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
2008年6月21日16點,當中考 最后一門英語的考試結(jié)束鈴聲響起,我和女兒都知道,一段艱辛的拼搏之旅告一段落了。
回眸1000多個日日夜夜,感慨自然良多。寫出這段生活既是對女兒學習過程里、家長育子過程里經(jīng)驗、教訓、體會的撿拾,也希望通過這樣寫實的文字,讓后來的家長從中得到些許的啟示,如果對大家有一二幫助,那實在是我莫大的榮幸。
本來想等中考結(jié)果出來后再動筆的,又怕自己那時懶惰了,再說這2天還有點時間,下雨天打孩子——閑著也是閑著,于是就在此先胡言亂語了。
【擇校篇】
本人一貫認為,小學 是不需要擇校的。我相信人們共識的那些好的小學 確實很好,但是它絕對沒有好到讓我花不菲的費用找大量社會關(guān)系而躋身其中。孩子在小學階段重在適度地培優(yōu)(關(guān)于培優(yōu)我后面將專門分篇詳述),其他都是白扯乎。因此我們孩子小學就讀的是一所很普通的小學。雖在普通小學讀書,但是孩子的表現(xiàn)并不平庸,小學階段她曾經(jīng)獲得了奧數(shù)三等獎(比較慚愧,呵呵),楚才作文競賽獲得了一次一等獎,一次二等獎以及其他一些獎項和榮譽。
然而,我認為,初中 ,必須讓孩子讀個好學校。因為初中 階段,留給孩子課外吃小灶的時間越到后面越少,必須選擇一個強勢的學校。
當時,我們面臨的選擇是2所學校,水一中和武珞路。
經(jīng)過反復比較,權(quán)衡,我們最終選擇了水一中。3年過去了,對當初的這個選擇我們至今堅信是英明的。
我們最終選擇了水一中的理由如下:一是我們孩子入學的那一屆畢業(yè)生有著不俗的表現(xiàn),印象中有百多位孩子(具體多少不記得了)考進了省示范高中 ,考進華一的數(shù)量也不少,這說明,該校是有實力的,也就是說該校的老師絕對是可以相信的。二是,學校離家比較近,這點其實很重要,特別是到了初3顯現(xiàn)的特別明顯——學校離家遠了,意味著孩子一天3頓飯要在外面胡混,來去路上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三是一中安排我們孩子進快班,而武珞路當時對新生分班語焉不詳。
考察一個學校無非2點。一是師資力量。二是校風。是的,有的學校無疑有著強大的師資力量,可是這種強大的師資力量覆蓋面到底有多大呢?洋洋30個班,是不是你的孩子就那么幸運被覆蓋到了呢?這種強大的師資力量當然是一種整體展示,里面有沒有“短板”呢?這,確實是我當時的考慮。至于說校風,一些人總有這樣的“傳說”,說某某學校干部子弟多,攀比嚴重。真是這樣嗎?至少我在我孩子班上沒有感受到這樣的風氣。大家要知道,所謂干部,就一定會在孩子身上顯示自己的優(yōu)越嗎?干部的素質(zhì)難道就真的比其他家長低?其實重要的還在孩子自身,重要的還是家長自身的教育引導。
【入學篇】
在小學,女兒一直是班長,少先隊中隊長、大隊長,考試沒有一次考過第2名,一次也沒有。搞什么活動也是挑頭在前,可謂風頭出盡。
進入初中,開學前我對孩子有這樣一番話:
第一,在我心目中,你很優(yōu)秀。
第二,那些即將成為你同學的人也很優(yōu)秀。
第三,你的優(yōu)秀也許會被別人的優(yōu)秀遮蓋一部分,稀釋一部分。
這是你必須要面對的現(xiàn)實。當這種落差來臨的時候希望你能夠坦然面對,如果說小學6年,我們之間還是父女關(guān)系的話,那么,從現(xiàn)在起,我希望我們(你和我,和你媽媽)是朋友關(guān)系,我希望我們能夠有最大層面的交流。
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和孩子成為朋友這個問題上,家長首先要放下姿態(tài)——而不是說說而已。從這以后,我要求自己對她,不用命令式的語氣說話,都是用協(xié)商式。每每遇事,我會幫她分析,給她建議,但是不會幫她作最后的決定。
果然,開學沒有兩天,女兒就遭遇了進入初中學習后的第一場“寒流”。
學校組織了入學后的摸底考試???門,數(shù)學。語文。
成績出來了,女兒成績總分在年級排名第61名。
接著就是家長會。我至今清晰地記得,那次家長會是我參加的。那是我第一次在家長會上,沒有聽到老師表揚我的孩子。(當時還確實有點不習慣,呵呵。)
回家后,我的表情異常平靜——雖然內(nèi)心也有幾許失落。說實話,做家長的虛榮心我也有,但是我努力要求自己不把這種失落放在面部。其實每個有上進心的孩子是一定會很自責的,作為家長不能干傷口撒鹽的傻事。這種傻事做多了,勢必會讓孩子產(chǎn)生對立情緒,何況進入初中后,他們的叛逆開始堆積,做家長的一定不要給孩子反叛的口實。
我們開始冷靜客觀分析這個“61”是怎么回事情。
結(jié)論是:數(shù)學考砸了。語文還湊合??荚噧?nèi)容基本都是小學的內(nèi)容,而這個暑假女兒基本沒有復習課本知識。她瘋狂地玩了一個暑假。
分析出的后果:不嚴重。迎頭追趕還有時間和空間。
對策一:收心——跑步進入初中學習狀態(tài)!
對策二:放下心理包袱。
對策三:抓好3個環(huán)節(jié)——課前積極預習、課堂認真聽講、課后必須復習。
目標:力爭下次考試進入年級前50名。
那天的交流使得我們都用釋然的態(tài)度面對那個“61”。我們2個都確確實實“放下了”。在其后的期中考試中,女兒把“61”改寫成了“39”。
在期末考試中,她又把“39” 改寫成了“3”。
再以后,3年里的每次考試,她就沒有讓自己走出年級排名前10。
女兒這段經(jīng)歷讓我明白:初中階段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也許孩子的小學成績不是那么突出,但是,他們是一定有迎頭追趕的可能的。當然,我也目睹了一個小學階段很優(yōu)秀的孩子,最后越掉越后,我在其后的篇章中會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