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視劇和小說之中,經(jīng)常會看到或者聽到某某是“欽差大臣”或“八府巡按”,他們不畏權貴,秉公執(zhí)法。一般的情節(jié)是,地方官員貪贓枉法,老百姓沉冤莫白,幸得蒼天有眼,落難的書生金榜題名,做了“八府巡按”或“欽差大臣”,銜王命而臨州郡,于是善惡果報不爽,人間大團圓。那么在真實的歷史上真的有欽差大臣或八府巡按嗎?欽差大臣和八府巡按有什么不同?誰的官職更高?
欽差大臣,是明清時一種臨時官職。欽,意為皇帝,欽差就是皇帝差遣之意,因此欽差大臣是由皇帝專門派出辦理某事的官員。擔任欽差大臣的人一般都是皇帝信得過的高官,能任欽差大臣本身也是一種榮譽。一般事畢復命后,該官職便取消。因為代表了皇帝本人,所以欽差大臣的地位十分了得。 中小學生語文題庫,中小學學生語文試卷,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tiku/>易優(yōu)語文題庫</a>。
八府巡按并不是指真正的“八府”。巡按之名,起于明朝,不是固定的官職,臨時由朝廷委派監(jiān)察御史擔任,分別巡視各省,考核吏治。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是沒有“八府巡按”這個官名。明、清兩朝都設有中央監(jiān)察部門,叫都察院。其下有各道(一般一個總督轄區(qū)為一道)的監(jiān)察御史。明清戲劇、小說等文學作品引用時,將其改為“八府巡按”,后來逐漸在民間流行,代指清廉而有權勢的大官。然而歷史上的監(jiān)察御史,只是正七品的小官(等同于現(xiàn)在的縣處級)。
欽差大臣一般是由皇帝身邊身居高官的近臣擔任,負責具體某件事情的處理和決斷(類似今天的中央巡視組)。而八府巡按則是皇帝派到某個地區(qū)考核官員的人員(類似今天地方紀委或者反貪局)。所以,欽差大臣的地位肯定是要高于八府巡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