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周公主政,導致了周朝一片嘩然。管叔、蔡叔是武王的另外兩個弟弟,他們在殷地擔任紂王之子武庚的師傅,督促訓導武庚。這次周公成為周王室政權的中堅 力量,他們卻遭到冷落,便非常不悅。管叔、蔡叔認為,都是武王之弟、文王之子,如今姬旦大權在握,而他們自己卻要在殷地受苦,這是為什么?
管叔、蔡叔既是地方諸侯,又是朝廷命官,兼有雙重身份,牢牢掌握著控制殷地的大權。此外,管、蔡之地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是周王朝掌控東部地區(qū)的紐帶。當 初將官、蔡分封于此,盡管能夠使周王朝更好地掌控殷地,但也使管、蔡二人與武庚的關系更加緊密,埋下了后來反叛的隱患。
早在建國初期,管、蔡二人便備受重用,滿心希望以后會握有更大的權力,享有更多的利力。因此武王逝世后,他們見周公主政,而自己卻僅僅掌管著一個小國,又怎么能甘心呢?
提升作文素養(yǎng),尋找作文素材,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suyang/>易優(yōu)作文素養(yǎng)</a>。
管叔、蔡叔心懷不滿,但他們并不局限于腹誹,而是采取行動四處傳播流言飛語,說: 周公現(xiàn)在攝政,目的就是圖謀篡位。 他們想誹謗周公,從中獲利。不滿 周公的管蔡二人代表了朝廷之外、地方諸侯中的一股勢力,他們從外部向朝廷內(nèi)部施加壓力。種種謠言遍天飛,許多人不明真相,信以為真。
太保召公姬爽,當時已位列 三公 ,他也不滿周公主政,并對周公心懷猜忌。召公姬爽與周王室同姓,也是武王權力階層的中堅人物。伐商之際,召公與周公一起 保護武王,滅商之后,武王將召公封至燕國。武王歸天后,召公又被封為太保,負責教導成王,位列 三公 ,威望與勢力同周公不分伯仲,召公管理著陜以西的地 盤,權勢熏天。召公擔憂周公攝政之后,乘機扶持自己的勢力,最后篡權奪位。疑忌重重的召公代表了朝廷之中的一股勢力,他們在朝廷內(nèi)部同周公相抗衡。 易優(yōu)作文投稿、作文評價系統(tǒng),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管叔、蔡叔這個小團體企圖篡權奪位,他們勾結(jié)了蠢蠢欲動、妄想復辟的武庚等遺民及一些唯恐天下不亂的東夷諸侯國,乘周朝內(nèi)部產(chǎn)生矛盾之際舉起反對周公的大旗,興兵作亂,歷史上稱為 管蔡之亂 ,也叫 三監(jiān)之亂 。
根據(jù)《書經(jīng) 大浩》記載,三監(jiān)叛亂,其聲勢浩浩蕩蕩,波及了東方的徐、熊、奄、盈等規(guī)模不小的部族和國家,其范圍大概相當于今天的河北、河南、山東、安 徽等地;與此同時,周的本土之內(nèi)也發(fā)生了暴動。一時間,內(nèi)憂外亂對剛誕生的周王朝政權產(chǎn)生了嚴重的威脅。假若不能平息叛亂,周王朝就會陷入窘境,周文王苦 心孤詣創(chuàng)建的基業(yè)就會毀于一旦。
此時,外有管叔、蔡叔等諸侯的反叛,內(nèi)有召公等權臣的疑忌,面對這種嚴峻的局勢,周公首先維持內(nèi)部的 安定團結(jié),他命人邀請來姜太公和召公爽,向他們表明自己的心跡,周公誠懇地說: 我出面攝政,不加回避,就是因為如今天下動蕩,四海不平,成王又年幼無 知。一旦爆發(fā)動亂,丟了江山,我們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呢?三位先王兢兢業(yè)業(yè),經(jīng)過嘔心瀝血才擁有天下,如今武王英年早逝,我只好不顧嫌疑出面主政,只有 大周江山永固,我們才能對得起三位先王與武王,這便是我的良苦用心啊。 中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培訓課程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1.html>中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培訓</a>
