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
中國歡迎樂隊特別選擇了19世紀的美國民歌“土耳其”稻草中(“干草堆中的火雞”)。
播放完一首歌后,它吸引了無數人的抗議。
自古以來,“重禮樂輕惡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早期尤其如此。當時,整個社會只有主旋律音樂。
在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中,藝術遭到破壞,出現(xiàn)了大量的紅衛(wèi)兵歌曲、語錄歌曲和新的戰(zhàn)場歌曲。內容單調乏味。甚至一些優(yōu)秀的紅歌也在此時被禁,如《紅湖紅衛(wèi)兵》中的抒情歌曲《洪湖水,海浪拍海浪》。
▲經典歌劇《洪湖紅衛(wèi)兵》。
超過10億中國人,甚至聽音樂也成了一段時間的問題。
1978年,當中國走到歷史的十字路口時,一個遠離海峽對岸的女人,用她溫柔動人的歌聲,“悄悄地”敲開了新時代的大門,帶來了久違的詩歌和繪畫。
中小學生學語文閱讀寫作的好幫手,優(yōu)秀作文網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a>。
流行音樂真的很流行!
1.鄧麗君的甜心
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一個流行的詞叫做“三圈一圈”,其中“一圈”指的是收音機。如果普通人家里有收音機,他們會比現(xiàn)在更年輕,手里拿著iPhone XS。我想知道牛在哪里。
▲年輕人聽收音機。
正是這個小盒子告訴人們,臺灣有一位名叫鄧麗君的女歌手。
在改革開放之初,有一句諺語,“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一些年輕人白天在工作時聽社論和新聞,晚上在家里偷偷聽鄧麗君。
在一首歌曲《甜蜜的蜂蜜》中,鄧麗君用輕快甜美的歌聲打動了成千上萬大陸青年的心:“甜蜜的蜂蜜,你甜美地笑著,仿佛春風的花朵正在盛開……”
被自己的思想深深禁錮的年輕人,已經被他們沉睡多年的感覺喚醒,并且明白了什么是愛,以及有多少人用這首歌來彼此交談。 易優(yōu)作文批改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打分、易優(yōu)作文評分評價 <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然而,這些歌曲一度被認為是“頹廢音樂”,并遭到了政府的抵制。
1982年,《人民音樂》出版了詩集《如何識別黃色歌曲》,鄧麗君演唱的歌曲《你什么時候再來》赫然在列。
熱愛流行音樂的人最終忍了下來并進行了反擊?!缎戮﹫蟆酚浾邉l(fā)表文章為的《你什么時候再來》辯護,引起了熱烈的討論。
不管政府如何阻撓,鄧麗君的歌曲揭開了中國大陸流行文化的序幕。
1988年,鄧麗君接到中央電視臺的邀請,到大陸演出,但被臺灣當局阻止。
▲鄧麗君,不可替代的后一代。
1995年5月8日,42歲的鄧麗君在泰國清邁因病去世。這個把流行音樂帶到大陸的美麗女人一生中從未踏足過大陸。這是她的遺憾,也是我們的遺憾。伊拉克人民已經去世,留下了永久的記憶。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www.zequeka.cn
2.李谷一的鄉(xiāng)愁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開始走改革開放的道路,鄧小平提出“文藝為人民服務”。一些文藝工作者一擺脫政治綁架,就開始大膽創(chuàng)作。
1979年12月31日,中央電視臺播放了紀錄片《三峽傳奇》,后起之秀李谷一演唱了《故鄉(xiāng)的愛》。
歌曲中使用了人稱代詞“你”和“我”,李谷一模仿鄧麗君的“七聲”歌唱,深有感觸:
“我的愛,我的夢想,將永遠留在你的懷里。明天就要到了,但是很少見到你。只有風會給我一種深刻的感覺?!?
