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歷史)青島康有為墓原址景觀現bug 是錯別字還...
來源:內部資料
糾錯
康有為墓原址景觀現bug,是錯別字還是通假字?
在我們日常的行文寫作中出現錯別字,或許是難免的。但是它要是出現在公共場所的指示牌或展示牌上,就有點尷尬了。最近,有市民通過藍睛爆料向我們反映:就在棗兒山公園一處跟康有為有關的景觀,他發(fā)現了錯別字。“行”成還是“形”成?康有為墓原址
市民錯愕:康有為墓原址現錯別字
將“形成”的“形”寫成了行為的“行”,這樣一個小學生都能識別的顯而易見的中文錯誤,出現在棗兒山康有為墓原址對面的一處景觀。這處書簡造型的景觀,介紹了康有為思想理念和成就。市民李先生家就住在棗兒山公園對面一個小區(qū),平時喜歡上山來轉一轉。這處書簡景觀上的介紹,他本來是抱著學習的心態(tài),要從頭到尾閱讀一遍,怎料目光卻定格在了錯別字上。
“總之感覺有點不舒服,畢竟康有為是一代國學大師,出現這樣的錯誤介紹很不應該。建設者首先要自己把好關,別到時候今年年底開園以后,游人來了看到這個錯別字,引起大家笑話?!崩钕壬f。公園尚未開放 市民對錯別字反應不一
棗兒山公園是一處新打造的地標性山頭公園,項目整體計劃2017年底竣工開園。雖說眼下還沒正式對外開放,但不時有居民上山來游覽參觀。對于書簡景觀上的錯別字,大伙又是什么態(tài)度?
公園管理方:將盡快改正錯別字
按這位市民朋友的想法,也許咱們看到的不是錯別字,而是通假字。您別說,在博大精深的漢語言中,還真有“行成”這個詞,不過意思是德行養(yǎng)成、美行修成。它和另一個“形成”,詞義截然不同。
由此可見,棗兒山公園里的“行”字是錯別字無疑。隨后,記者把情況反映給了公園管理方。
棗兒山公園施工現場負責人王朋會:“這個字是他們找施工單位干的,設計呢是設計院出的圖紙,但是從哪兒套用的文本我也不知道,這個我還得了解了解,把它改了行了,這個好處理?!?
首先要感謝市民李先生的細心和認真,在發(fā)現這處錯誤的時候及時指出,避免了在棗兒山公園正式對外開放時貽笑大方!別看它是一個小小的錯別字,但卻會影響市民游客對相關文史知識的了解,甚至影響城市形象;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公園管理方對細節(jié)問題的疏忽、不重視,暴露了日常工作的短板。那么,您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讓人尷尬的錯別字?怎樣才能避免這種情況再次發(fā)生?您覺得城市管理者該不該在細節(jié)問題上錙銖必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