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故事)明朝開國文臣之首宋濂簡介 宋濂到底有多厲...
來源:內(nèi)部資料
糾錯
宋濂是個早產(chǎn)兒,母親懷孕七個月的時候就生下了他,所以宋濂年幼時體弱多病,吹風(fēng)受涼就要昏迷幾日。不過早產(chǎn)并沒有影響他的智商,他可是被稱為 神童 的人。
宋濂六歲入學(xué),每日就能記下兩千個文字,九歲就能作詩,記憶力超強,可以說的過目不忘了。宋濂十五六歲的時候,收到了張繼之的邀請到家中作客,因為張繼之聽聞宋濂極善記憶。
張繼之想考考宋濂,問宋濂幾日能將四書經(jīng)傳給背誦下來。宋濂就說一周的時間即可,張繼之有點不相信。
沒想到一周之后,張繼之隨機抽取取雜書、稗記等五百言要求宋濂背誦,宋濂一字不差地給背了下來,背完還能說說讀書心得,讓張繼之大吃一驚。張繼之就對宋濂的父親說: 這小子簡直太聰明了,你應(yīng)該給他請個名師教學(xué),才能不浪費這顆聰明腦袋。
宋濂聰明且好學(xué),從《送東陽馬生序》一問就可以看出, 家貧,無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宋濂也因為他的博學(xué)被朱元璋召至應(yīng)天府,奉命為朱元璋之子朱標教授 五經(jīng) 。
朱元璋曾稱贊宋濂為 開國文臣之首 ,宋濂為什么能得到如此稱贊呢?小編認為有如下三個原因:
一、宋濂是一個十分謹慎、嘴嚴的人。要是別人問起他和朱元璋在宮中的對話,他就搖搖頭,嘴閉得特別嚴實。曾在居住的屋子的墻上寫下 溫樹 二字,有人問及他宮中之事,他就指著二字給來人看。
溫樹二字是有典故的,故事的主角是西漢的御史大夫孔光。他的妻子聽聞宮中搞了一個溫室,里面種了不少樹木,所以她就問孔光溫室之中是何種樹木??坠夂俸贈_妻子一笑,并沒有告訴妻子詳情。后人就把 溫樹 賦予特別的意義,意為為官謹慎。
朱元璋本身就是個生性多疑的人,他可不希望自己身邊的事情被別人打聽得清清楚楚的,萬一他們要利用什么做些文章就壞事了。因而嘴嚴謹慎的宋濂當然被朱元璋另眼相待。
二、宋濂是個耿直誠實的人。宋濂在朱元璋面前所說的所有事情,不管是國事還是家事,統(tǒng)統(tǒng)都是真話,沒有半分摻假。
宋濂是官場上的一朵奇葩,別人講話都是只講三分,剩下的你就猜去吧。即使是講出的三分,都是腦子里繞過許多遍的。
宋濂這樣有點讓朱元璋意外,所以他就試探了一下宋濂。宋濂有次與客人作宴飲酒,朱元璋特意派人前去偷偷查看。
第二日,他問起宋濂此事,宋濂所說的與回來報告之人所說相吻合,朱元璋才笑著說: 你果然沒有騙我。 此后,朱元璋就越來越信任宋濂。
朱元璋問起宋濂對朝中大臣的看法,宋濂只能舉出一個好的大臣來講一講。朱元璋還以為宋濂學(xué)賊了,只講好話,不講壞話。結(jié)果宋濂說: 好的大臣他才與之交往,所以對他們有所了解;不好的那些,不屑與之交往,自然無法了解他們。 朱元璋聽完哭笑不得,原來宋濂還是那個宋濂。
三、宋濂是個清廉的人。宋濂是個是金錢為糞土的人,曾在門口題字: 寧愿忍受饑餓而死,不能貪利而活著 。
宋濂與之結(jié)交的人都是品行高潔的名士,他看不上的人,即使用再多的錢財來誘惑他,他絲毫不動心。
日本的使臣聽聞宋濂的才名,想求得宋濂的一篇文章,為此給宋濂獻上了黃金百兩,結(jié)果被宋濂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朱元璋聽聞此事后,就問宋濂為什么不接受那百兩黃金。宋濂就說: 我作為天朝的臣子,怎能接受一個蠻夷小國的錢財,簡直失了大天朝的臉面。
宋濂如此,朱元璋自然愛重,所以宋濂告老還鄉(xiāng)之時,朱元璋還為宋濂親自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