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歷史)董小宛的故事:冒辟疆的小妾如何變成順治皇...
來源:內(nèi)部資料
糾錯
第一節(jié) 才子佳人 董小宛,一字青蓮,出生在十里秦淮河,是明朝末年名揚天下的 秦淮八絕 之一。她自幼聰穎好學,深得人們喜愛,雖出身于風塵之中,但卻 濯清漣而不妖 ,身上透著一種超凡脫俗的靈氣。她知書達理、才藝雙全,吸引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的仰慕,而她與復社成員、 四公子 之一的冒辟疆之間凄婉絕倫的戀情更是令人蕩氣回腸,一時間被人們傳為佳話。
但身為絕色美女,又處于亂世之中,她的命運注定多舛。在她歷盡磨難,幾經(jīng)周折,終于與冒辟疆結(jié)為邊理,過上自由美滿的幸福生活之時,她又被心情叵測的明朝降將洪承疇掠去。洪本來打算將其納為小妾,但董小宛抵死不從,無奈之下,為巴結(jié)順治皇帝,他將董小宛獻給了順治皇帝。順治皇帝天生多情,見到美貌的董小宛后更是龍心大悅,對其寵愛有加,演繹了一段清宮艷史。
董小宛從小聰明伶俐,雖然才十二歲,但已出落得花容月貌,在出身干書香門第、通曉琴棋書畫的母親的精心教育下,她更是贏得了 曲圣針神 的稱號。她的容貌清新脫俗,再加上她精湛絕倫的才藝,一夜之間,她便成為秦淮河上的風流領(lǐng)袖人物,引得許多文人墨客都慕名而來,只求一睹她的風采。
董小宛像這時,一個人的名字進入了她的耳中,他就是明末文人、復社成員、有 四公子 之稱的冒辟疆。
自古才子愛佳人,明末清初,十里秦淮河上出現(xiàn)了如柳如是、李香君、杜十娘、卞玉京等奇女子。她們雖身為妓女,但個個知書達禮、才藝雙全,引得無數(shù)名士流連于此,這其中就有著名的復社成員侯方域、陳定生、吳應箕,以及明末名士錢謙益等。在董小宛面前,吳應箕、陳定生等人??滟澝氨俳?,稱他古秀神清、風流倜儻、才情極佳,引起了董小宛對他的傾慕之情,可以說,對冒辟疆,董小宛是未見其人而先傾其心。
或許是大家有意撮合兩人,在冒辟疆面前,侯方域、方密之等好友也紛紛盛贊董小宛,稱她才情如何了得,容貌如何美麗,并戲稱冒辟疆必將拜倒在董小宛的石榴裙下。冒辟疆雖在朋友面前夸下???,自稱可以抵抗一切誘惑,不過最后他還是前去拜訪了董小宛。不過事有不巧,他逗留蘇州時,雖幾次前往拜訪董小宛,但均因小宛不堪忍受城中的喧鬧和炎熱,到幽徑中散心或去柳陰中乘涼而錯過了。
但有緣自會相見,終于,在蘇州董小宛的家中,這對才子佳人見面了,當兩人的眼睛對視時,他們同時被對方卓越的風采吸引了,仿佛好像相識已久,因此二人便迅速墜入了愛河,不能自拔。雖然時間短暫,但經(jīng)過極其甜蜜的相處之后,二人約定時間再相見,冒辟疆便起身回家探望生病的母親去了。
俗話說 好事多磨 。冒辟疆離開后不久,清兵便大舉入關(guān),時局動蕩,冒辟疆與董小宛隨即便失去了聯(lián)系。董小宛望穿秋水,整日以淚洗面,一晃兩年過去了,卻仍無冒辟疆的音信,終于相思成疾,一病不起。
再說冒辟疆回家后,正遇家中變故,來不及及時返回蘇州。不久他,再到董小宛處時,已是人去樓空了。在他萬分懊惱之際,也許是上天可憐這對苦命的鴛鴦,只因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又有了小宛的消息。當他再見到小宛時,飽受相思之苦的小宛已骨瘦如柴,臥床不起了。
見到情郎,小宛的臉上頓時生出陣陣紅光,重新煥發(fā)了生機。
但這仍是一次短暫的相聚,次日,冒辟疆便不得不回家探望剛從獄中回家的父親及準備鄉(xiāng)試了。
后來,由于小宛無法忍受親戚帶來的債務,便帶了一名仆婦,雇船到了金陵,等候正在考試的冒辟疆。兩人再次相逢,更是激動無比。二人的好友為這對才子佳人的結(jié)合而紛紛設(shè)宴祝賀。
但風波又起,討債人討債討到了金陵,董小宛與冒辟疆不勝其煩,又由于同情小宛遭遇的刺史的魯莽行為,使索債人忿忿不平,將小宛挾持回了蘇州,董小宛與冒辟疆又一次被迫分開了。對于這無端生起的波瀾,幸虧得到冒辟疆莫逆之交錢牧齋的幫助,董小宛才終于擺脫了債務,恢復了自由之身。在歷盡磨難之后,她終于得以到如皋同冒辟疆團聚。
令小宛更為欣喜的是,冒辟疆的夫人及家人都深明大義,回到如皋冒家,董小宛更是盡心盡力,把自己的才干與賢惠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她非常地謙卑,并沒有因為受到冒辟疆的寵愛而驕縱蠻橫。她對待公公婆婆,極盡孝道,對他們照顧周到;對待冒辟疆的原配,更是體貼入微,畢恭畢敬;她對待仆人,也非常仁厚,經(jīng)常用她的聰明才智為仆人們排憂解難。這樣,因為她的努力,冒府上上下下都對她贊不絕口。
