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危機不可或缺
維舟
從社會的角度來說,當代藝術的一個突出特征是:它變得離大眾越來越遙遠。對普通人來說,當代藝術基本都是抽象、晦澀難懂的象征,它們創(chuàng)作出來似乎更多是給另一些藝術家看的,而不是為了讓公眾明白。王爾德曾有一句名言:我常常擔心不被誤解。他的意思是,惟恐公眾按自己原有的認識來理解他的藝術創(chuàng)新。當代藝術家已經(jīng)不必抱有這樣的擔心了,因為被人誤解幾乎已經(jīng)是當代藝術的一個普遍特征。在1991-1997年間,法國發(fā)生了一場關于當代藝術的危機的文化論戰(zhàn),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論戰(zhàn),正如它基于一個名副其實的危機這不僅僅是當代藝術的危機,實際上也是整個社會文化的危機。在此之前很久,有一個事實早已大白于天下:內在于現(xiàn)當代藝術的那種自我革命、不斷破壞又不斷創(chuàng)造的精神,已經(jīng)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因為藝術的不斷的自我破壞,不但疏離了公眾,變成一種內行人的游戲,更重要的是如今已無任何共識(它們多數(shù)已被視為霸權而遭摧毀)可以讓不同藝術之間對話,剩下的,只是看似和平共處的彼此漠然的多樣性。簡言之,如今不存在一個單數(shù)的當代藝術,而更類似于一堆五顏六色、彼此分異的海洋球,每個都自稱是當代藝術。
在這場論戰(zhàn)中,雖然各方意見紛歧極大(否則也不會爭論了六年之久),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他們倒也至少對當代藝術有某些一致看法:沒有審美標準可以適用于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它純粹是市場的產(chǎn)物、它與公眾隔絕,后者對其一無所知。這些共識本身就表明了當代藝術的危機所在:它遠離本應面對的觀眾、靠市場而非藝術本身維系、審美上又呈現(xiàn)出某種多元停滯狀態(tài)。這說到底并非只是當代藝術的危機,而是整個社會變遷的結果:在這個時代,高度民主和不斷推倒傳統(tǒng)之后,出現(xiàn)的是一個高度個人自由的社會,猶如葉芝詩中所言: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沒人能說服其他人,也沒有什么標準能凌駕于萬物之上,眾聲喧嘩而漠然共處。正如在新聞事件之中,你也已無法看到惟一的真相,而只有各種說法。
在這一機制正常運作的時候,這至少還安然無事,但在退潮時,形形色色的暗礁也就露出了水面。在美好的80年代之后,法國的藝術市場在1991年初轟然崩潰,藝術品價格一落千丈也正是因此,這場關于當代藝術危機的論戰(zhàn)才不早不晚于1991年爆發(fā)。和眼下的經(jīng)濟危機一樣,國家似乎成了惟一的救市力量:法國政府通過藝術基金購買作品,頒發(fā)獎金、資助藝術家,以各種方式積極介入。麻煩的是:這看似是件好事,但在某種意義上說卻更加劇了當代藝術的危機甚至是最嚴重的危機。
這其間的原因說來也不難理解:國家力量支持當代藝術,一個必然的后果便是藝術家依賴其存活,結果是藝術成為一個職業(yè)化的藝術界管制下的行業(yè),導致藝術家的公務員化及其社會地位的學院化。于是,雖然幾乎所有人都對國家預算中1%的文化支出表示敬意,但法國的當代藝術卻還是原地踏步,法國的藝術家仍是收入可憐且不受尊重的職業(yè),當代藝術即使有優(yōu)秀作品仍然缺乏反饋,其結果還是迎來了最終的危機。最糟的是,在作者看來,如果國家對藝術的行政管理體制要求文化也要有效益,那這將是藝術的徹底公務員化在這種觀念下,藝術的存在變成了公務員證明自己職業(yè)價值的活動,一種哪怕是無人來參與儀式也要維持的公共服務。
乍看起來,這些發(fā)生在法國的爭論與我們時空距離遙遠,但事實上在字里行間我們不難看出它對中國現(xiàn)當代藝術的極強針砭意味。在這個時代,不止是經(jīng)濟、文化、藝術全球化了,危機和問題也同樣全球化了。如果對中國而言有什么不同,那可能就是某種時差:發(fā)生在二十年前法國的這場論戰(zhàn),對今天的中國仍具現(xiàn)實意義,而要是在二十年前反倒是超前的,因為當時的中國當代藝術尚未出現(xiàn)如此嚴重的問題。套用馬克思的話說,歷史不但會以悲劇、喜劇多次出現(xiàn),而且還會在不同地方出現(xiàn)。
1.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兩項是(5分)
A.當代藝術基本都是抽象、晦澀難懂的象征,它們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都是給另一些藝術家看的,而不是為了讓公眾明白。
