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往往有些顯赫一時的人物,經(jīng)歲月的淘洗,漸漸使人淡忘。探尋原因,或因其大名顯而不“赫”,或因某些復(fù)雜的人文因素而日益銷聲匿跡。而名似銷,跡未匿者也不乏其人,趙元任就是其一。
最近,我在家中清理往日底稿資料和老照片時,發(fā)現(xiàn)一張已故美籍華人趙元任夫婦的合影。這張照片把我?guī)Щ?8年前(1981年)對他當時訪問的片斷回憶,雖時隔18年之久,但昔日留下的見聞卻依然歷歷在目。
1981年5月中旬,趙先生應(yīng)中國社科院邀請二次訪問中國。6月30日上午,他在社科院外事局局長王光美陪同下來到北京大學訪問。北大校長張龍翔代表北京大學授予他“北京大學名譽教授證書”和一枚北京大學的金色?;?。年已88歲高齡的趙元任教授對此表示感謝,即興朗誦了他所譯的《阿麗絲漫游奇境記》中的一段詩,并用無錫方言唱了《賣布謠》歌曲,表達了他的愉快心情。授獎儀式結(jié)束后,在北大臨湖軒內(nèi),這位華發(fā)滿頭、精神矍鑠、談笑風生的老教授與他當年的學生和再傳弟子們進行愉快而熱烈的交談。 中小學生語文題庫,中小學學生語文試卷,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tiku/>易優(yōu)語文題庫</a>。
罕見的語言天才
趙元任先生是中國現(xiàn)代語言和現(xiàn)代音樂學先驅(qū)。他博學多才,既是數(shù)學家,又是物理學家,對哲學也有一定造詣。然而他主要以著名的語言學家蜚聲于世。他從1920年執(zhí)教清華至1972年在美國加州大學退休,前后從事教育事業(yè)52年。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朱德熙、呂叔湘等都是他的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趙先生永遠不會錯”,這是美國語言學界對他充滿信賴的一句崇高評語。
趙元任原籍江蘇常州,1892年生于天津一個書香、官宦之家,著名詩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的作者趙翼(乾隆進士),就是他的六世祖。清末,他的祖父在北方做官。年幼的趙元任隨其家人在北京、保定等地居住期間,從保姆那里學會了北京話和保定話。5歲時回到家鄉(xiāng)常州,家里為他請了一位當?shù)氐募彝ダ蠋?,他又學會了用常州方言背誦四書五經(jīng)。后來,又從大姨媽那兒學會了常熟話,從伯母那兒學會了福州話。 作文培訓(xùn),就來蘇州易優(yōu)作文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html
當他15歲考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時,全校270名學生中,只有3名是地道的南京人,他又向這三位南京同學學會了地道的南京話。有一次,他同客人同桌就餐,這些客人恰好來自四面八方,趙元任居然能用8種方言與同桌人交談。聽他的家人說,他從小就喜歡學別人說話,并善于辨別出各地方言和語音特點。
這段家史說明,趙元任幼年就經(jīng)過多種方言的訓(xùn)練,開始掌握了學習語言的本領(lǐng)。1910年,他17歲時,由江蘇南京高等學校預(yù)科考入清華留美研究生班,在錄取的72名官費生中,他總分名列第二(胡適名列55)。先在康奈爾大學讀數(shù)學、物理,后入哈佛攻哲學,繼而又研究語言學。1920年回到祖國,在清華大學任教。當時適逢美國教育家杜威和英國哲學家羅素來中國講學,清華大學派他給羅素當翻譯。他在陪同羅素去湖南長沙途中又學會了講湖南話。由于他口齒清晰,知識淵博,又能用方言翻譯,因而使當時羅素的講學比杜威獲得更好的效果。從此,趙元任的語言天才得到了公認,他自己也決定將語言學作為終身的主要職業(yè)。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1925年,清華大學增設(shè)“國學研究院”,他與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被聘為導(dǎo)師,他教授《方音學》、《普通語言學》、《中國音韻學》、《中國現(xiàn)代方言》等課程。1929年,他又受聘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兼語言組主任。到1938年,他再度去美國哈佛大學攻讀語言學,經(jīng)過6年潛心研究,成為名聞世界的語言學家。1945年他被任命為美國語言學會會長,1960年任美國東方學會會長。他先后獲得美國三個大學的名譽博士稱號。
“漢語言學之父”
趙老是中國第一位用科學方法作方言和方音調(diào)查的學者。他的耳朵能辨別各種細微的語音差別。在二三十年代期間曾親自考察和研究過吳語等近60種方言。
趙元任對方言的研究非他人所能及,他會33種方言。他的治學嚴謹和刻苦,令人嘆為觀止。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名師改作文(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
1927年春天,趙老在清華大學研究所擔任指導(dǎo)老師時,曾到江、浙兩省專門調(diào)查吳語。經(jīng)常是一天跑兩、三個地方,邊調(diào)查邊記錄,找不到旅館就住在農(nóng)民家里。一次,他和助手夜間由無錫趕火車去蘇州,只買到硬板椅的四等車票。由于身體太疲乏,上車后躺在長板座上就呼呼地睡著了。等醒來時,滿車漆黑,往外一看,才知道前面幾節(jié)車廂已開走,把這節(jié)四等車廂甩下了。助手問他怎么辦?他說:“現(xiàn)在反正也找不到旅館,就在車上睡到天亮吧!”助手見他身體虛弱,勸他每天少搞點調(diào)查,他詼諧地說:“搞調(diào)查就是要辛苦些,抓緊些,否則咱們不能早點回家呀!將來不是要更費時間,也更辛苦嗎?”