▲李家一于鐵,春晚于流水。
當這首歌出現(xiàn)時,它非常受歡迎,但是它引起了媒體的批評。有人稱阿利為“黃色歌手”,認為她的歌唱粗俗下流,毀了她的未來。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故鄉(xiāng)之愛被禁止了。 易優(yōu)作文網名師改作文(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
1983年,在中央電視臺第一屆春晚上,大批觀眾要求訂購《禁忌的音樂》和《故鄉(xiāng)的愛》,但中央電視臺無法抗拒他們的固執(zhí)。最后,李家一在全國觀眾面前演唱了這首歌,并成為當年春晚的經典節(jié)目。
3.軍事港口的蘇小明之夜
類似于李谷一的《故鄉(xiāng)的愛》,還有蘇小明演唱的《軍港之夜》。
1980年9月,海正文化藝術團演員蘇小明在“首都新星音樂會”上演唱了《軍港之夜》。
這首歌改變了過去軍歌的刻板風格,表現(xiàn)出一種閑適的狀態(tài):
“軍用港口的夜晚很安靜,海浪輕輕地搖晃著戰(zhàn)艦,年輕的水手們頭上頂著海浪,睡夢中露出甜蜜的微笑。”
這首歌的初衷是同情海軍。有些人站出來批評,但我們的水手應該“站崗放哨”。他們怎么能“睡得好”?一些領導人甚至指出,蘇小明“不能保留這樣一個演員的部隊,所以我們必須對付他們”。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這種批評沒有持續(xù)多久。
▲劃時代的軍歌《軍港之夜》。
1980年底,中國音樂協(xié)會在北京召開了一次以批判流行音樂為主題的會議。沒想到,在會議的最后一天,中國文聯(lián)主席周揚突然說:
“一個時代有一首時代的歌,一個時代有一門時代的藝術...我們不應該用貶低的語氣談論流行歌曲,我們需要有好的和高質量的流行歌曲。”
自由創(chuàng)造的時代已經到來。
1986年,蘇小明把《軍港之夜》帶到了春節(jié)晚會上,并以實際行動給這首歌重新命名。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春晚歌曲成為了大陸流行音樂的一個標桿。
4.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
當政府知道它無法阻止“東南風”在香港和臺灣的滲透時,它決定以符合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方式引進香港和臺灣的歌曲。
1983年,導演黃一鶴在為第二年的春節(jié)晚會做準備時,希望在歌舞節(jié)目上有所創(chuàng)新,并打算邀請港臺歌手幫忙。
在去深圳的路上,黃一鶴無意中聽到了一首歌——高錕的序曲,一個圓潤的男聲傳來,“山川只是我的夢想,祖國已經很多年沒有靠近了……”
這是香港歌手張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國心》。
這首歌深深打動了黃一鶴。他立即通過關系找到了張明敏,并邀請他參加春節(jié)晚會。雙方一拍即合。
然而,張明敏的北京之行并不順利,港臺歌手是否參加演出的決定還沒有真正做出。直到春節(jié)晚會的前幾天,他才被批準上臺。
黃一鶴松了口氣。1984年2月1日晚上,張明敏穿著西服上臺演唱。
▲張明敏唱《我的中國心》。
這首愛國歌曲一夜之間傳遍了大街小巷,激起了全世界中國人的鄉(xiāng)愁。
正是在這一年,中國和英國簽署了一項聯(lián)合聲明,并決定于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的主權。
5.葉麗儀的“上海海灘”
20世紀80年代,電視產業(yè)發(fā)展迅速。那時,一家人或幾個家庭一起看老式的顯像管電視,看幾個頻道,他們可以享受它。
▲20世紀80年代初,幾個家庭聚在一起看電視。
電視信號不好,所以必須經常調整。這時,即使雪花在整個屏幕上飄起,觀眾也會有點激動。
每天,人們吃飽喝足,當他們聽到電視劇的主題曲時,他們會聚集在有電視機的地方。
許多歌曲因電視劇而流行,如《便衣警察》中的《年輕人的雄心不要擔心》、《英雄霍元甲》中的《長城不倒》、《西游記》中的《敢問路在哪里》等。
1985年,香港戲劇《上海海灘》被引進大陸播出。人們永遠不會忘記的是英俊的許文強和純潔善良的馮程程。此外,還有顧嘉輝創(chuàng)作的主題曲《上海灘》,黃俊生作詞,葉麗儀演唱:
“浪與浪,數千里的江河永不停息,沖刷著世界,混合著洶涌的潮流。這是快樂和悲傷。你無法分辨海浪中的歡笑和悲傷。成功,失敗,你不能在波浪中看到?!?
