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歷史)巨制《紅樓夢》:曹公起筆開篇始于十里山塘
來源:內(nèi)部資料
糾錯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它開卷第一回就寫道:“按那石上書云:當(dāng)日地陷東南,這東南有個姑蘇城,城中閶門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fēng)流之地。這閶門外有個十里街,街內(nèi)有個仁清巷,巷內(nèi)有個古廟?!庇谑且鲫P(guān)于葫蘆廟、甄士隱、賈雨村等一連串人物故事。
曹雪芹自稱寫這部書是將“真事隱去”,“假語村言”。那么書中的“十里街”是否有所隱指呢?閶門外稱得上長街的有兩條:一條是通往寒山寺的楓橋路,一條是連接虎丘的山塘街。
楓橋路原名楓橋塘,在太平天國戰(zhàn)火之前,曾是全國著名的糧食集散市場。據(jù)《寒山寺志》記載:當(dāng)年“兩湖江皖米艘泛舟而下,漏私海舶又皆麇集于此。自閶門至楓橋十里,估檣云集,唱籌邪許之聲,宵旦不絕,舳艫銜接,達(dá)于滸墅”。以致有“楓橋塘上聽米價”的俗語流傳。由于外地客商云集,相應(yīng)也帶來了娼妓業(yè)的畸形發(fā)展。顧頡剛在《蘇州史志筆記》中記述:“(王)伯祥云:蘇州娼妓家在洪楊之難(指太平天國)以前,皆在閶門外,自鴨蛋橋至楓橋,十里香城,連接不斷?!薄都t樓夢》中的甄士隱本是“神仙一流的人物”,他“秉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想必不會在此筑廬,“觀花種竹,酌酒吟詩”的吧!
而山塘街,因唐代白居易于此筑堤,又稱白公堤,因全長七里,故以“七里山塘”相稱。
明清時期這里店肆林立,園墅遍布,河中綠波畫舫,堤上紅欄碧樹。古人曾這樣描寫它:“山郭近而輪鞅喧,水村深而帆檣集……買魚沽酒,行旅如云;走馬呼鷹,飛塵蔽日。晚村人語,遠(yuǎn)歸白社(指白公祠)之煙;曉市花聲,驚破紅樓之夢。”著名評彈《玉蜻蜓》也在這里留下種種遺跡佳話,引人尋勝訪古??梢姰?dāng)年的山塘確實繁華優(yōu)美,聞名遐邇,以至許多高士名媛喜歡在這附近卜居筑園,嘯傲風(fēng)月。
《紅樓夢》第一回還提到住在十里街內(nèi)仁清巷的甄士隱,他抱著女兒英蓮“帶到街前看過會的熱鬧”,由此遇到了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須知這“看會”恰恰是從前山塘的一大民俗特色。清·顧祿《清嘉錄》卷三專門載有“山塘看會”條目,介紹了出會、看會的盛況及其風(fēng)俗由來。山塘出會一年有三次:“清明、中元、十月朔?!闭缡侩[抱女兒“看會”那天“烈日炎炎,芭蕉冉冉”,顯然指的是中元出會?!爸性?,俗稱七月半,官府祭祀郡厲壇,游人集山塘,一如清明?!?清·沈朝初《憶江南》詞云:“蘇州好,節(jié)序?qū)们迕???R旌旗壇里盛,十鄉(xiāng)臺閣半塘迎,看會遍蘇城?!爆F(xiàn)在蘇州民俗博物館也把“山塘出會”列為專題,制作轉(zhuǎn)盤模型,生動而形象地再現(xiàn)了當(dāng)年的民情風(fēng)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