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我上面講的全是吃的東西。為什么一講到母親就講起吃的東西來了呢?原因并不復雜。第一,我作為一個孩子容易關心吃的東西。第二,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東西,幾乎都與母親無緣。除了“黃的”以外,其余她都不沾邊兒。我在她身邊只呆到六歲,以后兩次奔喪回家,呆的時間也很短?,F在我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特別有一點,讓我難解而又易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是一輩子都沒有笑過。家境貧困,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而來呢?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怎么也不會放他走的!’”簡短的一句話里面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呵!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②對于這個情況,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時侯,自己大了幾歲,逐漸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籬下,經濟不能獨立,空有雄心壯志,怎奈無法實現。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學畢業(yè),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yǎng)母親。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yè),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話正應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③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1、選文中母親只說了一句話,這句話是: ,我們可以揣測出當時母親
的心理。
2、第②段中說“看到了母親的棺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足見“我” 之深。《三國演義》中也有在棺材旁掉淚的一幕,那是 (人名)悼念 (人名),死者的死因是 ,可見三國之爭情勢復雜。
3、作者在文中寫到:“這就是我‘永久的悔’”。那么作者永久的悔是什么呢?(用選文的原句回答),劃線的文末句在文中從內容和結構上分別起著什么作用?
答:(1)作者永久的悔是:
(2)作用:內容上
結構上
4、作者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即使整天吃紅的?!蹦阃庾髡叩恼f法嗎?說說你的認識。
答:
5、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jié),這一天,兒女們要送康乃馨給母親,以表達對親的感激之情,那么今年的母親節(jié)你想對母親說些什么呢?寫出你心中最想表達的話。
答:
參考答案:
1、“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怎麼也不會放他走的!”無盡的思念和后悔。
2、悔恨;諸葛亮;周瑜;被諸葛亮三氣而死
3、(1)不該離開故鄉(xiāng),離開母親。
(2)在內容上,結尾扣題進一步突出“永久的悔”;在結構上,呼應開頭,照應題目。
4、示例:同意;我們要做一個有孝心的人。不同意;從“忠孝”兩難全來談。(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5、“略”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