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浙江省金華市湯溪高級中學 楊建華
套用沈從文先生形容湘西美景的一個短語——“愁人的美麗”——來概括現(xiàn)代文閱讀考查的現(xiàn)狀,真是太確切不過了。這一短語真切地反映了現(xiàn)代文閱讀考查的尷尬處境。說它“美麗”,是因為現(xiàn)代文閱讀考查,給每一位考生帶來了同等的獲得考分的希望和信心——我們還沒有接觸到、聽說過有哪一位考生是自認為不會閱讀現(xiàn)代文的。這是從功利角度說。從超功利角度說,現(xiàn)代文閱讀考查給每一位考生提供了一個欣賞現(xiàn)代文佳作的機會。但是,“愁人”的是,沒有任何一位考生能在現(xiàn)代文閱讀考查中獲得滿分,至少在筆者接觸、了解的范圍內如此。在語文考查的諸大項中,其他各項,如語言表達運用、古代詩文閱讀乃至作文,都能較大頻率地出現(xiàn)無瑕疵答案,從而獲得滿分,唯獨現(xiàn)代文閱讀例外。這是一種我們不得不正視的尷尬?!按竽憫岩?,小心求證!”我們不妨用極端思維來思考這一尷尬現(xiàn)象:是不是我們的考查本身存在著科學性的缺陷?
中小學生語文題庫,中小學學生語文試卷,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tiku/>易優(yōu)語文題庫</a>。
一、難易
“不可能獲滿分”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迫使我們重新審視試題的設題難易問題。按照《考試大綱》的說法,語文科的考試內容是根據(jù)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和能力的要求,并考慮中學語文教學實際而確定的?!爸袑W語文教學實際”應該包含中學生實際的閱讀、表達和思想水平。但是,事實上部分閱讀題的問答已經(jīng)超越了中學生的思想水平。梳理各年各省的高考試卷現(xiàn)代文大閱讀的選文,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選文都帶有極濃厚的人文色彩,作品內容基本上都帶有極其濃厚的悲苦、悲憫意識。以浙江卷為例,近幾年,現(xiàn)代文大閱讀選文分別為《越來越接近精神的天空》(李漢榮)、《泰山之思》(蔡家園)、《烏米》(高爾基)、《一位老者和他的歌》(巴哈羅·內西)等。上述各文的核心句分別為:“作為蕓蕓眾生的一員,我也不愿總是泡在低處的池塘里,數(shù)著幾張錢消費上帝給我的有限時光。我需要登高,需要望遠,我需要面對整個天空作一次靈魂的深呼吸,我需要從精神的高處帶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瑣碎而陳舊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澤的內心?!薄罢驹陟F中的泰山上,四顧茫然,我看不清來路,更找不到去路?!薄澳赀~的烏米永遠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將懷著希望活著和死去……”“如果命運之神想切斷這條路,那就隨它去好了。至于我,即使能夠抗議,我也不會抗議……”所有這些句子都出現(xiàn)在文末,或是倒數(shù)第一句或是倒數(shù)第二句,命題者都就此設置了題目。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名師改作文(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 ),易優(yōu)作文評分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打分系統(tǒng)。
細心體味這些句子,我們心中會油然而生一種莫名的悲憫和哀怨,有時甚至是絕望?!拔覀冃枰歉?,需要望遠”,確實,因為我們在很大程度上,在很多時間內,可能處在一種猥瑣、齷齪的境地中。意識到這點,怎能不讓人心生悲苦?作者攀登了泰山,游覽了泰山,感悟了泰山,卻在文末得出“我看不清來路,更找不到去路”這樣一個讓人迷茫的結論。我們的一生是否一直處于這種迷失狀態(tài)中呢?烏米是個瘋婆子,她永遠等不到自己親人的歸來。我們這些心智正常的人是否比烏米更幸運一些呢?我們的一生能否等到自己在等待的東西?或許,我們的命運只會比烏米更加不幸,因為,烏米因為“瘋”與無知,她還懷有希望;而我們,卻是連希望都被現(xiàn)實活生生地剝奪了。巴哈羅·內西的《一位老者和他的歌》更是結結實實地告訴我們:我們臣服于命運之主吧。這是怎樣痛苦的一個表白!