周公還擺事實,講道理,一一列舉了前朝輔佐幼主的伊尹、伊陟等賢相--這些人都是全心全意輔佐幼主,盡管他們出面攝政、大權在握,但他們都一心為國為民,等到幼主成年,又交還了政權,周公費盡心機地說明,一旦成王長大,自己必定歸還大權,絕不貪戀王位。
周公通過耐心的交流,終于打消了召公等的疑慮,他們冰釋前嫌,一塊輔佐成王平息了叛亂。召公悉心打理所轄的西部,使西部井然有序,人民安居樂業(yè)。
周公東征
為了捍衛(wèi)周朝的政權,周公打消了周朝上層內(nèi)部的猜忌后,采取了雷厲風行的手段,飛速昭告天下,打算平息管蔡的反叛,歷史上稱做 周公東征 。
周公于出征前,發(fā)布了討伐叛軍的公告,后人編撰史書時,將這篇檄文收入《尚書 大誥》。周公在檄文中剖析了當時的危難局勢,稱周王朝突遭 天降大禍 。 通過占卜,周公得到了出兵平定叛亂大吉的卦象。周公決定替天行道,鞏固文王、武王的基業(yè)。他借助他們的積威,鼓動大部分諸侯和周民,組成了一支東征的大部 隊。周公親自擔任統(tǒng)帥,率領部隊沿著大道聲勢浩蕩地開赴黃河以南。
易優(yōu)作文投稿、作文評價系統(tǒng),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東征首先是平息武庚之亂。周對殷民比較寬厚,并沒有加以歧視和虐 待,所以武庚反叛不得人心,人們反倒認為武庚背信棄義,因此周軍勢如破竹, 殷大震潰 。武庚被殺死了,也有人說是逃走了。與此同時,周公另外派遣了一支 部隊奔赴管叔的領地,迅速占領封地,殺死了興風作浪的管叔。接著,周軍又進軍蔡叔領地,將蔡叔生擒并放逐?;羰逋督禋w順。周公很快就平息了武庚和 三叔 的復辟與反叛,東征之戰(zhàn)的第一階段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當時,周并沒有牢牢地控制住東方和東南方,以徐為領導的東南 九夷 也紛紛卷 入了叛亂。 九夷 位于淮河下游,地勢較低,河道如蛛網(wǎng),周軍的大隊人馬到來后,水土不服,行動不便。經(jīng)過曠日持久的交戰(zhàn),周公終于平定了徐等 九夷 之 亂, 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國,俘九邑 。接著,周軍乘勝北上,揮軍赴奄。奄跟隨武庚興兵作亂后,由于是東方勢力較強的諸侯國,所以成了周朝的一個強敵。周 軍相繼占據(jù)了奄的西面與南面的鄰國,使奄陷入孤掌難鳴的境地。周軍已經(jīng)打了幾次勝仗,聲名遠揚,這次直逼奄的都城,也就是今天的山東曲阜一帶,奄的國君被 逼無奈,只好求和。奄降周之后,蒲姑等山東北部和東部的諸侯國也都紛紛投降。
作文培訓,就來蘇州易優(yōu)作文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html
周公早年追隨武王南征北戰(zhàn),還制定國家的軍政方針和策 略,因此對國家的時局一清二楚,所以周公決斷及時而英明,戰(zhàn)略部署周到而準確。在平叛中,周公 擒賊先擒王 ,在消滅元兇后,又采取正確的方針,先攻克小 而弱的敵人,再進攻大而強的敵人;捷報頻傳后,又制定了以精兵威脅為主、政治誘降為輔的策略,這些皆是周公東征大捷的原因所在。因此,周公不但是西周初期 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卓越的軍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