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鞏固卷01 片段作文
分值:30分 建議用時:35分鐘
1.閱讀下面文字,從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
感恩,是對別人所給的恩惠表示感激并努力回饋他人的情感和行為。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知恩圖報的傳統(tǒng),感恩文化源遠流長。最近,眾多學者倡議設立“中華感恩節(jié)”,以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
(1)你建議將“中華感恩節(jié)”設立在哪一天?請簡述理由。要求:條理清晰,有理有據(jù)。
(2)請為推廣“中華感恩節(jié)”寫一段宣傳語。要求:感染力強,易于傳誦。
(3)給你想感恩的對象寫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詩,表達你的感恩之情。要求:對象明確,表達得體,感情真摯,富有文采。
【答案】(1)我認為應設立在10月1日。首先,“感恩”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中很重要的部分,從孔孟的“孝悌”思想到后來起源于清朝的“感恩節(jié)”,“感恩”文化一脈相承。清朝時帝王就宣布每年10月1日舉行“感恩節(jié)”儀式,用以表示對生活和政權(quán)的感恩。其次,10月1日也是我們新中國的國慶節(jié),這一天,我們應該緬懷那些為了新中國誕生而犧牲、奉獻的革命者,感恩我們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家。
(2)感恩是幸福的源泉,報恩是人生的升華!花兒芬芳,感謝雨露的滋養(yǎng);鳥兒飛翔,感謝天空的寬廣;魚兒歡暢,感謝溪水的流淌;你我成長,感謝父母的育養(yǎng)、國家的培養(yǎng)。讓我們感恩父母,感恩那些溫暖過我們的陌生人,感恩我們偉大的祖國。讓我們在“中華感恩節(jié)”這個特別的日子里送上真誠的祝福,祝你們幸福安康,愿我們在感恩、報恩中成長!
(3)是誰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是誰洗衣做飯,噓寒問暖;是誰默默操持,殷殷期盼;是誰白了青絲,凋了紅顏。春暉寸草,不管我們?nèi)松墓麑嵢绾呜S盈飽滿,壓彎的,總是母親的枝條,母親的腰桿。感恩之心長伴你我,感恩之歌長縈耳畔,感恩之念常駐心田,讓感恩成為我們?nèi)松靶械牟唤邉恿?。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微寫作能力。
材料第一句引出話題“感恩”,并闡述了感恩的內(nèi)涵,其中關(guān)鍵之處有兩點,一是“對別人所給的恩惠表示感激”,這是一種情感上的觸動,懂得別人的付出是可貴的,并在內(nèi)心觸發(fā)感激之情,而不是把別人的恩惠當做理所當然,這是感恩的第一步;二是“努力回饋他人”,這是行動上的呼應,光有感激之情還不夠,感恩最后應當落實到行動上。比如,感恩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應該盡己所能幫助父母做些家務;感恩老師的教導之恩,應該努力學習回報老師的付出;感恩環(huán)衛(wèi)工人的辛苦打掃,那就做好自己周邊的衛(wèi)生,保護好環(huán)境??傊?,感恩不能僅僅掛在嘴上,更應該實實在在地去做些什么。而且二者之間是有關(guān)聯(lián)的,有了感激之情,才會促使行動發(fā)生;行動起來,會加深情感上的理解。
第二句話是從文化角度探尋“感恩”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位置和淵源,“自古以來”表明感恩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表明感恩文化既有歷史源頭,又有現(xiàn)實繼承。正是一代一代傳承,才使得感恩文化得以發(fā)展。感恩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里最為溫暖的一部分,亦是其中最有活力、最有時代價值的部分。像“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銜環(huán)結(jié)草,以報恩德”,還有“漂母的一飯之恩”、“鐘子期的知遇之恩 ”、“士為知己者死” 、“重恩義,富貴不移”等,無不體現(xiàn)著溫暖的感恩思想。