蘇州語文閱讀寫作培訓課程推薦,<a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type_1.html>蘇州中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培訓</a>
必須說明的是,我們完全贊同大閱讀選文對人文思想的側重和對悲憫意識的青睞。并且,真誠地認為,這是必須的!因為,提高學生的人文意識,本是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甚至是核心價值。但是,我們接下來要探究的是,悲苦、悲憫意識難以言傳,相應的思想也最難理解,中學生生活閱歷有限,我們要其理解、表達類似思想是否勉為其難?學生能夠認識暈乎乎、甜膩膩的愛,惡狠狠、兇巴巴的恨,輕飄飄、軟綿綿的關心、同情,卻很難理解這種人生的大悲苦。身為王子的釋迦牟尼看到自己錦衣華服、聲勢顯赫后的虛空,看到蕓蕓眾生生老病死的人生悲苦,毅然出家踏上探尋解除眾生悲苦之道的路途,但是他的這番苦心有誰能認識、理解呢?弘一法師(李叔同)臨死書寫“悲欣交集”四個字表明對生死的看法,我們閱歷有限的學生又怎能理解?
提升作文素養(yǎng),尋找作文素材,就來<A http://www.zequeka.cn/yuwEnsuyang/>易優(yōu)作文素養(yǎng)</a>。
面對難題尤其是思想難題,學生只能用過去的經(jīng)驗(教師傳授的解題方法)加以應對,所以答案在所難免地出現(xiàn)空話、套話乃至風馬牛不相及的話。現(xiàn)代文閱讀題不能拿滿分,“不亦宜乎”?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大概除了有教師教得不好、學生學得不好的原因外,還應該有考官考得不好的原因??荚嚤旧硎且环N引領,引導學生向著更高的思想境界、思維層次前進。但如果目標、要求過高,是否會因脫離實際而讓學生產(chǎn)生懈怠乃至不屑之心呢?
二、快慢
難易程度的拿捏不準似乎還不是關鍵問題。因為按正常邏輯,即使再難的題目,只要不是超綱得離譜(現(xiàn)代文閱讀考查幾乎不涉及這一問題),我們眾多考生中的精英、天才分子,都能給人意想不到的準確解答。前提是,給予時間讓其好好思考。這就涉及考試時間及解答速度要求問題。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要真正讀懂一篇文章,可能需要涵泳。宋代陸九淵說過,“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我們平時養(yǎng)成的閱讀習慣、形成的閱讀態(tài)度要求我們,讀書讀文不能太匆促。雖然,按培根的說法,“有的書可以選讀,有的書可以速覽”,但采用這種讀書方法讀的書,“僅限用于次要的和二流的書籍”,并且讀這類書的目的主要是消遣和增加談資,最大的功效不過是擴大一點視野。而我們的考查,其目的顯然并不在于此。按《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閱讀文學類作品,其要達到的目標是:“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xiàn)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泵宽椧?,都不是我們能用匆匆一瞥的方式完成的。
要真正讀懂一篇經(jīng)典文章,需要采用“內引外聯(lián)”的閱讀方法:引用作者的寫作背景,調動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對應自己的人生閱歷,引發(fā)自己的人生感悟。而“內引外聯(lián)”需要時間。下面以瞿秋白《告別》一文的閱讀為例作說明。《告別》的末三段分別是:“俄國高爾基的《四十年》、《克里摩·薩摩京的生活》,屠格涅夫的《魯定》,托爾斯泰的《安娜·卡里寧娜》,中國魯迅的《阿Q正傳》,茅盾的《動搖》,曹雪芹的《紅樓夢》,都很可以再讀一讀?!薄爸袊亩垢彩呛芎贸缘臇|西,世界第一?!薄坝绖e了!”三段文字,至為簡單。