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lián)故事)“誰憐眼飽肚中饑”
來源:內部資料
糾錯
明朝的夏愈是個小官兒,人特別耿直,決不肯從老百姓身上刮一個小錢 兒。他家里窮得叮當響。
大年三十晚上,他的兩個好朋友錢溥和沈粲[càn]來看他。明天就是大 年初一了,他們仨[sā]就商量著寫一副春聯(lián),第二天好貼出去。夏愈找來 了紙,讓沈粲來寫。沈粲看了看屋里的窮相兒,又看了看自己剛坐過的凳子, 有了詞兒,提筆寫了上聯(lián):
座上無氈,且喜身安心內樂;
意思是,雖說大冬天的凳子上光光的,連個氈墊也沒有,可坐在上面安 安穩(wěn)穩(wěn),心里覺得挺舒服。這是在夸夏愈能把窮日子當成樂事兒。上聯(lián)寫完 了,他正在琢磨下聯(lián)寫什么,夏愈突然說:“我有下聯(lián)了?!闭f著,拿過筆 來一邊念,一邊寫了個下聯(lián):
門外有粟,誰憐眼飽肚中饑;
夏愈家的對面正巧是個糧食倉庫,所以說“門外有粟”,對門有的是糧 食??上?,那些糧食一粒兒也不是自己的,只能看看飽飽眼福。有誰可憐我 那餓得咕嚕嚕的肚子吶?這就叫“誰憐眼飽肚中饑”!
錢溥一聽,覺得自己這個窮朋友可真是怪可憐的。第二天,他趕緊叫人扛來了幾口袋大米,送給了這位“肚中饑”的好朋友。
據(jù)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卷一《夏考功輳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