歌詞描繪的場景就像大時代。
▲上海海灘劇照。
此外,當時央視還推出了《大西洋底下的人》美國電視連續(xù)劇,如《駐軍敢死隊》。大量失業(yè)青年走上街頭鬧事,因為他們渴望電視劇中的波希米亞英雄,這成為1983年鎮(zhèn)壓的誘因之一。
6.崔健的虛無
1986年,美國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在上升空73秒后爆炸;蘇聯(lián)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fā)生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核事故;迭戈·馬拉多納在世界杯四分之一決賽中扮演了“上帝之手”甚至六人,最終率領阿根廷隊贏得了世界杯...
隨著冷戰(zhàn)在國外的結束和國內的改革開放,中國青年對新時代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個叫潘瀟的年輕人在《中國青年》雜志上表達了他的心聲:“為什么生活的道路越來越窄?”
朦朧詩派的顧城寫道,“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來尋找光明”,主題是“尋找”。
那年5月9日晚,一名北京青年在北京工人體育館大喊。
當時,紀念國際和平年的音樂會即將結束。這個年輕人走上舞臺。他穿著一件半身夾克,褲子一高一低,手里拿著一把電吉他。他不整潔的服裝似乎與這種場合不相稱。鍵盤發(fā)出聲音后,他突然發(fā)出刺耳的聲音,唱道:
“我過去常問你什么時候和我一起去,但你總是嘲笑我。什么都沒有。
我想給你我的追求和自由。但你總是嘲笑我卻一無所有。"
這是崔健的杰作《一無所有》。
▲崔健,這個人定義了中國搖滾。
歌唱充滿了精神上的困惑,不斷地問問題,對理想的渴望和對現(xiàn)實的反抗,這是不言而喻的。對許多人來說,這個聲音特別刺耳。據說崔健一開口,在場的藝術局領導就離開了。
那天晚上,中國搖滾樂起航,崔健創(chuàng)作了具有時代特色的歌曲,如《行走的和尚》和《新長征路上的搖滾》。
幾年后,美學家高爾泰評論道:“也許崔健和他的搖滾音樂是中國唯一有資格獲得啟蒙的藝術形式...中國需要啟蒙。”
那時,中國的年輕人努力追求思想自由,這曾震驚世界。
7.在地球之外
在思想解放的同時,兩岸關系趨于緩和。
1979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fā)布了《致臺灣同胞書》,與此同時,大陸停止炮擊金門,雙方實現(xiàn)了真正的?;?。1987年,蔣經國頒布法令,宣布解除戒嚴令,允許臺灣退伍軍人回家探親。
40年來,這個一直生活在異鄉(xiāng)的流浪者已經變成了白發(fā),一條淺淺的海峽一直阻擋著他。
國民黨元老于右任臨死前寫道:“把我埋在山里,看看我的祖國?!薄爸袊强床灰姷?,只有痛哭”這首詩是無數臺灣老兵的共同哀嘆。
▲退伍軍人回家。
1988年10月,香港搖滾樂隊Beyond去北京舉行音樂會?!冻健返闹鞒S家駒感受到了海峽兩岸人民的心聲,并將自己的歌曲《大地》交給劉卓輝重新作詞。
10月15日,Beyond在北京首都體育館演唱了普通話版的《大地》,演唱了臺灣老戰(zhàn)士的聲音:
“回顧過去,有一群頭腦簡單的青少年很容易走開。我不知道哪一天會再見面?!?
