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l一762年),字太白,自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縣附近),一說唐安西都護府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的楚河流域)人。唐代偉大的詩人,有“詩仙”之稱。
他5歲時,跟隨父親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由于他出生在一個商人的家里,所以有條件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10歲時,他便讀完了《詩經(jīng)》、《尚書》等古代經(jīng)典,以及楚辭、漢賦和諸子百家的許多著作。到20歲時,已能寫出很好的詩文。在當時的思想界,最有勢力的是儒家和道家的學說,因此,李白也較多地受到儒家和道家學說的影響。他青年時,還喜好擊劍任俠,幻想長生求仙。這些經(jīng)歷,對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詩風的形成,都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但也造成了他的思想的復雜性。
李白青年時抱負很高,希望把智能貢獻給朝廷,以求國富民強。當時正是唐代開元盛世,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經(jīng)濟都比較發(fā)達,國勢也比較強盛,這就促使他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他辭親遠游,一方面游覽祖國的壯麗山河,一方面尋找出仕的機會。他從26歲開始漫游天下,足跡北達太原,東至齊魯,南到吳越,遍歷金陵、揚州、長安、洛陽等城市,希望得到地方長官的賞識,推舉他進入朝廷。后來,他的這一目的雖沒有達到,但他在漫游中創(chuàng)作的大量詩歌,已使他名揚海內(nèi)。
公元742年,李白得到友人吳筠的推薦,被唐玄宗召見,并被任命為翰林供奉。李白本想乘機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使天下大定,救濟百姓,可是,唐玄宗已經(jīng)失去早年勵精圖治的銳氣,把一切重大政務都交給奸相,自己只知享樂。唐玄宗召請李白,不過是希望他做一個歌功頌德的御用文人。這樣的環(huán)境,加之李白性格高傲,不為權(quán)貴所容,所以他在長安住了3年就離開了。這段經(jīng)歷,使他比較清楚地看到了唐朝統(tǒng)治的昏暗腐敗。從這時起,他寫下了一批抨擊黑暗現(xiàn)實的優(yōu)秀詩篇。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李白出于抗敵平亂的愛國熱忱,于公元756年在潯陽(今江西九江)參加了永王李璘的軍隊。唐肅宗伯李璘據(jù)有東南,爭奪帝位,宣布他是叛逆,用武力消滅他的軍隊。于是,李白也受牽連被捕,被判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途中遇赦。后往來于洞庭、金陵之間。這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他以61歲高齡請纓殺敵,中途因病返回。公元762年11月,病逝于當涂(今安徽當涂),終年63歲。
李白著述甚豐,流傳下來的詩近1000首,輯為《李太白集》等。他的詩歌充滿愛國熱情和積極浪漫主義精神。他主張抵御外侮,肅清內(nèi)亂,反對窮兵黷武,政治腐敗。他的作品才思橫溢,想象豐富,形象鮮明,風格豪邁奔放,對封建專制和豪門權(quán)貴表現(xiàn)了強烈的不滿,同時也表現(xiàn)了熱愛祖國河山,同情人民疾苦,要求個性解放的思想,少數(shù)作品也存在著求仙出世的消極情緒?!妒竦离y》、《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早發(fā)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藝術(shù)特色。
他的詩歌理論,主要存于他的《古風其一》,《古風三十五》和李陽冰《草堂集序》,孟榮《本事詩》等著作中。他在復古口號下,提出革新主張,認為既要繼承《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也要繼承楚辭的浪漫主義精神。他肯定唐代陳子昂以來的詩歌創(chuàng)作,認為這些作品“文質(zhì)相柄煥,眾星羅秋縣”。他痛斥文學頹風,批評司馬相如、楊雄,批評梁、陳“艷薄斯極”,對文學上的形式主義表現(xiàn)出強烈的不滿。在詩歌革新的過程中,表現(xiàn)了反道統(tǒng)、非圣賢、糞土權(quán)貴的叛逆精神,對社會各種矛盾,進行了深刻揭露。
李白在藝術(shù)形式上也做了創(chuàng)新,批評浮糜纖弱、無病呻吟的不良風氣,對那些盲目模仿古人,一味追求雕飾者,也給予辛辣嘲諷。他大力提倡“清真”詩風,“垂衣貴清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追求的是氣韻天成的自然美。所以,他的詩表面無華,仿佛口語,實際則溢光流彩,珠圓玉雕。
李白的詩文集注,傳世的有南宋楊齊賢注的《李翰林集》25卷,元代蕭士密刪補楊注而成的《分類補注李太白集》25卷,有明代胡震亨的《李詩通》21卷。以上三家都只注李白的詩,到清代王琦注《李太白文集》36卷,則是李白詩和文的合注,是李白詩文集中最完備的注本。6l日唐書》卷190下、《新唐書》卷202有傳。
——作文培訓,作文輔導,提升閱讀寫作能力,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