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漢族建筑 漢族壇廟“晉祠”有何歷史
來源:易優(yōu)悅讀
糾錯
晉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區(qū)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晉祠建于北魏以前,是為了紀念周武王的第二個兒子虞書。它原名唐叔虞祠堂,因位于金水源頭,故名晉祠。北齊天寶年后,歷經(jīng)歷代多次修建和擴建,逐漸形成了自然景觀與歷史遺跡相結(jié)合的園林式建筑綜合體。
晉祠的建筑布局由三部分組成:中部、北部和南部。中央部分宏偉而干凈,是整個寺廟的核心。北部因崇拜高樓層而獲勝,而南部則滿是城堡和亭臺樓閣,周圍是小橋和亭臺樓閣。從東到西依次為水景臺、輝縣橋、金人臺、對月廣場、鐘鼓樓二樓、仙殿、梁飛、圣母院,北有唐叔虞寺、吳天深寺、文昌宮,南有海蜇樓、南勞權(quán)館、謝里圣生塔。整個建筑群布局緊湊緊湊,就像一座寺廟庭院和一座皇家宮殿。
圣母院建于北宋天盛時期,是金寺最古老的建筑。圣母院大廳高19米,有7個寬房間和6個深房間,黃綠色的琉璃瓦被修剪和雕刻成脊狀,周圍是走廊,寺廟前有8根木制盤龍柱。
<a href=http://www.zequeka.cn/>小學(xué)生語文培訓(xùn),蘇州易優(yōu)閱讀寫作同步提升</a>
寺廟的內(nèi)部擴大了0+,這是一個大規(guī)模的宋代建筑在中國。寺內(nèi)有43尊宋代彩塑,主要塑像是端坐在木龕中的圣母,其他42名侍從都在龕的兩側(cè),身著圣母的鳳冠繡袍,儀態(tài)端莊,侍從們手里拿著自己的供品,或者是為日常生活服務(wù),或者是洗衣保潔,這是宮廷生活的具體寫照。這些雕像非常生動,充分展示了人們的面部表情。每尊雕像都有自然的表情,不同的面部表情和精湛的造型,是中國宋代彩塑的精品。
在圣母院的南面,有一個困難的老泉亭,建于北齊天寶年間(公元550-559年)。這個亭子是八角金字塔形的屋頂。金水的主要來源是古老的泉水,從亭下的石洞汩汩流出,終年不斷。因此,在北齊時期,它被命名為“難老之泉”,這是從《詩經(jīng)·松露》的銘文中摘錄的。
泉水清澈見底,水溫全年保持在17℃。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寫了一句很好的詩:“晉水碧玉”,“微波龍林柏綠”。源頭有海蜇樓,建于明朝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二樓有五個海灣,姿態(tài)優(yōu)美,造型獨特。它也是宋代彩塑中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產(chǎn)品。
語文提分好幫手,易優(yōu)語文題庫 https://cs.euzW.net
在寺廟區(qū)的北側(cè),唐叔虞寺分為兩棟房子,前院周圍有走廊,后院東西各有三個大廳,北面是唐叔虞廳,五寬四深。中間的神龕里有唐叔虞的雕像,兩邊各有12個從其他地方搬來的雕像。他們持有不同的樂器,如長笛,琵琶和三弦,這是研究中國樂器和音樂歷史的珍貴資料。
晉祠被稱為三晉風(fēng)景區(qū),皇帝、將軍和學(xué)者為它留下了300多處碑文。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干寶”亭中題寫了著名的《晉祠題序》。
廟里的“七年白”(相傳是西周時種下的)長滿了老樹枝。盡管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風(fēng)雨,它仍然生機勃勃,郁郁蔥蔥。它被譽為“金寺三絕”,有著流淌的“難老泉”和精致的“宋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