▲超越,中國搖滾樂隊的巔峰。
不幸的是,1993年,黃家駒在日本演出時意外受傷,六天后去世,享年31歲。他短暫的一生創(chuàng)造了一代傳奇。他是一朵絢麗的煙花,留下永恒的光輝。
8.關于冬天
1989年,隨著海外音像制品和卡拉ok的正式推出,媒體的市場化勢在必行,流行音樂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年輕人的生活習慣也迅速改變。
在市場上,臺灣歌手齊秦的專輯《狼》推出了一個進口版本,售價8.50元。
照片中,齊秦留著一頭帥氣的中長發(fā),上身穿著一件領夾克,下身穿著一條喇叭褲,這很時尚,吸引了男孩們的模仿。
然而,這種頭發(fā)學不到任何類似的東西。它只能畫虎狗,并且像菊花一樣燒掉前額的頭發(fā)。
▲琦琴。
齊秦的《關于冬天》是那幾年最流行的歌曲之一。
“我會輕輕離開你,請擦去我眼中的淚水。在漫漫長夜里,在未來,親愛的,不要為我哭泣……”
這首歌是他為他的異地戀女友,演員王灝兒寫的。此時,大陸音樂愛好者普遍接受了這種流行而直白的愛情歌曲,并追求這座城市獨特的時尚氛圍。
粉絲的選擇更加多樣化??纯?985年至1988年從大陸引進的港臺歌手名單,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耳熟能詳的名字:齊豫、朱莉、蔡琴、徐小鳳、鳳飛飛、陳慧嫻、譚詠麟、陳百強、張學友、羅大佑、童安閣、姜宇恒、張國榮...
告別黑膠唱片和收音機。當留著長發(fā)、穿著長褲的年輕人帶著盒式錄音機在小城鎮(zhèn)演奏港臺歌曲時,流行音樂不再是稀罕物。
▲郊游青年和錄音機。
9.毛寧的《海浪聲依舊》
除了引進港臺唱片外,中國大陸的唱片業(yè)也始于20世紀80年代。
1979年,廣州太平洋音像公司成立,一年后,它制作了800萬盤磁帶,錄制了大陸幾乎所有著名歌手的唱片。
從那以后,大陸開始大規(guī)模生產流行音樂,并模仿香港,在香港,唱片公司與歌手簽訂了播放偶像卡的合同。大陸開始有了自己的青年偶像,其中以陳林、毛寧和楊鈺瑩為代表。
▲毛寧和楊鈺瑩是國內第一批“小鮮肉”。
毛寧的《海浪聲依舊》唱出了20世紀90年代初傳統(tǒng)與流行的融合:
“月亮烏鴉總是一千年的風和霜,和海浪的聲音仍然沒有看到原來的夜晚。
你和我今天如何重復昨天的故事,這張舊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創(chuàng)造者陳小奇說:“事實上,這反映了我們這一代‘邊緣人’的狀態(tài),即處于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文化的鴻溝之中?!斑@張舊船票能登上你的客船嗎?”歌詞表達了邊緣的困惑
10.老狼《同桌的你》
此外,還有一些來歷不明的歐美音樂產品,這些產品在20世紀90年代初被錄制下來并進入市場。事實上,這些都是歐美唱片公司加工的低成本廢品,但危害很小,它們仍然可以播放。
大約在1994年,這些所謂的“口帶”遍布城市的街道。一些小販被城市管理層追逐,一些小商店在大學附近盤踞。年輕人視它們?yōu)檎鋵?,所以歐美流行音樂開始席卷大陸。
▲當時被年輕人視為珍寶的口帶。
大學生喜歡放磁帶。當時,手機和英國石油公司的機器仍然是奢侈品。上學時,小風扇、電水壺和心愛的錄音機是必不可少的。
因為沒有音樂,青年就無法生存。
1977年恢復高考后,大學生一度被稱為“寵兒”。
到20世紀90年代,大學還沒有大規(guī)模擴大招生規(guī)模,一些地區(qū)很少有人能夠上大學。當時,分配給畢業(yè)包的“鐵飯碗”剛剛被打破,但對未來的困惑并沒有掩蓋學生的生機和活力。
翻一翻那個時代的舊照片,我們會發(fā)現(xiàn)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也喜歡聚一桌麻將,打幾場斗地主,在宿舍貼明星海報,喜歡唱卡拉ok,在走廊里背誦單詞。他們也熱衷于社區(qū)活動,為未來努力工作,為愛哭泣...
▲90年代的一所大學宿舍。
《同桌的你》是1991年由出生在科學世家的文學青年高創(chuàng)作的,填補了大陸校園民歌的空白,同時也講述了那一代人的輝煌。
“你會不會想到明天,昨天你寫了一本日記?
