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23-27題。(12分)
醒心亭記
曾鞏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歐陽公作州之二年①,構(gòu)亭曰“豐樂”,自為記,以見其名之意。既又直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gòu)亭曰“醒心”,使鞏記之。
凡公與州之賓客者游焉,則必即豐樂以飲?;蜃砬覄谝?,則必即醒心而望。以見夫群山相環(huán),云煙之相滋,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為名,取韓子退之《北湖》之詩云②。噫!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而名之以見其實,又善者矣。
雖然,公之作樂,吾能言之。吾君優(yōu)游而無為于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下,天下之學者皆為材且良,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樂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若公之賢,韓子歿數(shù)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賓客,尚未知公之難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為人,而覽公之跡,思欲見之,有不可及之嘆,然后知公之難遇也。則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歟!而鞏也,又得以文詞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歟! 中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培訓課程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1.html>中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培訓</a>
慶歷七年八月十五日記。
[注] ①歐陽公作州之二年:即宋慶歷六年,是歐陽修被貶滁州的第二年。 ②韓子退之《北湖》之詩云:韓愈
《北湖》詩有“應(yīng)留醒心處,準擬醉時來”的句子。
23.(2分)作者以“豐樂亭”起筆的用意何在?請簡要說明。
24.(2分)文中畫線句若用一個成語概括應(yīng)該是□□□□。
25.(2分)從上文內(nèi)容推測,歐陽修以“豐樂”二字命名亭子的主要原因是
。(用自己的語言回答)
26.(2分)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上文與此意思相對應(yīng)的兩處是
A.凡公與州之賓客者游焉,則必即豐樂以飲
B.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
C.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
D.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
E.一山之隅,一泉之旁……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27.(4分)你認為曾鞏的這篇記“醒心亭”的文章是否做到了“以見其名之意”?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加以評價。
答案及解析:
23、以歐陽修的《豐樂亭記》引出自己寫這篇記的原因,也為下文豐樂亭與醒心亭的對比做準備。(2分)
24、耳目一新(2分)
25、百姓生活豐裕,天下太平(2分)
26、DE(2分)
27、是。寫出了亭子之所以名為“醒心”的原因:
(1)在酒醉人倦的時候,登亭眺望美景可使人耳目一新,內(nèi)心也隨之清醒爽快;
(2)公之所以寄意于醒心亭者,是基于遠大宏闊的政治抱負?!拔峋齼?yōu)游而無不于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天下,天下學者皆為材且良,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背得其宜”。在曾鞏看來,這才是歐陽修的真樂所在,也是“醒心”所在。(4分)
醒心亭記
曾鞏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歐陽公作州之二年①,構(gòu)亭曰“豐樂”,自為記,以見其名之意。既又直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gòu)亭曰“醒心”,使鞏記之。
凡公與州之賓客者游焉,則必即豐樂以飲?;蜃砬覄谝?,則必即醒心而望。以見夫群山相環(huán),云煙之相滋,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為名,取韓子退之《北湖》之詩云②。噫!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而名之以見其實,又善者矣。
雖然,公之作樂,吾能言之。吾君優(yōu)游而無為于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下,天下之學者皆為材且良,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樂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若公之賢,韓子歿數(shù)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賓客,尚未知公之難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為人,而覽公之跡,思欲見之,有不可及之嘆,然后知公之難遇也。則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歟!而鞏也,又得以文詞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歟! 中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培訓課程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1.html>中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培訓</a>
慶歷七年八月十五日記。
[注] ①歐陽公作州之二年:即宋慶歷六年,是歐陽修被貶滁州的第二年。 ②韓子退之《北湖》之詩云:韓愈
《北湖》詩有“應(yīng)留醒心處,準擬醉時來”的句子。
23.(2分)作者以“豐樂亭”起筆的用意何在?請簡要說明。
24.(2分)文中畫線句若用一個成語概括應(yīng)該是□□□□。
25.(2分)從上文內(nèi)容推測,歐陽修以“豐樂”二字命名亭子的主要原因是
。(用自己的語言回答)
26.(2分)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上文與此意思相對應(yīng)的兩處是
A.凡公與州之賓客者游焉,則必即豐樂以飲
B.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
C.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
D.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
E.一山之隅,一泉之旁……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作文批改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批改、作文點評、作文打分系統(tǒng),<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27.(4分)你認為曾鞏的這篇記“醒心亭”的文章是否做到了“以見其名之意”?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加以評價。
答案及解析:
23、以歐陽修的《豐樂亭記》引出自己寫這篇記的原因,也為下文豐樂亭與醒心亭的對比做準備。(2分)
24、耳目一新(2分)
25、百姓生活豐裕,天下太平(2分)
26、DE(2分)
27、是。寫出了亭子之所以名為“醒心”的原因:
(1)在酒醉人倦的時候,登亭眺望美景可使人耳目一新,內(nèi)心也隨之清醒爽快;
(2)公之所以寄意于醒心亭者,是基于遠大宏闊的政治抱負?!拔峋齼?yōu)游而無不于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天下,天下學者皆為材且良,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背得其宜”。在曾鞏看來,這才是歐陽修的真樂所在,也是“醒心”所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