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歷史)夏禹鑄九鼎 揭夏禹鑄造九鼎的根本原因及其...
來源:內(nèi)部資料
糾錯
禹,夏朝的第一位天子,禹是中國古代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版圖為九州。后人稱他為大禹、夏禹。但是這跟大禹鑄九鼎有啥關(guān)系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禹為什么要鑄造九鼎,夏禹鑄九鼎的根本原因及其意義吧。
大禹為什么要鑄造九鼎?
相傳,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用天下九牧所貢之銅鑄成九鼎,象征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將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九州就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以及王權(quán)至高無上、國家統(tǒng)一昌盛的象征。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征國家政權(quán)的傳國之寶。戰(zhàn)國時,秦、楚皆有興師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周顯王時,九鼎沒于泗水彭城下。后世帝王非??粗鼐哦Φ臋?quán)利象征與意義,亦曾屢次重鑄九鼎,武則天 、宋徽宗也曾鑄九鼎。
《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則興,鼎遷于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九鼎的樣式是咋樣的?是方是圓?是四足還是三足?鼎內(nèi)外有什么銘文和紋飾?
關(guān)于九鼎的樣式至今無所考稽。惟《拾遺記》卷二載曰:“禹鑄九鼎,五者以應(yīng)陽法,四者以象陰數(shù)。使工師以雌金為陰鼎,以雄金為陽鼎。鼎中常滿,以占氣象之休否。當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將末,九鼎咸震。皆應(yīng)滅亡之兆。后世圣人,因禹之跡,代代鑄鼎焉。”
以上雄金、雌金的含義諸書無解,大概是指合金的硬度而言?!耙哉細庀笾莘瘛本褪菧y國運之興衰??梢?,鼎從容器、炊具、到祭器、禮器、又到寶器、神器,代代演變已徹底改變了實際用途,變成了國家供奉的神物。
大禹九鼎之紋飾雖無實物可證,據(jù)現(xiàn)已出土的當時陶器紋飾推測,也不外于獸面類、龍鳳類、動物類、云雷類、火類、幾何類等。
九鼎象征著什么意義?
九鼎象征著九州,此外,九鼎還是國民政府時期軍隊勛章的一種。夏商周三代奉為象征國家政權(quán)的傳國之寶。
春秋時期,隨著王室力量的衰落,強大的諸侯對九鼎便產(chǎn)生了覬覦之心。公元前6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在整飭內(nèi)政,興修水利,厲行改革,國富兵強的形勢之下,興兵攻擊陸渾之戎,逼近雒邑的郊外,周定王被迫派人為他舉行慰勞歡迎之禮,莊王“問鼎小大輕重”,表明了他有滅周的野心。從此,后人將爭奪政權(quán),稱之為“問鼎”。
縱觀中國歷代史籍,關(guān)于九鼎下落的材料雖多,但往往自相矛盾,提不出充分可靠的依據(jù),不禁讓人產(chǎn)生疑問:在地下埋藏的古物中,九鼎今天究竟是否還存在?在歷史上,根據(jù)歷代史書記載,它確實曾作為夏、商、周三代的鎮(zhèn)國之寶。相傳了二千年;并且,從未發(fā)現(xiàn)過古人關(guān)于它已銷毀的歷史記載。因此,九鼎的下落,至今仍是一個謎?;蛟S,今后會有揭破這個千載之謎的一天,那可能也是九鼎重見天日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