在那次調(diào)查吳語的行動中,他不辭勞苦,經(jīng)鎮(zhèn)江、丹陽、無錫,每站下車,再乘小火輪到宜興、溧陽,又轉(zhuǎn)回到無錫等地,冒著嚴寒,輾轉(zhuǎn)往復(fù),深入群眾,多訪廣納,記錄了大量的當?shù)胤窖?。3個月后,回到北京,他把調(diào)查的材料寫成一本《現(xiàn)代吳語研究》。在出版此書時,語音符號采用國際音標,印刷廠沒有字模,他和助手就自己用手寫,畫成表格影印,每天工作在10小時以上。這本書出版后,為研究吳語和方言作出極為珍貴的貢獻,趙元任也成為我國方言調(diào)查的鼻祖。
提升作文素養(yǎng),尋找作文素材,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suyang/>易優(yōu)作文素養(yǎng)</a>。
他為中國語言學研究開辟了新路
趙元任教授對音位學理論、中國音韻學、漢語方言以及漢語語法都有精湛的研究,撰寫和發(fā)表過大量有影響的論文和專著,在國內(nèi)外學者中享有很高聲譽。他在美國除了在大學任教外,又用英文和中文寫下了大量語言學著作:《中國語言詞典》、《中國語入門》、《中國語文法之研究》、《現(xiàn)代吳語研究》、《鐘禪方言記》及《湖北方言報告》等。
1972年,趙老退休后,仍不斷致力著述,寫出《語言學跟符號的系統(tǒng)》、《白話讀物》等書。在他病逝前不久,還構(gòu)想以同音替代的辦法,把《康熙字典》上1萬多個字合成一本2000字的《通字》,以用于日常行文,可惜未能如愿。
趙元任早年曾和語言專家黎錦熙先生致力于推廣普遍話工作,為此他創(chuàng)造了國語羅馬字(注音字母第二式),并灌錄了國語留聲唱片。趙老經(jīng)歷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他一貫提倡徹底的白話文。1981年筆者訪問趙老時,他對目前國內(nèi)人們的口語有這樣的感慨:“現(xiàn)在教育水平高了,人們的說話受廣播、報刊、電視等媒體的影響,出口書面語多,不大愛講白話了。如現(xiàn)在北京人愛說“開始”,不說“起頭兒”;把長外衣不叫“大氅”,而叫“大衣”。連小孩說話也是文縐縐的,人們的日常生活語言顯得缺少生活氣息?!?
在他這次回國訪問和探親期間,曾用各種方言和友人、學生進行交談。著名相聲藝術(shù)大師侯寶林見到趙老時,兩人興致勃勃地用方言對話,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社會科學院語言所所長呂叔湘稱贊趙老對中國語言學的貢獻,一是他以現(xiàn)代的語言作為語言學的研究對象,給中國語言學研究開辟了一條新路;二是他給中國語言學的研究事業(yè)培養(yǎng)了一支龐大的隊伍。
現(xiàn)代音樂的先驅(qū)
趙元任出身于書香世家。母親擅昆曲,父親擅奏笛,可謂夫唱婦隨。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音樂熏陶,在音樂上也有天賦,在南京上中學時開始學鋼琴,到了大學時代,無論主修那一門功課,他總要進修“和聲學”、“對位學”、“作曲”、“聲學”等課程。他還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歌詠團,并擔當過歌詠隊指揮。從1922年至1948年,他曾先后創(chuàng)作了歌曲、鋼琴曲100余首。
在“五四”愛國主義、民主主義思潮影響下,趙元任熱情洋溢地創(chuàng)作了一些富有時代精神的音樂作品。如《嗚呼三月一十八》、《我們不買日本貨》等具有強烈民主和愛國思想的歌曲。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趙元任歌曲集》中,歌詞是由許多現(xiàn)代知名作家或詩人劉大白、劉半農(nóng)、徐志摩、施誼以及趙元任自己創(chuàng)作的。在《賣布謠》、《勞動歌》兩首歌里,他對當代中國工人階級和善良質(zhì)樸的小生產(chǎn)者的悲慘境地寄予無限同情。即使他所作的抒情歌曲,如《秋種》、《聽語》、《海韻》,也揭示了人民追求個性解放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1936年,他在“百代”公司灌錄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唱片,近半個世紀以來一直膾炙人口。
1981年當他最后訪問北京期間,多次被邀請唱這首歌。一次在音樂學院唱完這首歌后,人們向他提問:這是不是一首愛情歌曲?其中的“他”究竟是誰?趙老回答說:“‘他’字可以是男的,也可以是女的,也可以是指男女之外的其它事物。這個詞代表一切心愛的他、她、它。”他說這首歌詞是當年劉半農(nóng)先生在英國倫敦寫的,“蘊含著他思念祖國和懷舊之情?!?
