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屈突通,雍州長安人。(隋)文帝遣通往隴西檢覆群牧,得隱藏馬二萬余匹。文帝盛怒,將斬太仆卿慕容悉達及諸監(jiān)官千五百人,通諫曰:“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豈容以畜產(chǎn)之故,而戮千有余人?愚臣狂狷,輒以死請?!钡坼?,曰:“朕之不明,以至于是。感卿此意,良用惻然。今從所請,以旌諫諍?!毕み_等竟以減死論。由是漸見委信,擢為右武侯車騎將軍。奉公正直,雖親戚犯法,無所縱舍。時通弟蓋為長安令,亦以嚴整知名。時秦、隴盜賊蜂起,以通為關(guān)內(nèi)討捕大使。有安定人劉迦論舉兵反,有眾十余萬。通發(fā)關(guān)中兵擊之,師臨安定,初不與戰(zhàn),軍中以通為怯,通乃揚聲旋師而潛入上上郡。迦論不之覺,遂進兵南寇,去通七十里而舍,分兵掠諸城邑。通候其無備,簡精甲夜襲之,賊眾大潰,斬迦論并首級萬余,于上郡南山筑為京觀,虜男女數(shù)萬口而還。
煬帝幸江都,令通鎮(zhèn)長安。義兵起,代王遣通進屯河東。既而義師濟河,大破通將桑顯和于飲馬泉,通大懼,留鷹揚郎將堯君素守河東,將自武關(guān)趨藍田以赴長安。軍至潼關(guān),為劉文靜所遏,不得進,相持月余。通又令顯和夜襲文靜,顯和軍潰,悉虜其眾,或說通歸降,通泣曰:“吾蒙國重恩,歷事兩主,受人厚祿,安可逃難?有死而已!”每自摩其頸曰:“要當為國家受人一刀耳!”通聞京師平,乃留顯和鎮(zhèn)潼關(guān),率兵東下,將趨洛陽。通適進路,而顯和降于劉文靜。遣副將竇琮、段志玄等率精騎與顯和追之,遂擒通送于長安。高祖謂曰:“何相見晚耶?”通泣對曰:“通不能盡人臣之節(jié),力屈而至,為本朝之辱,以愧相王。”高祖曰:“隋室忠臣也?!泵屩?,授兵部尚書,封蔣國公,仍為太宗行軍元帥長史。
從平薛舉,時珍物山積,諸將皆爭取之,通獨無所犯。高祖聞而謂曰:“公清正奉國,著自終始,名下定不虛也?!睂ひ员竟倥嘘儢|道行臺仆射,復從太宗討王世充。世充平,通功為第一,尋拜陜東大行臺右仆射,鎮(zhèn)于洛陽。數(shù)歲,征拜刑部尚書,通自以不習文法,固辭之,轉(zhuǎn)工部尚書。貞觀元年,授洛州都督,賜實封六百戶,加左光祿大夫。明年,卒,年七十二。
(節(jié)選自《舊唐書·屈突通傳》)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悉達等竟以減死論 竟:竟然
B.遂進兵南寇 進:進犯
C.既而義師濟河 濟:渡過
D.每自摩其頸 摩:撫摸
(2)下列語句中,加點的字意義與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
A.朕之不明,以至于是 命釋之,授兵部尚書
B.擢為右武侯車騎將軍 要當為國家受人一刀耳
C.顯和軍潰,悉虜其眾 每自摩其頸曰
D.豈容以畜產(chǎn)之故,而戮千有余人
通自以不習文法,固辭之
(3)下列對內(nèi)容表述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文帝派屈突通檢查隴西放牧的情況,結(jié)果查得當?shù)毓賳T隱藏馬匹,文帝大怒,要將太仆卿和一千五百多管事的官員處死。后經(jīng)屈突通力諫,文帝免除了他們的罪責。
B.劉迦論造反后,屈突通發(fā)兵征討,最初表現(xiàn)出怯意,后來才在劉迦論無備的情況下,調(diào)用精兵擊潰賊兵。
C.屈突通聽說洛陽被義兵占領,于是率軍去救,被降將桑顯和及劉文靜副將竇琮、段志玄等追擒,送至長安,太祖以其忠貞,仍授其兵權(quán)。
D.突通不愛財貨,為高祖稱贊,又因討王世充功居第一,被授陜東大行臺右仆射一職,鎮(zhèn)守洛陽。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奉公正直,雖親戚犯法,無所縱舍。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時珍物山積,諸將皆爭取之,通獨無所犯。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 A項“竟”,副詞,此處意思為“最終”。文言文實詞的考查一直采用的是查字典的方式,即給出詞義解釋,要求考生根據(jù)語境判斷其解釋的對錯。所以,解答該題第一原則就是語境原則,即把該字或詞放到上下文中進行分析比較,本題放回原文,很容易判斷的。
【答案】 A
(2)【解析】 C項均為代詞,相當于“他的”。A項前為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后為代詞,作賓語,相當于“他”。B項前為動詞“做”;后為介詞“替”。D項前為介詞,相當于“因為”;后為動詞“認為”。