明天,你還會記得曾經哭得最多的你嗎?
老師不記得你,你也猜不出問題。
碰巧我翻了照片,我記得你在同一張桌子上。"
11.董文華的《春天的故事》
談到改革開放的主題歌,我不得不提到這個春天的故事。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一位老人在南海畫了一個圈。神話奇跡般地升到了城市的頂端,奇跡般地聚集了金色的群山……”
改革開放后,“深圳速度”讓世界驚嘆。創(chuàng)作者親身感受到了深圳特區(qū)日新月異的變化,把他的崇敬和情感變成了一首贊美詩。
這首歌充滿了生命的氣息,充滿了人們對國家繁榮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有一種速度叫“深圳速度”。
一度炙手可熱的軍旅歌手董文華,因卷入廈門原華事件,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12.葉倩文和公牛一起跑
經過十年的準備,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越來越好,商業(yè)蓬勃發(fā)展。
在此期間,有許多致富的機會。有些人成功地得到了第一罐金子。
1989年,出身于軍人家庭的王健林開始涉足房地產行業(yè),他的第一筆生意就是無人問津的舊城改造項目。
1991年6月,潘石屹、王功權、馮侖、劉軍、王啟富、易曉迪在海南共同組建了海南農業(yè)高新技術投資公司(萬通的前身),開始了他們的房地產生意,被稱為萬通六君子。
1995年,馬云幫助杭州市政府與一家美國公司商談合作事宜,并首次在美國接觸到互聯(lián)網。之后,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他籌集了2萬元,成立了中國最早的互聯(lián)網公司之一海博網絡。
1998年,畢業(yè)兩年的劉帶著自己1.2萬元的積蓄來到中關村,租了一個小柜臺賣錄音機和光盤。柜臺名為京東多媒體。
1998年,馬成為第一批接觸互聯(lián)網的年輕人之一,并開始在計算機通信行業(yè)打拼。
出生于臺灣葉倩文的《與公牛賽跑》是那個時代最受歡迎的歌曲之一。
這首歌既有鼓舞人心的精神,又有頹廢的氣氛,仿佛在指責浮躁的氣氛過分追求商業(yè)化,鼓勵年輕人去嘗試一下。
“我把我的青春押在明天,你會用你的真實感受改變你的生活。
我不知道我的生活中有多少悲傷。為什么不和公牛一起跑?"
在重商輕義、重利潤輕浮躁的時代,有多少人會聰明冷靜,有多少人會平庸消極。
13.黑豹樂隊的“恥辱”
20世紀80年代末,激進思想在90年代逐漸沉寂。
崔健之后,中國搖滾樂繼續(xù)發(fā)展,杰出的音樂家也沒有停止對社會的思考。
由竇唯創(chuàng)作的這首歌曲《羞恥》,展現(xiàn)了當代人內心冷酷的一面:
“在人群中,有你和我,見面,互相了解,互相思考。
在人群中,是你還是我,假裝得體和微笑。
不要說太多,你知道你和我到底想做什么。"
以莫言三杰(竇唯、張楚、何勇)為代表的大陸搖滾音樂家于1994年12月舉辦了“中國搖滾力量”音樂會,首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搖滾的力量。
▲三大魔石大師。
何勇穿著?;晟?,圍著一條紅領巾,吸引了無數搖滾青年的模仿。
他剛到香港時,甚至直言不諱地說:“香港只有娛樂,沒有音樂。除了張學友,四個國王仍然是歌手,其他的是小丑。如果你不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出來試一試?!彼梢哉f是相當搖滾的,但那時候的榮耀已經成為歷史。
14.劉德華的“忘水”
被何勇嘲笑為小丑的香港“四天王”,是90年代香港和中國大陸偶像的主要代表,給香港的大眾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執(zhí)著的張學友仍在各地舉辦演唱會,順便幫助警方抓捕逃犯。
▲香港的“四天王”。
他們的歌曲擁有廣泛的觀眾群,經久不衰,比如劉德華的《忘記愛情的水》。直到現(xiàn)在,我們還能哼幾句:
“給我一杯健忘的水,我這輩子不會難過,即使我喝醉了,即使我心碎了,我也不會流淚?!?
