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故事)明朝首輔蔣冕簡介 蔣冕是怎么死的
來源:內(nèi)部資料
糾錯
蔣冕,字敬之,號湘皋,生于公元1462年,去世于公元1532年,是明朝弘治、正德、嘉靖三朝的重要大臣。在嘉靖一朝曾經(jīng)擔任內(nèi)閣首輔一職,不過僅兩個月就被嘉靖帝等人逼的致士。
蔣冕是廣西全州人,為全州當?shù)毓俾氉罡叩臍v史人物。據(jù)記載他自幼聰慧過人,天資聰穎,小小年紀就能過目成誦,是以被當?shù)厝藛緸樯裢?。聰慧過人的同時又勤奮學習,使得蔣冕能夠在學識上取得成就。
據(jù)說他十五歲的時候參加鄉(xiāng)試,就勇奪第一,成為解元。當時的內(nèi)閣大學士丘浚見了他之后,毫不吝嗇的夸贊他有當宰相的資質(zhì),十分看重他。 蔣公冕十歲,書過目成誦。十五,舉成化丁酉鄉(xiāng)試第一,丘文莊見而奇之,曰: 臺輔之器 。
成化二十三年,也就是他鄉(xiāng)試考中的十年后,二十五歲的蔣冕即考中了進士。而且令人佩服的是,他隨后就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實際上就已經(jīng)為他日后的高升打下基礎(chǔ)。
庶吉士制度在永樂年間確立之后,逐漸形成了 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nèi)閣 的隱性規(guī)則。成為庶吉士,也就意味著日后有進入內(nèi)閣的資格,是宰相的候選人。而蔣冕能在二十五歲的時候,得到這樣的肯定,可見其學識和能力的出眾。補充說明,與蔣冕一同中進士的還有他的兄長蔣昪。
弘治二年,蔣冕升為翰林院編修,此后官路亨通,一路歷翰林院侍講,翰林院侍讀學士,司經(jīng)局校書。在正德中年之時,累官至吏部左侍郎,改掌詹事府,典誥敕,進禮部尚書,仍掌府事。
正德十一年,依照慣例推舉官員入閣,蔣冕因為有器識而辦事嚴謹,不負眾望,以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的身份而被推舉入閣,從此進入權(quán)利的中心。
蔣冕入閣之時,內(nèi)閣已經(jīng)有兩位閣臣,他自然而然的位居第三。蔣冕處事公正,頗有遠識,與兩位閣臣共同處理政務,在大太監(jiān)劉瑾專權(quán)之時,力正時弊,維護公道。
正德帝去世之后,嘉靖帝繼承皇位。因為嘉靖帝是正德帝的從帝,因為親屬關(guān)系而爆發(fā)了 大禮議 之爭。嘉靖帝想要立自己的父親為皇考,首輔楊廷和等人認為不合禮制,因此予以反對。蔣冕也隨楊廷和一道,此次大禮議之爭以嘉靖帝的勝利而告終,楊廷和被迫辭職。
楊廷和辭職歸鄉(xiāng)之后,蔣冕理所當然的擔任首輔一職。盡管前面有楊廷和作為榜樣,但是蔣冕卻不畏皇權(quán),堅持 正義 。所以對于嘉靖帝冊立生父為皇考一事,也給予反對。在奏無成效之后,不愿意繼續(xù)待在朝堂,于是多次上書乞休, 因而得罪嘉靖帝。頂頭上司都得罪了,蔣冕的日子能好過嗎?僅為首輔兩個月的蔣冕致士,歸鄉(xiāng)遠離朝廷。
盡管已經(jīng)辭職了,但是嘉靖帝這股怒氣還沒有泄完,于是不久之后,又頒布《明倫大典》,敕定議禮諸臣之罪。蔣冕和楊廷和等人被革職,降為平民。
此后便一直等到嘉靖帝去世,明穆宗去世,因為大議禮之爭而被革職的楊廷和、蔣冕等人才得以官復原職。不過只有楊廷和一人重歸朝廷,因為蔣冕早在嘉靖十一年就已經(jīng)去世,享年七十歲。于是朝廷追贈其為少傅太子大傅戶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蔣冕為少師,上謚號 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