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lián)故事)一副有趣的拆字對兒
來源:內(nèi)部資料
糾錯
明初,有個讀書人叫吳文泰,特別喜歡作詩對對子。有一次,他讓兩個 家人給自己的好朋友丁遜學(xué)去買木頭。這倆人早早去了,很晚才抬著木頭回 來了。
丁遜學(xué)看木頭買回來了,就請了四個木匠,讓他們做些木器家具。吳文 泰看那四個工匠乒乒乓乓地做著木器活兒,心里一動,猛地想了個拆字對兒, 讓丁遜學(xué)來對:
四口興工造器成,口多工少;
“四口”就是四個人,指那四個工匠;“興工”就是做工?!八目谂d工” 正好組成個“器”字,那會兒“器”字都寫成“噐”?!皣r”字拆開了,就 有四個“口”、一個“工”,可不是“口多工少”嗎?這個拆字聯(lián)正好講了 這會兒的事:四個人做木匠活兒,人多活兒少。
丁遜學(xué)一聽,盯著木頭,就想到了買木料的事,馬上有了詞兒:
二人抬木歸來晚,人短木長。
“來”是“來”的繁體字。丁遜學(xué)也是利用漢字的特點,把“來”字拆 成了二“人”一“木”:兩個小“人”和一個大“木”。意思是說:兩個人 抬木頭回來晚了,木頭挺長,人顯得挺短,看著怪有意思的。
吳文泰一聽,連連拍著手說:“妙,妙,對得妙!”
據(jù)清·梁章鉅《巧對錄》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