第三句話,其實是感恩文化的現(xiàn)實意義,倡議設立“中華感恩節(jié)”,目的是“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案卸鳌笨此剖且粋€很“虛”的概念,實則卻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懂得感恩,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自然會更容易溝通,社會也會因此而更加和諧。這就是設立“中華感恩節(jié)”的現(xiàn)實意義。
(1)這是一道實用類微寫作題目。
審題:“中華感恩節(jié)”設立在哪一天,應當有充分的理由,且這個理由要與“感恩”有關(guān)??忌梢运伎寂c“感恩”有關(guān)的歷史故事,把與故事有關(guān)的日子設立成感恩節(jié);或者將某位能代表感恩文化的名人的出生或者去世的日子設立成感恩節(jié);還可以思考感恩的對象,如把護士節(jié)、教師節(jié)等設立成感恩節(jié),都是可以的。要注意闡述理由,并且條理清晰,可以用分號界定不同理由,也可以用數(shù)字標示。
寫作思路:如把10月1日設立為感恩節(jié),理由有兩個,一是著眼于歷史,感恩文化歷史悠久,其中清朝就把感恩節(jié)設立為10月1日,當然當時是為了表示對政權(quán)的感恩;二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就是10月1日,把這個日子設為感恩節(jié),可以讓中華兒女牢記是新中國拯救了我們,是新中國給了我們新生,我們應該緬懷那些為新中國而獻身的革命先烈,從而珍惜當下的生活,懂得把感恩融于現(xiàn)實之中,落實到行動上。
(2)這是一道實用類微寫作題目。
審題:宣傳語的基本特征是語言簡潔、具有宣傳和鼓動性。要做到語言簡潔,就得注意句式的選擇、詞語的選用、修辭手法的運用以及邏輯事理的表達。本題要求為推廣“中華感恩節(jié)”寫一段宣傳語,為節(jié)日寫宣傳語,應突出節(jié)日主題,即宣傳“感恩”的意義;要突出設立節(jié)日的必要性,可從設立意義角度思考,要把“中華感恩節(jié)”與個人、社會聯(lián)系起來,從端正思想、和諧社會角度擬寫。既然是宣傳語,語言應該有感染力,可以采用排比或者比喻句來寫,便于傳誦采用呼告等句式強化情感抒發(fā)。
寫作思路:如從感恩方式角度,可擬寫“感恩從心開始,讓行動溫暖彼此”,告訴大家感恩要發(fā)自內(nèi)心,要落實到行動;從設立意義角度,可擬寫“感恩是幸福的源泉,報恩是人生的升華”,用排比句寫生活中哪些人值得我們感恩,在這個節(jié)日里我們要勇敢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感激和愛。
(3)這是一道抒情類微寫作題目。
審題:首先找一個感恩對象,可以是自己的父母師長,親朋好友,也可以是素未謀面但卻守護我們的邊防戰(zhàn)士、革命前輩等;其次“寫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詩”,這是寫作形式的要求,抒情文字要注意富有抒情性,可以采用排比、比喻等手法強化情感;“小詩”則要注意詩歌的語言表達方式及詩句的擺放,要符合詩歌的要求;“表達你的感恩之情”,是抒情的內(nèi)容,雖然是抒情文字或者小詩,但也不可只是空洞地抒情,也要言之有物,結(jié)合感恩對象做的事來表達你的感激之情。
寫作思路:如選擇母親為感恩對象,可以用生活中的細節(jié)表現(xiàn)母親為你的無私付出,如上學前的殷殷叮囑,放學后可口的飯菜,委屈時撫摸頭發(fā)的手和溫暖的擁抱……要注意采用排比句描述這一切,把感恩之情融于字里行間。最后還應該直接抒情,升華情感。
2.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我們閱讀小說、詩歌、散文、話劇、科普作品,可以丈量雙腳不能抵達的土地,可以體驗他人不可復制的生活……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學校舉辦“春日書香濃”讀書節(jié)。
讀書節(jié)設有“穿梭時空的對話”人物訪談活動,能夠借助AI機器人與所學課文中的人物進行對話交流。請寫出你想訪談的人物、訪談的主要問題及提問的理由。要求:訪談對象明確;問題簡潔,有針對性;理由合乎情理;符合原作。不超過150字。
【答案】示例:
穿梭時空的對話——人物訪談
訪談方式:與AI機器人對話
訪談對象:蘇軾
訪談的問題:蘇先生,如果人生可以重新選擇,您還會做那個被貶黃州的“東坡居士”?