至于冒辟疆,自從納董小宛為妾后,更是如虎添翼,自感已嘗到人間極樂。鄉(xiāng)試失敗后發(fā)誓永不入仕的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對《唐書》的編輯上,而董小宛更是成了他最好的助手。她幫助他抄錄文稿,并不時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為冒辟疆提供線索,供其參考。在幫助冒辟疆的同時,小宛還依據(jù)個人興趣,編纂了描述古今女子軼事、詩詞的《奩艷》一書。她與冒辟疆志趣相投,在編書之余,還與冒辟疆一同品評山水人物,鑒賞鼎彝金石,生活過得悠閑自在、幸福美滿。難怪冒辟疆常常甜蜜地感慨: 在天地之間,再也找不到這樣的相得之樂了。
第二節(jié) 棒打鴛鴦 俗話說: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董小宛嫁給冒辟疆之后的第二年,清兵便大舉南下,滅了早已搖搖欲墜的南明政權(quán),如皋隨即也陷入硝煙之中。于是,冒辟疆便帶領(lǐng)全家渡江南逃,幾經(jīng)周折,逃到了邗溝西部一個叫綠楊樹的地方。在流亡途中,冒辟疆因勞累病倒幾個月,此間,冒辟疆為減輕董小宛的負擔,又找了一位妾伺蔡氏,小宛與其情同姐妹。冒家上下本想在此地稍作停留,誰知禍事又起。
這就不得不提到漢人降將洪承疇了。
洪承疇自投降大清后便擔任兩江總督一職,此人極為好色,四處尋覓絕世美女。清軍平定江南后,他對董小宛更是垂涎三尺,迫切地想得到她,但由于冒辟疆身份地位非比常人,所以他一直不敢輕舉妄動,心中不免有些懊惱。一直想巴結(jié)攀附洪承疇但苦干找不到機會的部下佟某察覺,于是他便毛遂自薦,設(shè)計使冒辟疆蒙受冤屈。于是,她便請求蔡氏女扮男裝,隨冒辟疆乘船西逃,照顧冒辟疆,自己則留下來應對危險,終干被佟某捉獲,送到了洪承疇那里。
見到董小宛之后,洪承疇欣喜異常,急欲納董小宛為妾。已明白其險惡用心的董小宛,整日以淚洗面,雖洪承疇多次逼迫,但她仍固守著對冒辟疆的堅貞,終于被盛怒之下的洪承疇囚禁在后面的小閣之中。
冒辟疆中了佟某聲東擊西之計而倉皇西逃后,心中很是煩悶,雖有名士為其擺酒解憂,但心中仍對董小宛十分掛念。尤其當他聽到洪承疇要強納董小宛為妾的消息時,更是又氣又惱,于是,他便在蔡氏的要求下,重返綠楊村,讓壯士馮小五伺機營救董小宛,但卻救錯了人,使洪承疇加大了防犯力度,并為了報復冒辟疆,便先下手為強將董小宛獻給了順治帝。他這一送,雖然打散了小宛與冒辟疆這對苦命的鴛鴦,改變了董小宛的命運,卻引發(fā)了一段清宮艷史,使順治帝出家為僧的原因更加撲朔迷離。
第三節(jié) 香銷玉殞 順治帝后宮佳麗三千,而董小宛,一個漢族女子,卻集 三千寵愛在一身 ,在得到這種寵愛的同時,她不免會遭到順治帝其他嬪妃的嫉妒,惹順治帝像來一些無妄之災。其中,最忌恨董妃的自然是得不到寵愛的皇后,她不斷地向孝莊皇太后哭訴,并在孝莊面前詆毀董妃,使孝莊對董妃的印象極差。
另一方面,洪承疇借刀殺人之計以后,于是便想借孝莊皇太后離間順治帝對董小宛的寵愛。他借在內(nèi)廷與孝莊見面的機會,向太后大進讒言,說: 皇上現(xiàn)在親政雖然不長,但卻沉溺于漢族女子的溫柔之中,致使每日例行的早朝幾乎都要廢止了。 當太后得知備受皇帝寵愛的漢家女姬,居然就是皇后常提起的董小宛時,更是氣憤不已,立刻傳見世祖皇帝,斥責了順治帝,并命其將董妃遣送出宮。無奈之下,順治帝只得與小宛依依惜別,含淚將董小宛送出了皇宮。
按清朝祖訓,凡宮人犯錯,都必須去西山玉泉寺學佛。依照孝莊太后的命令,董小宛被封為悟真菩薩,出家為尼。這一變故,對于已看破紅塵,決心揮劍斬情絲的董小宛而言,并不算什么,但卻苦了對她一往情深的順治皇帝。
順治皇帝在西山逗留數(shù)日,不愿離去。想起此前帶董妃到西山游獵時,曾許愿要與董妃永遠恩愛,決不輕意拋棄董妃的情形,不禁心有戚戚焉。為了敦促順治帝早日回宮,一天夜里,董小宛突然下落不明,順治帝只得回宮。
失去愛妃董小宛后的順治帝痛不欲生,為了尋求解脫,他沉迷于佛教,不分晝夜地與眾多高僧研究佛理。最后他毅然決定在五臺山削發(fā)為僧,實現(xiàn)了他對董妃的誓言。
從此,五臺山上便有了董小宛與順治帝這對戀人在綠樹碧陰之間相攜往來的傳說。曾有一首詩這樣描述:綠楊香草氣如蘭,倩影雙雙夜漏殘。古剎紅墻留古跡,梵聲艷影兩清寒。這首詠清涼山寺中所提及的倩影,相傳即為順治帝與董妃。
自古紅顏多薄命 ,董小宛的一生令后人感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