你走馬觀花,一掃而過,覺得文字并無奇特之處需要我們費神費思。然而阿爾卑斯山口的溫馨提示“慢慢走,欣賞啊”同樣適合于現(xiàn)代文閱讀的“山口”。你放慢腳步,睜大眼睛,聯(lián)系背景,仔細思考,會發(fā)現(xiàn)很多東西,得到很多的結論,收獲許多的感悟。擇要說明幾點?!端氖辍贰犊死锬Αに_摩京的生活》今譯作《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副標題為《四十年》,這里作者出現(xiàn)了筆誤,將一書誤寫為兩書。這一處筆誤蘊含著如下信息:其一,瞿秋白在獄中撰寫《多余的話》時間倉促,是想到哪寫到哪,沒能進行修改潤飾甚至檢查重讀。其二,從這處筆誤中我們可以斷定,《告別》乃至整冊《多余的話》并非偽造。一個時期內,“《多余的話》為偽造”的觀點甚囂塵上;但是,作偽者為表明偽造物的真實,一般會努力回避常識性的錯誤,像上述筆誤,定然竭力避免。此處出現(xiàn)低級筆誤,倒恰好可以反證《告別》乃至整冊《多余的話》為瞿秋白所作。在臨死前,念念不忘還可以再讀哪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非常準確地表現(xiàn)了作者對文化的眷念,生命可無戀,文化不可不關愛。而從這些作品的選擇中,我們又可以鮮明地看到瞿秋白的知識背景和興趣愛好。最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倒數(shù)第二段關于豆腐的論述。中共的領袖,無產(chǎn)階級的堅定戰(zhàn)士,在臨死前會流露出這樣婆婆媽媽的思想?然而,瞿秋白是人,并且是真誠的人,性格直率的文人。這句話里包含著他對吃的懷戀,對草根飲食文化的偏好,對生命的珍惜,不是大有修為者是寫不出這樣的臨終寄語的。從這個句子,我們仍舊可以反證《告別》的作者千真萬確是瞿秋白。造假者沒有水平造這個假,也沒有膽量造這個假。
從上例可以看出,要真正讀懂一篇文章,讀者需得浸淫其中,緩讀慢品,內引外聯(lián)。而我們的考試限時限速,不提供任何資料查閱,這樣的考試,能讓學生獲得讀懂文章的最大幾率嗎?我們在平常的教學中,要求學生涵泳咀嚼,而考查時,要求其囫圇吞棗,這是一對明顯的矛盾。
三、靜躁
閱讀的環(huán)境有時會直接影響閱讀的質量。一般而言,準確解讀文章需要一個“靜場”。但我們的考試,因為與考生的“命運”關聯(lián)度太大,考生已經(jīng)不再能以一種平常心看待它。閱讀、解題時,除少數(shù)破罐子破摔和心理素質超強的考生外,大多患得患失,心浮氣躁。而心浮氣躁是品味語言的大忌。在這種情緒下,不能完美解答閱讀題,自然在所難免。有時,我們的考試不是考考生的學業(yè)水平,而是考考生的心理素質。當然,我們承認,心理素質是學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質之一,很需要得到重視和提高。但是將其與語文閱讀水平測試攪和在一起,容易影響語文閱讀水平測試效度和公平性,這是我們所不愿看到的。怎樣給考生營造一個“靜場”,提供一個平心靜氣解讀文章的環(huán)境,或許也應該是各級各類考試組織者應該考慮的一個問題。畢竟,靜躁不同,考生發(fā)揮的水平也會有不同。
按習慣性思維,存在的就是最合理的,我們會想,現(xiàn)代文閱讀考查大約只能這樣考查吧。但是,我們既然發(fā)現(xiàn)了這種考查包含的某種無奈的不合理因素,我們是否應該提醒自己,要為提高這一考查的合理性再作點思考?目力所及,王尚文先生曾經(jīng)試行過的通過現(xiàn)場朗誦來評判考生的閱讀理解程度的做法,香港不少考試機構實行的通過上交讀書筆記(開卷,限時較長——比如兩天甚至一周)的閱讀考查方式,都能有效降低上文所述問題對考試的干擾。當然,上述方法的運用,也會產(chǎn)生新的問題。這就更需要我們作出堅持不懈的思考和努力了。
《高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考查的三個困惑_文學常識》由易優(yōu)作文網(wǎng)(www.zequeka.cn)收集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