B.當代藝術崩潰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審美標準可以適用于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C.因為整個社會的變遷,所以當代藝術出現(xiàn)了危機。
D.套用馬克思的話,是為了說明在法國出現(xiàn)的當代藝術崩潰現(xiàn)象有可能會在中國出現(xiàn)。
E.國家力量支持當代藝術,必然會導致藝術家的公務員化及其社會地位的學院化。
2.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使當代藝術產(chǎn)生危機的原因的一項是(3分)
因為藝術的不斷的自我破壞,不但疏離了公眾,變成一種內行人的游戲,更重要的是如今已無任何共識(它們多數(shù)已被視為霸權而遭摧毀)可以讓不同藝術之間對話。
當代藝術如今已無任何共識(它們多數(shù)已被視為霸權而遭摧毀)可以讓不同藝術之間對話。
因為當代藝術基本都是抽象、晦澀難懂的象征,它們創(chuàng)作出來似乎更多是給另一些藝術家看的,而不是為了讓公眾明白。
因為法國的藝術市場在1991年初轟然崩潰,藝術品價格一落千丈。
3.為什么法國政府對當代藝術的積極介入?yún)s更加劇了當代藝術的危機?(4分)
4.綜觀全文,當代藝術有哪些危機?(4分)
【答案】
1.DE(選對兩項給5分,選對一項給2分,多選不給分。)
2.D
3.(1)國家力量支持當代藝術,必然會導致藝術家的公務員化及其社會地位的學院化。
(2)國家對藝術的行政管理體制要求文化也要有效益,藝術的存在變成了無人來參與儀式也要維持的公共服務。
4.(1)當代藝術被人誤解幾乎已經(jīng)是的一個普遍特征。(或:離大眾越來越遙遠,變成一種內行人的游戲)(2)當代藝術的那種自我革命、不斷破壞又不斷創(chuàng)造的精神,已經(jīng)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3)當代藝術遠離本應面對的觀眾、靠市場而非藝術本身維系、審美上又呈現(xiàn)出某種多元停滯狀態(tài)。(4)法國的藝術市場在1991年初轟然崩潰。(這道題重在列舉現(xiàn)象。)
【解析】
1.試題分析:A項說法太絕對,見第1段開頭對普通人來說,當代藝術基本都是抽象、晦澀難懂的象征,它們創(chuàng)作出來似乎更多是給另一些藝術家看的,而不是為了讓公眾明白。B項以偏概全,原因是多方面的。見第3段沒有審美標準可以適用于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它純粹是市場的產(chǎn)物,它與公眾隔絕,后者對其一無所知。這些共識本身就表明了當代藝術的危機所在。C項強加因果,原文是并列關系不是因果關系。這說到底并非只是當代藝術的危機,而是整個社會變遷的結果。
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2.試題分析:D項是當代藝術產(chǎn)生危機的現(xiàn)象,而不是原因。一定審準題意,讀清辨析上下文的句意關系。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3.試題分析:本題是對文章局部內容進行梳理,使之條理化、系統(tǒng)化。這類題目不按文章的思路,而另外提出一個標準,要求把相關零散材料歸納起來,作為要點。要弄清段內各個句子的意思以及彼此之間的關系。本題答案集中在第5段內容中,加以提煉、歸納、整合即可。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4.試題分析:應結合題目要求,辨清考題是以全文歸納,還是就某一段或幾段歸納,是否還需要自己加以提煉、概括。本題是對文章整體內容進行梳理,使之條理化、系統(tǒng)化,答案要點也比較分散。如第1段從社會的角度來說,當代藝術的一個突出特征是:它變得離大眾越來越遙遠。被人誤解幾乎已經(jīng)是當代藝術的一個普遍特征。第2段內在于現(xiàn)當代藝術的那種自我革命、不斷破壞又不斷創(chuàng)造的精神,已經(jīng)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因為藝術的不斷的自我破壞,不但疏離了公眾,變成一種內行人的游戲。第3段它遠離本應面對的觀眾、靠市場而非藝術本身維系、審美上又呈現(xiàn)出某種多元停滯狀態(tài)。第4段在美好的80年代之后,法國的藝術市場在1991年初轟然崩潰,藝術品價格一落千丈。結合題意認真研讀、概括,提煉出關鍵句。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