻身于自己祖國的事業(yè),為實現(xiàn)理想而斗爭,這是最光榮不過的事情了?!?/span>
擁有了美好的理想,又該如何去實現(xiàn)呢?漢代揚雄曾以射箭為喻來說明實現(xiàn)理想的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系,他說:“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fā),發(fā)必中矣?!彼麖娬{(diào)“修身”“嬌思”“立義”是實現(xiàn)理想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培養(yǎng)浩然正氣為重中之重。
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孟子一次次地宣揚自己的思想主張,即便無人賞識,不被當權者重視,但他一如既往地“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身體力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浩然之氣”成為歷代仁人志士追求的“大丈夫”精神。
孟子之后,浩然正氣貫串天地之間,讓一位位英雄人物彪炳史冊,讓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直貫長虹。文天祥面對敵人的死亡威脅,大聲吟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面對邊遠之地流放,放聲高歌:“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而今,我們偉大的祖國正如朝陽般蓬勃而起,作為當代青年,我們唯有培養(yǎng)出渾身的浩然正氣,才能在追夢路上勇往直前,所向披靡。
理想是星星之火,可以燃起一片燎原之勢。理想的力量是無窮的,擁有浩然正氣的人是英勇無畏的。縱觀古今,那些滿身正氣,為理想而戰(zhàn)的人都會恩澤天下,造福大眾。
【名師點評】
論點深刻,論證有力。考生能緊扣命題材料中的核心句“對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系等”來解讀揚雄的比喻句,從而得出自己的深刻認識,較之“修身”“矯思”,“立義”對實現(xiàn)理想來說尤為重要,并詳細引用孟子、文天祥等人的名言,深刻有力地闡明了自己的觀點。
語言曉暢,重在說理。文章語言曉暢,很有說服力。在論證過程中,引用的名言恰到好處,如開頭引用世界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名句,談理想的重要性;行文中,又以時間為序,依次引用名言警句,讓全篇充滿了浩然正氣,使人深受鼓舞。
論證多樣,富有變化。文章使用了多種論證方法,如在闡述“理想因人而異”時,將“學而優(yōu)則仕”與“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做對比,運用了對比論證;闡述在實現(xiàn)理想的過程中必不可少浩然正氣時,主要運用引用論證;在文章的首尾都使用了比喻論證,突出了理想的重要性。這些論證方法綜合運用,使得文章富有變化。
(04)內(nèi)外兼修 方圓吾夢
黑龍江考生
評分 |
內(nèi)容 |
表達 |
發(fā)展 |
總分 |
|
20 |
20 |
20 |
60 |
古人留下的智慧是我們最珍貴的寶庫,漢代揚雄曾以射箭為喻談人生:“修身以為號,嬌息以為矢,立義以為的,換而后發(fā),發(fā)必中矣。”誠哉斯言,唯有向內(nèi)不斷加強修養(yǎng),端正思想,確定崇高而遠大的目標,向外付諸行動,內(nèi)外兼修,方能圓吾之夢想!
修身矯思以立基,堅實的基礎是向上攀登的動力源泉和有力保障。修身即陶冶身心,涵養(yǎng)德性,可以讓自己以平和的心態(tài)來面對成功與失敗,以沉著冷靜的態(tài)度來面對風浪與坎坷。楊絳先生一生低調(diào)內(nèi)斂,以書為刀,一刀一刀地修正自己的不足與缺點,強健自己的內(nèi)心與人格,于漫長歲月中修得內(nèi)心的從容與淡定。矯思即正心,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難免會碰到歧途,遇到誘惑,面對深淵,自己的心境也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所以矯思是一個“時時勤拂拭”的過程,這樣可以讓心靈勿染塵埃。當我們把修身與矯思當作人生的定心劑和照妖鏡時,圓夢之路便能走得更加堅定!
立志崇高以樹標,遠大的理想是人生奮斗的方向。“每個人的前途和命運都與國家的興衰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才會有所作為,才會是一個無愧于祖國和民族的人。”于敏曾這樣說道。夢想有多大,心中蘊藏的力量就有多大,能夠支撐起的未來就有多遠,將義埋于心間,將愛現(xiàn)于眼前,為自己的理想追求奮斗終生。吳孟超老先生這樣做了,將一生奉獻給了祖國;十八歲的陳祥榕也這樣做了,將青春奉獻給了人民。他們的理想撐起了我們的未來,我們的夢想也將照亮更遠的未來。
付諸行動以圓夢,紙上談兵終是南柯一夢,唯有行動才能讓心中的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袁隆平在試驗田的奔波中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樊錦詩在敦煌大漠的風沙里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張桂梅在無數(shù)次的努力中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有行動能化虛為實,唯有奮斗能充實終生,奠而后發(fā),可知其意矣。
向內(nèi)修身矯思,向外付諸行動,文明吾輩思想,強健吾輩體魄,心力體力合二為一,世上事難有不成。
內(nèi)外兼修,方能圓吾之夢想,人生之路尚需低礪前行,讓我們以身為馬,以夢為箭,以青春奮力開弓,讓箭矢沖破黑暗,迎來一個璀璨的明天寫來來!
【名師點評】
論述集中,思路清晰。文章的標題即是文章的主題??忌_門見山,將文章中心貫串全文。首先,開篇亮明觀點——“?我們”要內(nèi)外兼修,追逐夢想。緊接著,考生從具體的三個舉措入手論述:一是修身矯思以立基,堅實的基礎是向上攀登的動力源泉和有力保障;二是立志崇高以樹標,遠大的理想是人生奮斗的方向;三是付諸行動以圓夢,紙上談兵終是南柯一夢,唯有行動才能讓心中的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最后,重申觀點,“我們”應當內(nèi)外兼修,圓己之夢。
語言凝練,典雅莊重。考生在行文過程中多處引用古今名人名言,而且用語非常簡活凝練,有文言色彩,比如:“向內(nèi)修身矯思,向外付諸行動,文明善輩思想,強健吾輩休魄,心力體力合二為一,世上事難有不成?!边@樣的語言使文章語言風格精練、典雅、莊重,可見語言的功力十分老練。
結(jié)構(gòu)嚴謹,論證充分。在論述具體舉措時,考生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突出強調(diào)內(nèi)外兼修的重要意義。采用舉例論證的方法使論證具體可感,引用名人名言,增強了論證的權威性,使得文章結(jié)構(gòu)嚴謹,具有很強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