趙老當時還向大家講了一段有關(guān)這首歌曲的趣聞。他說,當時這首歌在社會上很流行,有個年輕朋友很想一睹歌詞作者的風采,問劉半農(nóng)到底是個啥模樣?一天剛好劉到趙家小坐喝茶,而這位青年亦在座。趙元任夫婦即向年輕人介紹說:“這位就是《教我如何不想他》的詞作者?!蹦贻p人大出意外,脫口而出說:“原來他是個老頭啊!”大家大笑不止,劉半農(nóng)回家后,曾寫了一首打油詩:“教我如何不想他,請進門來喝杯茶,原來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趙元任創(chuàng)作的家庭音樂作品,有些是為女兒寫的,也教她們唱。連上郵局寄信的當兒,也不放過,讓女兒坐在長凳上學唱。他很會利用時間,把許多歌曲寫在小五線譜本子上,隨身攜帶,一有靈感就寫。他的大女兒趙如蘭說:“他的許多音樂作品,都是在刮胡子的時候創(chuàng)作的?!?
趙元任從20年代到30年初所作歌曲的歌詞,大部分系劉半農(nóng)所作。當1933年劉半農(nóng)因病逝世時,趙老曾深情地寫一挽聯(lián):“十載奏雙簧,無詞難成曲;數(shù)人弱一個,教我如何不想他!”
別開生面的婚禮
1920年,趙元任從美國哈佛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回到清華大學任教,經(jīng)友人介紹認識了出身皖南名門望族的楊步偉女士。楊步偉在考入南京旅寧學堂時,入學考試作文題為《女子讀書之益》,她竟大膽地寫道:“女子者,國民之母也?!辈絺ミ@個名字,就是她的同學、好友看她抱負不凡為她而取的。楊自幼反對封建禮教,不肯纏足,并大膽拒絕了父母為她包辦的婚姻,孤身跑到上海讀書。1919年,全國掀起反帝和反封建的革命浪潮,楊步偉也參加了這場運動。當時安徽督軍兼一、四兩方面軍軍長的柏文蔚,要為500人的女子北伐隊辦所崇實學校,特聘楊步偉擔綱校長之職。她毅然出任,領(lǐng)導(dǎo)學員學紡織、打絨繩、學刺繡,學救護……搞得轟轟烈烈。后來留學日本,在東京帝大獲醫(yī)學博士學位。畢業(yè)后,她在北京絨線胡同和友人合開了一所“森仁婦產(chǎn)科醫(yī)院”,開創(chuàng)婦女創(chuàng)業(yè)風氣之先。趙元任在眾多的追求者中慧眼識金,一眼認定了大他3歲的楊步偉。他非常敬佩這位女醫(yī)生的才能和魄力。1921年有情人終成眷屬。
說到他們的婚禮,那也是楊步偉女士蓄意向世俗的一場挑戰(zhàn)。當時憑他倆家庭關(guān)系、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實力,婚禮本應(yīng)辦得挺排場和體面。但他們想打破舊的婚姻制度,倆人別出心裁,先到中山公園當年定情的地方照張相,再向有關(guān)親友發(fā)了一份通知書,聲明概不收禮。當天下午,他把好友胡適和楊步偉在醫(yī)院工作時的同事朱征請到家中,由楊步偉掌勺,做了四碟四碗家常菜宴請了這兩位證婚人。然后趙元任從抽屜里取出結(jié)婚證書,新郎新娘先簽了名,接著兩位證婚人也簽了名,為了合法化,還貼了四角錢印花稅,就這樣完成了簡單而浪漫的婚禮。當這消息傳出后,第二天報紙上以《新人物的新式結(jié)婚》為大標題,宣揚了一番。連英國哲學家羅素當時也認為這個婚禮“夠簡單了,不能再簡單了?!?
