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選自《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二
四年,晉饑,乞糴于秦。穆公問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災(zāi)流行,國家代有,救災(zāi)恤鄰,國之道也。與之。”邳鄭子豹曰:“伐之。”穆公曰:“其君是惡,其民何罪!”卒與粟,自雍屬絳①。
蘇州易優(yōu)語文培訓(xùn),中小學(xué)閱讀寫作同步提升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html
五年,秦饑,請糴于晉。晉君謀之,慶鄭曰:“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約。晉饑而秦貸我,今秦饑請糴,與之何疑?而謀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晉賜秦,秦弗知取而貸我。今天以秦賜晉,晉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被莨秒缴渲\,不與秦粟,而發(fā)兵且伐秦。秦大怒,亦發(fā)兵伐晉。
六年春,秦穆公將兵伐晉。晉惠公謂慶鄭曰:“秦師深矣,奈何?”鄭曰:“秦內(nèi)君,君倍其賂;晉饑秦輸粟,秦饑而晉倍之,乃欲因其饑伐之,其深不亦宜乎!”晉卜御右,慶鄭皆吉。公曰:“鄭不孫②。”乃更令步陽御戎,家仆徒為右,進兵。
九月壬戌,秦穆公、晉惠公合戰(zhàn)韓原。惠公馬騺③不行,秦兵至,公窘,召慶鄭為御。鄭曰:“不用卜,敗不亦當(dāng)乎!”遂去。
(選自《史記·晉世家》)
【注釋】①雍、絳:都是地名。②孫:通“遜”,謙遜、恭順。③騺:馬難起步貌。 易優(yōu)語文題庫,同步教材,真題演練,提分就是快 https://cs.euzW.net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夫晉,何厭之有? 厭:滿足
B、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傷害
C、天災(zāi)流行,國家代有 代:世代
D、卒與粟,自雍屬絳 卒:終于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
A、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四年,晉饑,乞糴于秦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救災(zāi)恤鄰,國之道也
C、夜縋而出 秦弗知取而貸我
D、吾其還也。 其君是惡,其民何罪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佚之狐的話“師必退”,表現(xiàn)了佚之狐對燭之武的了解與信任,使讀者未見其人,先知其才,從反面表現(xiàn)了燭之武的才能。
B、晉秦兩國曾先后發(fā)生饑荒,在應(yīng)對危機的時候,兩國國君都向自己臣子詢問該怎樣渡過饑荒。 蘇州易優(yōu)閱讀寫作精華課,有趣、有用、提分快 www.zequeka.cn
C、晉國的虢射建議趁機攻打秦國,理由是去年上天把晉國賜給了秦國,它卻沒奪取晉國,如今上天把秦國賜給了晉國,不可違背天意,應(yīng)該攻打秦國。
D、晉國恩將仇報的行為激怒了秦國,秦國進攻晉國,慶鄭向晉惠公提出,給秦國加倍提供財物,給的糧食比晉國饑荒時從秦得到的還要多。
12、把文中的劃線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⑴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3分)
翻譯:
⑵惠公用虢射謀,不與秦粟,而發(fā)兵且伐秦。(3分)
翻譯: ——作文培訓(xùn),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xué)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