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lián)故事)小陳洽的諧音對兒
來源:內(nèi)部資料
糾錯
陳洽[qià]有一次跟父親到江邊去玩兒。江里有兩條船一塊往前劃。一 會兒工夫,那只帶帆的船,跑到另一只搖櫓[lǔ,一種大槳]船的頭里去了。 父親看帆船超過了搖櫓船,心里一動,就想了個上聯(lián),讓兒子來對:
兩船并行,櫓速不如帆快;
這個上聯(lián)不單說了兩條船的快慢,而且還是個人名諧音聯(lián)。諧[xiè]音, 是指兩個詞的音一樣或者差不多?!皺┧佟备棒斆C”諧音,“帆快”跟 “樊噲[fánkuài]”諧音。魯肅是三國時候東吳的一個將軍,樊噲是漢高祖 劉邦的一個大將,這倆人都挺有名。
父親出的這個人名諧音對兒,一下把八歲的陳洽難住了。他正為想不出 下聯(lián)而著急。遠(yuǎn)處忽然飄來一陣悠揚(yáng)的笛聲,近處又傳來低沉的簫聲。簫跟 笛子一樣,也是用竹管做的樂器,不過笛子是橫著吹,簫是豎著吹。陳洽聽 了,立刻想出了下聯(lián):
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 “八音”,指樂器。我國古代把樂器分成了八類。 下聯(lián)是說,笛子和簫一塊吹奏,雖說笛子聲挺清脆,可比不上簫聲柔和。
陳洽的下聯(lián)也是個諧音對兒,“笛清”是“狄青”的諧音,“簫和”是“蕭何”的諧音。狄青是北宋的大將,蕭何是漢高祖劉邦的大臣。這倆人也是歷 史上出名的人物。
父親聽兒子對得這么好,高興得用手一下把他舉得老高。陳洽因?yàn)閷W(xué)問好,特別是字寫得非常出色,年輕的時候就被推薦到朝廷做了官。后來在永 樂年間,立下了多次戰(zhàn)功,當(dāng)上了明成祖的兵部尚書。
據(jù)明·祝枝山《猥談》, 清·褚人獲《堅(jiān)瓠四集》卷四《古人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