好客之家
婚后,楊步偉舍棄專業(yè),全心支持丈夫事業(yè)。跟隨趙元任先后到劍橋、清華、耶魯、哈佛。楊步偉是閑不住的人,終身熱心從事公益事業(yè)。趙家人好客,譽滿清華。趙老在清華園任教的4年間,每逢節(jié)假日,不僅校內(nèi)來客不斷,從市里來訪的人也很多。為了能使客人品嘗更多地方風味的菜肴和點心,趙太太就和清華幾個教授夫人商量,在清華園大門外的小橋邊整修了三間小房,合辦了一個飯館,并從東城五芳齋請了一個廚師。飯館門上貼了一副對聯(lián):“小橋流水三間屋,食社春風滿座人”。開張那天,幾位教授夫人都去幫忙。哪知頭一天就來了二百人,不到兩個小時,就把事先備好的菜吃得精光。開張兩個月,400多元的本錢多為請客墊光了。趙元任為此給夫人笑贈了兩句打油詩:“生意茂盛,本錢賠凈!”
從1938年起,趙老一家定居美國后,數(shù)十年來,他們的家一直是清華留美學生的“接待站”。我國著名科學家周培源、錢學森等許多早期赴美留學的學者,都是趙府的座上客。人們一到了趙家總有一種賓至如歸的親切感。趙太太不僅好客,而且燒得一手淮揚名菜。她曾把自己幾十年來創(chuàng)作的名菜經(jīng)驗編成了一本《中國烹調(diào)》,在美國暢銷不衰。
一對神仙伴侶
20多年前,有位記者在美國到趙家訪問,稱贊趙老夫婦是一對神仙伴侶。楊步偉對他說:“我們爭爭吵吵60多年,但也和和睦睦共度了大半個世紀”。據(jù)了解他們的朋友說,他倆情投意合,但個性卻不盡相同。趙元任性格淳厚,重道德,富涵養(yǎng),不多言,對人和藹可親,說話風趣、幽默、凡事三思而行。楊步偉的個性豪爽果斷,心直口快,熱心助人,想干的事決不終止。可是他們60多年生活在一起,總是相親相愛,相敬如賓,數(shù)十年如一日。
1961年,在他倆結(jié)婚40周年紀念會上,有人將趙元任做學問的求實精神比之《西游記》的唐僧玄奘,說玄奘之所以能成功,應(yīng)歸功于觀世音菩薩的保護,楊步偉就是趙元任的觀世音菩薩。趙元任一生的成就和貢獻,的確也是與楊步偉的幫助和鼓勵分不開的。1973年6月,他們伉儷作了一次闊別故土后的首次大陸游。周總理、郭沫若、竺可楨等接見了他們。在受到周恩來長達3小時的親切接見時,楊步偉竟充當了主要角色。趙元任對周總理詼諧地說:“她既是我的內(nèi)務(wù)部長,又是我的外交部長?!背浞肿C明了趙元任對夫人的摯愛。
有不少人說趙元任“懼內(nèi)”。趙元任從不介意于此,也不否認“懼內(nèi)”,往往以幽默的語言來回答世俗。一次胡適與楊步偉談及在家中誰說了算時,她謙虛地說:“我在小家庭里有權(quán),可是大事情還得丈夫決定,不過大事情很少就是了。我與他辯論起來,若是兩人理由不相上下,那總是我贏?!壁w元任也從不與太太爭高低。
1971年6月1日,是他們金婚之日,門生故舊在舊金山“四海酒家”為他們舉觴慶祝。楊步偉曾當場賦詩一首:“吵吵鬧鬧五十年,人人都說好姻緣。元任今生欠我業(yè),顛倒陰陽再團圓?!壁w元任也即興和詩一首:“陰陽顛倒又團圓,猶似當年蜜蜜甜。男女平權(quán)新世紀,同偕造福為人間?!?
1981年3月1日,楊步偉在美國病逝,趙元任老來喪伴,心情非常悲痛。他給友人寫信說:“韻卿去世,一時精神混亂,借住小女汝蘭處,暫不愿回柏克萊,今后再也不能說回‘家’了?!?
這年的5月21日,趙元任應(yīng)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之邀,請他回國錄制國際音標。錄制時,他發(fā)了四百多種元音、輔音和聲調(diào),連非常細微的差別都十分確切,發(fā)音辨音能力與他在三十年代時一樣,使在座者驚訝不已,欽佩之至。返美前,他對送行的朋友頻頻說:“我還要回來的,我還要回來的?!?
本來,他的確是打算要回來,而且把歸期訂在第二年的秋天??上屡c愿違。時隔7個月,1982年1月底,趙元任先生在麻省劍橋因病離開了人世。他逝世后未舉行葬禮,按照他們生前的愿望,子女把他倆的骨灰撒到太平洋,讓那深情的海水把他們的思念送回祖國,送回故鄉(xiāng)……
——作文培訓(xùn),作文輔導(dǎo),提升閱讀寫作能力,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