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時候,有一個新及第的年輕舉人,相貌堂堂,舉止不凡,為一權(quán)勢之家看中。揭榜之日,權(quán)勢之家便派出十多個壯丁將青年簇?fù)碇疗浼?,該青年無奈,只 好被裹挾著前往。不多時,一位著高官袍服的人來到青年面前,問道: 我只有一個女兒,長得并不丑陋,愿意嫁與公子為妻,不知可否? 此青年深深鞠了一躬, 推辭道: 我出身寒微,如能高攀,固然是件幸事,要不您等我回家和妻子商量一下再說,如何? 圍觀眾人見狀哄堂大笑,隨即散去。
還有一個叫韓南的人,剛考中了進(jìn)士,很快便有人來向他提親,問到他的年齡時,他苦笑地作了一首絕句: 讀盡文書一百擔(dān),老來方得一青衫。媒人卻問余年紀(jì),四十年前三十三。 其回答不可謂不幽默。這位韓南老先生在73歲的高齡仍會有繡球拋來,真是莫大的諷刺。
在線批改作文,<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名師作文批改</a>
在宋代,這樣的 榜下捉婿 的例子不勝枚舉。所謂 榜下捉婿 ,即在發(fā)榜之日各地富紳們?nèi)页鰟?,爭相挑選登第士子做女婿,那情景簡直就是搶,坊間便稱 其 捉婿 。宋人筆記對 榜下捉婿 多有涉及。一些富人為攀新科進(jìn)士為婿,每每不惜重金,堪稱人文史上奇觀了。朱彧《萍州可談》卷一載: 近歲富商庸俗與 厚藏者,嫁女亦于 榜下捉婿 ,厚捉錢以鉺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緡。
捉婿 者中還不乏當(dāng)朝高官。宋真宗時河北人范令孫登甲科,宰相王旦就把他招為女婿。有位新科進(jìn)士叫高清,品學(xué)平平,宰相寇準(zhǔn)卻將自己的侄女嫁給他,寇女死后,另一位宰相李沆又將女兒為他續(xù)弦,時人稱這些幸運兒為 天子門生宰相婿 。
當(dāng)然,及第士人中也有不媚權(quán)勢者。宋高宗時著名的 六賊 之一的奸相蔡京就在 榜下捉婿 時遭挫:他欲把女兒嫁給新科進(jìn)士河南人傅察,傅婉拒,令蔡京大 不快。宋仁宗時,頗得仁宗寵愛的張貴妃的叔父張堯佐看中了剛及第的馮京,就派人把他拖到家中,欲嫁小女于他,并冒稱是皇帝的旨意,還擺出了豐厚的嫁妝,而 馮京只是 笑不視,力辭 。 六賊 中的另一位朱勔在洪皓等待第三輪考試 殿試時就要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他,洪皓謝絕了他。登第后,朱勔再次向洪皓請婚, 而且送給他大量的錢財,并許以顯官,不過洪皓依舊是堅決拒絕了這門婚事。
作文批改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批改、作文點評、作文打分系統(tǒng),<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宋代為何會出現(xiàn) 榜下捉婿 的婚配奇觀,且這樣的奇觀還屢屢 上演?劉繼興認(rèn)為,這得從宋代文官地位說起。宋太祖時就有 不殺文臣 的條訓(xùn)與崇文抑武的國策,以后的宋代歷任統(tǒng)治者都一以貫之,導(dǎo)致無論從物質(zhì)還是精神 意義上來說,宋朝都堪稱文人士大夫如魚得水的時代。他們多出身于庶族寒素之家,全憑個人奮斗才突破逆境,躋身于統(tǒng)治集團(tuán)成員之列。現(xiàn)代有很多文人都很向往 宋朝,比如大名鼎鼎的武俠大師金庸先生與學(xué)者余秋雨等。
宋代的文官官俸高,接受的賞賜也重。不僅如此,還可以蔭及家人,差科全免,成 為社會上享有特權(quán)的 官戶 階層。連宋真宗趙恒都在詩中表達(dá)了這層意思: 富家不用賣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 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隨人,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jīng)勤向窗前讀。
作文培訓(xùn),就來蘇州易優(yōu)作文 http://www.zequeka.cn/miniForm.html
誕生于宋代的一組神童詩: 天子重英 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 少小須勤學(xué),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 自小多才學(xué),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 刀 。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dāng)自強 。 學(xué)乃身之寶,儒為席上珍;君看為宰相,必用讀書人 。 莫道儒冠誤,詩書不負(fù)人;達(dá)而相天 下,窮則善其身 。更是將讀書博取功名贏得遠(yuǎn)大前途渲染得淋漓盡致。
宋代是我國科舉制度最完善的時代,考試取士為朝廷選拔官吏的主要 途徑,科舉勝出者名利雙收待遇豐厚,致使人們把趕考走仕途作為人生奮斗的終極目標(biāo)而前赴后繼,且樂此不疲。在唐代,士人取得功名后還要經(jīng)過考試合格才有資 格擔(dān)任官職;到了宋代,只要是進(jìn)士五甲以上就可直接授官,而且升遷的速度之快和級別之高也是其他途徑入仕的人所比不了的。司馬光與蘇軾的恩師陳襄就曾在他 的《仙居勸學(xué)文》里這樣寫道: 今天子三年一選士,雖山野貧賤之家所生子弟,茍有文學(xué),必賜科名,身享富貴,家門光寵,戶無徭役,休蔭子弟,豈不為盛 事? 宋代的高級官員中,科舉出身者占了壓倒優(yōu)勢。就拿北宋時期的正、副宰相來說,科舉出身的人就占到了90%以上,南宋比例更高。當(dāng)時評價一個家族興盛 與否,有無美好的未來,其中關(guān)鍵的一條就是看其有幾人登科或幾個女子嫁給士子。這樣,金榜題名的士人自然就成了豪富之家擇婿的首選,屢屢上演 榜下捉婿 也就不足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