20世紀90年代,“隨身聽”進入了中國人的生活,聽力工具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精致,可以隨時攜帶和收聽。電視已經基本普及,可以播放視頻的小型激光唱機也在大陸市場出現(xiàn)。
▲90年代的時尚青年在唱卡拉ok。
王島和謝安屋檐下的燕子現(xiàn)在已經飛到了普通人的家里。隨著音樂、電影和電視資源變得唾手可得,大量偶像變得流行起來,第一批狂熱的追星族出現(xiàn)在mainland China。
來自甘肅的粉絲楊麗娟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迷上了劉德華,直到他的家人去世。如今許多粉絲可能會發(fā)現(xiàn)很難理解這種瘋狂。
15.羅大佑的東方明珠
香港曾培養(yǎng)了許多天朝的國王和王后,曾經讓內地的年輕人在一段時間內涌向香港。在六七十年代,許多遭受巨大痛苦的年輕人都想知道另一邊的小島是什么樣的。結果,成千上萬的人冒著風險逃到香港。
正如陳炳安所言:“逃離香港無疑是歷史上的一大悲劇,但同時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針生根針。”
改革開放后,逃離香港的趨勢逐漸消退。1997年,香港終于回歸祖國。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
那一年,有一首歌一直縈繞在人們的耳邊,那就是羅大佑創(chuàng)作的《東方之珠》:
“這條河向南彎曲,流向湘江看看。
東方之珠,我的愛人,你的風格還浪漫嗎?
月亮有一個彎曲的港口,夜晚很深,燈光明亮。
東方之珠徹夜未眠,信守著滄桑的承諾。"
1982年,演奏搖滾樂的羅大佑出生在臺灣音樂界。他譴責流行的校園民歌是“浪漫的”。他的許多歌曲都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唱出了社會的變遷,如《魯崗鎮(zhèn)》、《七十二變》、《亞洲孤兒》等。
▲羅大佑。
香港回歸中國兩年后,中國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恢復對澳門的主權。在過去20年的改革開放中,中國展現(xiàn)了一個強國的姿態(tài)。
16.周杰倫的雙節(jié)棍
在21世紀,流行音樂,如成千上萬的馬奔騰,正在成千上萬的溪流中競爭,一大批優(yōu)秀的中國音樂家相繼登臺。
人們的審美越來越多樣化,他們可以接受各種風格,他們也完全歡迎日本、韓國、歐洲和美國的到來。此時,我們使用Mp3、Mp4、手機聽歌曲,我們可以沉浸在音樂的世界中。
很難想象在改革開放之初,聽流行歌曲不得不躲在床上偷偷摸摸。
在此期間,大陸粉絲完全不受他們思想的束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評判標準,比如周杰倫的著名歌曲《雙節(jié)棍》。
有些人認為這是經典,并哼道:“快使用雙節(jié)棍,哼哈!”一些人質疑說他們聽不到他在唱什么。
▲2003年,周杰倫出現(xiàn)在《時代》雜志封面上。
在信息時代,流行音樂通過互聯(lián)網傳播。據統(tǒng)計,僅2006年,新浪就上傳了30多萬首歌曲。
當時,盜版音樂盛行,但這是迄今為止流行音樂的最后一個黃金時代。
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網上音樂已經遍地開花。因為沒有門檻,這些歌曲大多充滿街頭風味。
北宋大學者周敦頤曾說:“樂師淡定于過去,助于現(xiàn)在。”如今,人們對流行音樂的需求已經從對新文化的向往轉變?yōu)榧兇獾母泄俅碳?。
17.張韶涵的隱形翅膀
此時,優(yōu)秀的流行音樂仍能煥發(fā)出高昂的文化力量。
2007年12月31日晚,北京大學2008新年晚會。
▲許志宏,北京大學前校長。
在晚會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65歲的北京大學校長許志宏在全體觀眾面前演唱了張韶涵的《看不見的翅膀》:
