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歷史)宋代發(fā)明家畢昇:首創(chuàng)活字版印刷術
來源:內(nèi)部資料
糾錯
畢昇(?-約1051),宋代發(fā)明家。首創(chuàng)活字版印刷術,還研究過木活字排版。
畢昇出身低微,他把長期從事工藝的實踐經(jīng)驗應用到印刷當中,發(fā)明了一種能夠靈活組裝,并可以拆卸的活字印刷術。
畢昇創(chuàng)造的辦法是先在膠泥上刻字,刻出的字筆畫凸出膠泥面的薄厚和銅錢邊差不多厚,每個字是一個獨立的泥印,然后再用火把泥印燒硬。如果要排印得先放一 塊鐵板,板上敷上一層松脂、蠟和紙灰之類的東西。再放上一個鐵杠,把要印字的泥印字一個個排進鐵杠,滿一杠就是一板。然后再用火烤,要等鐵板上的東西烤熔 之后,再用平板將字壓平。這樣,活字就平整地凝固在板上,只要刷上墨,就可以印書了。往往在印書時同時準備兩塊板,一板印刷,另一板排字,交替使用,這樣 的話,印起來很快而且每一個字都有很多泥印,像 之 、 也 等常用字,每個字有20幾個泥印,以準備在副板內(nèi)重復使用。為了方便撿字,還把膠泥活字按韻 分類放在木格子里,貼上紙條加以標明。再有遇到生僻的字眼,就能隨時刻制用火燒成。印完之后,把鐵板放到火上烘熱,讓松脂和蠟熔化掉,用手逐個一撥,泥印 就會脫落下來,下次再印刷時還可以用。
自從有了畢昇發(fā)明的活字印刷術以后,人們就可以快捷地印出成百上千的書,節(jié)約了很多費用,而且既方便,又實用?;钭钟∷⑹怯∷⑿g上的一大突破,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畢昇發(fā)明的活字印刷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術,要比歐洲使用活字印的《圣經(jīng)》早400年。
畢昇是我國一位偉大的發(fā)明家,關于他的事跡史書上沒有太多的記載,只有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有一段說明。不管怎樣,他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