【答案】 C
(3)【解析】解答此類題目要注意人物的事跡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選項相關(guān)的句子,仔細地進行對照,找出其中的差異。有個別選項是對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個詞翻譯不對。注意該題是選擇正確項。A項原文“悉達等竟以減死論”,只是免于死罪,并非全免罪責。B項“初不與戰(zhàn),軍中以通為怯”只是誘敵之法,并非真怯。D項“授陜東大行臺右仆射一職”,只是因為“又因討王世充功居第一”,不包括前面“突通不愛財貨,為高祖稱贊”的原因。
【答案】 C
(4)【解析】第①句中容易理解錯誤的詞是“雖”,考生容易誤譯為“雖然”,注意從句意出發(fā)?!坝H戚”應該譯為“內(nèi)外親屬”;“犯法”可以不譯;“……無所……”凝固結(jié)構(gòu),譯為“……沒有什么……”。第②句容易理解錯誤的字詞是“山”、“爭取”。“山”,名詞作狀語,譯為“象山一樣”;“爭取”為同形詞語,“爭”是“爭相”的意思,“取”是“拿取”、“搶取”等意思?!胺浮?,“侵犯”,引申為“獲取”、“掠取”。
【答案】 ①(屈突通)秉公執(zhí)法為人正直,即使是自己的親屬觸犯法律,他也不會包庇縱容任何人。
②當時薛舉的珍寶像小山一樣堆積,諸將都爭相搶奪,只有屈突通一點也不掠取。
【參考譯文】屈突通,雍州長安人,隋文帝命他審察隴西牧群記錄,查出兩萬多匹隱藏的馬。文帝大怒,將要處斬太仆卿慕容悉達和監(jiān)牧官一千五百人。屈突通對文帝說:“人的生命最重要,死了就不能再生。陛下憑一顆最仁慈的心來治理天下,如兒子般對待群臣,又怎會容忍因牲畜一天所生殖的數(shù)量來殺死一千五百人呢?我很猖狂,愿意以死來請求(免除眾人的死罪)?!蔽牡坌盐?,說:“朕不明事理,才到了這一地步。感謝你的這種心意,良苦用心?,F(xiàn)在就聽從你的請求,來表彰你的直言相諫?!毕み_等人最終被免除死刑來處罰。從此逐漸被信任,被提拔為右武侯車騎將軍。屈突通秉公執(zhí)法為人正直,即使是自己的親屬觸犯法律,他也不會包庇縱容任何人。在這時屈突通的弟弟屈突蓋做長安令,也憑借嚴整而聞名。當時秦、隴兩地叛亂紛起,任命屈突通為關(guān)內(nèi)討捕大使。安定人劉迦論造反,率眾十余萬占據(jù)雕陰。屈突通調(diào)集關(guān)中兵攻打,駐扎在安定,一開始并不與敵交戰(zhàn),軍中都以為屈突通膽怯。屈突通佯言要撤兵,卻又派兵偷偷潛入上郡。迦論并未察覺這個情況,率兵向南進犯,距離屈突通的營地七十里駐軍,派兵掠奪各城邑。屈突通等他們毫無防備,便挑選精兵連夜突襲他們。賊兵大敗,俘虜了數(shù)萬人回來。在上郡南山修筑京觀,俘虜男女數(shù)萬人回來。
煬帝臨幸江都,命令通鎮(zhèn)守長安,高祖(唐高祖李淵)起兵,代王派屈突通守河東,不久唐兵渡過了黃河,在飲馬泉打敗了屈突通的部將桑顯和。屈突通很害怕,留下鷹揚郎將堯君素守河東,打算從武關(guān)到藍田趕赴長安,但大軍到潼關(guān)時被劉文靜阻止,不能前進,兩軍相持有一個多月,通又命令顯和夜里襲擊劉文靜,顯和兵敗,(文靜)俘虜了他的兵眾。有人勸他投降,他哭著說:“我蒙受國家厚遇之恩,曾侍奉兩個君主,接受別人的豐厚的俸祿,怎能在此危難之際逃走?只有以死相報罷了!”他常常自己摸著脖子說:“應當為了國家來挨別人一刀!”屈突通聽說長安已被攻破,便命桑顯和鎮(zhèn)守潼關(guān),自率主力向東,要去洛陽。屈突通剛走,桑顯和便投降了唐軍。劉文靜派副將竇琮、段志玄等率精銳騎兵和顯和一同追趕屈突通,于是擒屈突通押送長安。高祖李淵道:“咱們兩個怎會相見如此之晚呢?”屈突通哭道:“屈突通不能竭盡臣子的節(jié)義,力量用盡到了這一地步,成為本朝的羞辱呵,愧能相王。”皇帝說:“你是個隋朝的忠臣呵。”命令釋放了他,并授他兵部尚書,封蔣國公,讓他擔任秦王李世民行軍元帥長史。
屈突通后來隨軍出戰(zhàn)平定薛舉,當時薛舉的珍寶像小山一樣堆積,諸將都爭相搶奪,只有屈突通一點也不掠取。唐高祖聞知此事后說:“屈突通對朝廷如此清正,從頭至尾都是如此,他的名聲一定不是虛傳的呵?!焙髞砬煌嫒侮儢|道行臺仆射,跟從李世民討伐王世充。王世充被平定后,通的功勞為第一,不久被授予陜東大行臺右仆射,在洛陽鎮(zhèn)守。幾年后,征拜為刑部尚書。通自認為自己不熟習文法,所以堅持拒絕,轉(zhuǎn)為工部尚書,貞觀元年,授予洛州都督,賞賜封邑六百戶,加左光祿大夫。第二年死去,年七十二歲。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