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歷史)唐朝的皇帝姓李,為什么不叫李朝而叫唐朝
來源:內(nèi)部資料
糾錯
我國各朝各代,都有一個特定的國號,它既可以代表版圖,也可以代表時間,這在世界史上是一個絕無僅有的有趣事情。
我就在想,每一代開國君主,在給自己的國家命名時,有沒有想過這個國號會用多久。
其實,國號是在打天下創(chuàng)業(yè)之初就已經(jīng)有了的,就像你要創(chuàng)業(yè)開公司一樣,公司還沒成立前,你就得先取好名,有了名字后,你才可以拿著它去注冊,去打廣告,去招兵買馬。
國號這玩意兒戲不得,它代表著一種強大的文化背景與廣告效應(yīng),一定要顯得有情懷,一定要高端大氣上檔次。
例如悔創(chuàng)阿里的杰克馬,他創(chuàng)立的公司叫阿里巴巴,如果改成姓氏,就成了馬牌了,不僅重名,還顯得屌絲。
項梁、項羽叔侄起兵反秦,以“大楚”作為國號,因為“楚”是一種情節(jié),它能激起原楚國人民的共鳴與擁護。如果以“項”作為廣告牌,那就太單薄了。
其實唐朝跟絕大部分朝代一樣,是以發(fā)源地或起兵時的領(lǐng)地來命名的。唐高祖李淵在隋朝的爵位是唐國公,封地在山西太原一帶,當年也正是拉起唐國公的大旗,在太原起兵,得到各界有識之士的擁護與支持,才一步步做強做大,一舉統(tǒng)一天下的。
古代封建社會,是很迷信的,從傳國玉璽上刻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字可見一斑,都鼓吹君王是上天選中的,你這改朝換代的,得有一個強大的家族背景或品牌文化支撐,大家才能信服你。
例如漢朝,高祖劉邦雖然屌絲起家,但后來通過實力,與項羽平分天下,有漢王背景;隋朝,文帝楊堅他有隋國公背景;宋朝,太祖趙匡胤有宋州節(jié)度使背景;只有明朝的開國大帝朱元璋是一個地道的農(nóng)民,但可別小瞧他,人家還有明教背景咧!
在開國立業(yè)上,南北朝陳朝的CEO陳霸先是個特例,完全找不出啥文化背景的,憑借自己的拳頭打下的天下,就是這么強大、這么自信,就要以自己的姓氏來命名自己的朝代,他這是絕無僅有。
我覺得陳霸先那心態(tài),有點類似于今天的暴發(fā)戶,從一無所有到擁有天下,就是想顯擺下自己的強大。
此外,還有一件很巧合的事,我國朝代順序名特別通順,讀起來跟詩詞一樣有味道,像是某位詩人提前寫好的一樣,你聽聽“唐宋元明清”,多美妙啊,隨便改一個字,就失去味道了。
如果大家都以自己姓氏來命名王朝,恐怕我國朝代名都快成百家姓了,好像就是沒有姓張的。
事實上,很多朝代的名稱都是由爵位承襲而來。
比如漢朝國號來源于楚漢相爭期間,項羽分封劉邦為漢王;三國時期的曹魏國號也是來自于“魏公”、“魏王”;晉朝,也是同樣來源于司馬昭先后稱“晉公”、“晉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后襲用封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其不祥,遂改為“隋朝”;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李淵世襲此爵位。太原起兵后,李淵稱“唐王”,稱帝后定國號唐朝。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以爵位、封號為國號的居多,這點可以理解為,因為有沿襲而更有號召力。
至于說,歷史上以皇帝姓氏為朝代名稱的,確屬鳳毛麟角。南北朝時期,陳霸先建立的南朝陳朝,暫且算作一例。但陳霸先以武人身份在南朝梁逐漸嶄露頭角并控制朝局,被南梁敬帝蕭方智封為陳公,后晉爵陳王。所以可以說,后來建立的陳朝國號也是以爵位承襲而來的,只不過恰巧與其姓氏重合。
因為李淵是世襲的唐國公,李淵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大柱國之一,封為隴西郡公,李虎死后,他的兒子李昞繼承了李虎的位置!后來李昞又封為唐國公,柱國大將軍!唐高祖李淵就是其子!