“每一次,我都在強烈的孤獨中徘徊。每次,即使很痛,它也不會流淚。我知道我一直都有看不見的翅膀,帶我飛翔,飛越絕望。”
第二年,許志宏就要下臺了。他下樓來到學生宿舍,再次和學生們一起大聲唱這首歌《隱形的翅膀》。他想傳達的可能是這首歌溫暖和靈感的積極能量。
2009年,根據這首流行歌曲,“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被用作北京高考的作文題目。這是流行歌曲第一次被用于高考。
▲張韶涵演唱《隱形的翅膀》。
18.明星“歡迎來到北京”
2008年是多事之年。
一月,南方各省雪災肆虐,百年一遇的雪災讓整個國家度過了一個寒冷的春節(jié)。
5月12日,汶川地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具破壞性的地震,也是唐山地震后最嚴重的地震,造成69,227人死亡。
但是今年,有一件事讓全國慶祝,那就是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了。這也是改革開放30周年,是國家劃時代的成就。
▲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
今年,我不得不提到一首流行歌曲“歡迎來到北京”。這首歌匯集了各個時代的明星。還記得遍布街道的歌曲嗎:
“北京歡迎你,就像音樂感動你一樣,讓我們一起為超越自己而歡呼。
北京歡迎你。任何有夢想的人都是偉大的。如果你有勇氣,你會有奇跡。"
在經歷了一年的悲傷和歡樂之后,2008年感動中國特別獎頒給了所有“中國人民”。
19.陽剛的“春天”
2010年,中國大學生人數增加到2800萬。畢業(yè)生們忙著提交簡歷、參加考試、舉辦招聘會、夢想中產階級,但他們中的許多人仍然找不到自己的舞臺。多年的努力工作可能會導致“居住”和“蟻族”的尷尬局面。
大學畢業(yè)生的困境依然如故,更不用說無數在城市工作的農村青年了。
那一年,農民工與《旭日東升》結合,拍攝了王峰創(chuàng)作的《春天》,一炮走紅。
自本世紀初選秀節(jié)目興起以來,草根一夜成名,這似乎不再是一種幻覺。
讓人感動的不僅是他們的歌唱,還有他們平凡的生活經歷。
王旭出生于1966年,河南人,曾經在家里當過農民。后來,他賣水果,包餃子,在酒吧唱歌,在北京和開封之間跑。
劉剛,來自中國東北,早年當過兵。退休后,他去了北京,并在2003年開始向北漂流。
▲旭日東升的陽剛之氣曾經是堅持不懈追求夢想的農民工的代表。
這兩個民工和普通人沒什么不同。他們穿梭于大城市的地鐵通道,唱道,“如果有一天我悄悄地離開,請在這個春天埋葬我……”
他們自己說成為一個網絡紅人“就像做夢一樣”。
20.星星“明天會更好”
目前,我們陷入了時尚的困境。
就像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們渴望“受歡迎”而不是“受歡迎”?,F(xiàn)在,“受歡迎”很普遍,但沒有真正的“受歡迎”。
除了消除“神曲”的含義,它還可以在街上到處唱,從一個班級到一群人,還有他們喜歡的流行音樂小圈子。
人們浮躁而焦慮,欺騙而煽情,成為社會的主旋律。
我無法想象流行音樂家在20世紀80年代經歷了什么。他們寫的歌和唱的歌就像詩歌和墓志銘。
今天的歌曲只是追憶青春,做愛和無病呻吟。沒有人關心世界,明天和未來。
1986年初,中旅音響工程師張丹利從廣東帶了一盒平行錄音帶到北京。
1985年底,臺灣音樂家張艾嘉組織了一場公益音樂會,發(fā)行了由羅大佑創(chuàng)作、港臺60位歌手演唱的《明天會更好》。
這首歌被收錄在“平行進口”磁帶中。
受到啟發(fā)的北京音樂家計劃舉辦同樣的音樂會。直到1986年5月才舉行了一場大型的工人運動音樂會,128位歌手演唱了《讓世界充滿愛》,大神崔健才第一次登場,流行音樂才改變了中國充滿激情的時代。
一切都是過去的事了。我們只能說服自己相信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