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歷史)杜甫怎么死的還原杜甫之死真相
來源:內(nèi)部資料
糾錯
杜甫之死:自唐朝以來,關(guān)于杜甫的死因有三種說法:一是吃了過多的牛肉、白酒而死,二是溺死,三是病死。
杜甫之死:吃死的?
《舊唐書·杜甫傳》里一直持第一種觀點。說杜甫晚年時,生活貧困,經(jīng)常吃不飽飯。當他在耒陽停留時,別人送他牛肉與白酒,他吃得太多,竟然被撐死了,《新唐書》與《明皇雜錄》也都贊同這種說法。
現(xiàn)代學者郭沫若先生對這一說法又進行了補充,他認為杜甫確實是因為吃牛肉而死,但不是撐死,而是中毒死去的。因為他在耒陽時正是暑天,牛肉、白酒太多,一次吃不完,剩下的隔天再吃時就腐爛了。杜甫本就年老多病,再加上吃了有毒的腐肉,最后導致了死亡。
杜甫之死:淹死的?
唐朝的李觀在《杜詩補遺》里講到杜甫在770年溺水而亡,唐玄宗非常思念他。對于這個說法,很多人都說是胡編亂造,因為史書上講,唐玄宗死于762年,又怎么可能在死后思念杜甫呢。
杜甫之死:病死的?
很多學者認為杜甫病死在湘江小舟里。770年4月,湖南潭州發(fā)生兵亂,貧病交加的杜甫帶著家人匆匆忙忙逃離。當他走到耒陽時,遇上大水不能過江,只好停留下來,本就病重的杜甫五六天里沒吃到什么食物,耒陽縣令知道后趕緊派人送去食物。當大水退去后,縣令再派人來找卻始終沒有見到他,只能斷定杜甫已死,于是就在耒陽縣北建了一座衣冠墓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圣”。
綜合以上幾種說法,說他病死的理由似乎比較可靠。但史實到底如何,沒有足夠的證據(jù)誰也不能下結(ji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