在李淵七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李淵就承襲了唐國公爵位。
后來李淵起兵,李淵率領(lǐng)三萬兵馬,以“廢昏立明,擁立代王,匡復(fù)隋室”的名義正式起兵,之后李淵就入長安!
然后李淵立代王為帝,是為隋恭帝,李淵自己由唐公加封唐王、丞相!李建成為唐世子,李世民為秦國公!
后來李淵稱帝。因他為唐王,所以國號為唐!
李淵國號為唐,跟其他的差不多!比如劉邦建立的大漢,他之前是漢王,
曹操曹丕的魏國,先是丞相,到魏公,在到魏王!
孫權(quán)的吳國,曾經(jīng)是被策封吳王!
司馬氏的晉朝,先是丞相,到晉公,在到晉王!
所以,唐朝的皇帝姓李,卻不叫李朝,而叫唐朝,就如別的朝代樣,都不以姓為國號,比如后來的趙匡胤建立宋朝,朱元璋建立的明朝!
但有時姓和國號又可以在一起稱呼,比如三國的曹魏,唐朝的李唐、武則天的武周,宋朝的趙宋!
水滸傳中,砍人英雄李逵說,“大宋皇帝姓宋,哥哥也姓宋,為何就做不得皇帝”!李逵認為宋朝皇帝理所當然姓宋,沒想到他姓趙。這也代表了一部份人的看法,為什么不以姓為國號呢?
國號是朝代名稱,既要講究高大尚源流久遠得之應(yīng)當,又要表示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君權(quán)神授之意,中國的第一個朝代夏朝,來源于部落名字,商周也是如此,后來的如表示鑌鐵的遼朝和“大哉乾元”的元朝,都依此理。(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fā))
以姓氏為國號滿足不了以上二點要求,另外,周代大封天下,有幾十個同姓之國,以姓為國號,那得稱為姬一國姬二國以此類推,魯國直接稱姬旦國,既不美觀大方,又粗鄙無文。老百姓聽了,毫無神秘感,以為同姓就可以當皇帝當國君。就如李逵,不利統(tǒng)治。
國號有延續(xù)性,有源于封國的,如秦始皇的秦朝來自秦國。有源于發(fā)跡地的,趙匡胤在舊稱宋州的歸德府發(fā)跡,國號便叫宋。還有一種追崇的,武則天自認周平王之后,便改唐為周。還有以示繼承的,如史稱的東漢蜀漢后漢。有源于封爵的,如曹魏來自曹操的魏王,唐朝源自李淵的唐公,以唐為國號,有先例可循。
自秦朝以后,歷朝歷代的國號一般都是有一定淵源的,除了南朝時期的陳朝是按照皇帝的姓氏來命名國號的,其他各個朝代都不是按照皇帝的姓氏來命名的。唐朝的皇帝姓李是事實,但是這并不代表唐朝一定要用李姓這個姓氏來命名國號。那么,唐朝的國號的來歷是什么呢?
現(xiàn)在流行的關(guān)于唐王朝國號來源的說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與唐高祖李淵的爵位有關(guān),李淵是西漢著名飛將軍李廣的二十三世孫,其祖父李虎還是西魏府兵的八位柱國之一(八柱國是當時西魏最有權(quán)勢的人物),被封為“唐國公”,李淵的父親在其祖父死后承襲了其祖父的爵位,而李淵父親死后,李淵又承襲了其父的唐國公的爵位。李淵與隋朝的皇帝家族楊家其實有親緣關(guān)系,但是李淵在看到隋朝大勢已去后,遂在太原起兵,并進而攻占了隋朝的國都長安,開始是奉隋煬帝之孫楊侑為帝,是為隋恭帝,后來李淵逼迫隋恭帝封自己為唐王,618年,李淵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唐。歷史上以爵位作為國號的不僅有唐高祖李淵,晉朝的國號、宋朝的國號也是這么來的。
關(guān)于唐朝的國號名稱的來源還有一種說法,唐這個字在上古時期指的是陶唐氏,堯帝就是出自陶唐氏,因而被稱為“唐堯”,陶唐氏在周成王時期被滅,周成王將“唐”改為“晉”,李氏這個姓氏來源于皋陶,本來叫做理氏,后來改為李,因而李與唐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淵源,李淵之所以選擇唐這個國號或許還有更深層的歷史和文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