提問的理由:蘇軾雖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但并不后悔。因為這一打擊成為了蘇軾一生的轉(zhuǎn)折點。被貶后的蘇軾由名動京師的官員一下子成為了“三無”人員:無房、無錢、無權(quán)。無居所,自建“雪堂”;無收入,東坡耕作;無權(quán)勢,卻又人人愛戴。他不但成就了自我“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坦蕩與灑脫,還寫出了名聞千古的三篇佳作《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和《后赤壁賦》。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微寫作的能力。
寫作類型:人物訪談可以記敘,也可以議論。
寫作審題:題目說“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要求“與所學課文中的人物進行對話交流”,通過閱讀“可以體驗他人不可復制的生活”,由此學生可以聯(lián)想到學過的古今中外文學作品中影響力較大的人物,如蘇軾、杜甫、魯迅等;此次讀書節(jié)所設為“穿梭時空的對話”人物訪談活動,所以應該選取距今時間較遠的人物來寫,此次訪談以“蘇軾”為例。訪談的主要問題應以“精神”影響為主要訪談點,可以選取訪談對象經(jīng)歷的一些重要時刻,如蘇軾曾多次被貶,由此可以讓人在歷經(jīng)磨難后從中受到啟發(fā)。
寫作思路:要求“借助AI機器人與所學課文中的人物進行對話交流”,由此想明確訪談方式為“與AI機器人對話”;結(jié)合人物訪談特點,可明確訪談對象,如蘇軾等;然后是訪談的主要問題,要簡潔且有針對性,如“蘇先生,如果人生可以重新選擇,你還會做那個被貶黃州的‘東坡居士’?”;最后給出提問的理由,集中在分析“問題”產(chǎn)生的的意義,即對學生人生、價值觀等應給予的精神影響。
3.北京中軸線是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來北京城市東西對稱布局建筑物的對稱軸,承載著“以中為尊”“天人合一”等哲思和禮制。請你為宣傳“中軸線申遺”項目設計一個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并說明設計理由。要求:語言簡潔,條理清楚。
【答案】文創(chuàng)產(chǎn)品:中軸線系列絲巾。
設計理由:從形狀和圖案上看,中軸線系列絲巾多以長方形或正方形為主,且背面與正面的申遺建筑物圖案相呼應,凸顯了北京中軸線的“中軸對稱”布局原則;從設計理念上看,中軸線系列絲巾結(jié)合現(xiàn)代審美與創(chuàng)意,立足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與保護傳統(tǒng)的北京中軸線文化理念高度契合。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微寫作的能力。
寫作類型:議論類微寫作。
審題:明確題干要求,材料中提到“北京中軸線是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來北京城市東西對稱布局建筑物的對稱軸,承載著‘以中為尊’‘天人合一’等哲思和禮制”,從此可見,作為傳統(tǒng)建筑的北京中軸線,體現(xiàn)的是中式建筑的對稱性以及莊重渾厚之美,具有旺盛生命力和歷史縱深感,因此,可從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民族的文化自信、傳統(tǒng)建筑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等角度去思考作答。同時,題目要求為宣傳“中軸線申遺”項目設計一個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并說明設計理由。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既可以是服裝,又可以是裝飾物,還可以從藝術(shù)品,生活用品等多方面考慮,突出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的中軸線對稱特點,以及蘊含的文化底蘊,突出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與北京中軸線的傳承性與契合度。
寫作思路:把握材料關(guān)鍵信息“北京中軸線是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來北京城市東西對稱布局建筑物的對稱軸,承載著‘以中為尊’‘天人合一’等哲思和禮制”,突出中軸線作為傳統(tǒng)建筑的格局美、歷史印記、民族特色。而中軸線系列絲巾作為文創(chuàng)產(chǎn)品,以申遺建筑物作為靈感來源,以傳統(tǒng)文化設計元素做搭配,符合中式審美,襯托大氣雄渾的首都風貌。設計理由則突出了新式創(chuàng)作所體現(xiàn)的北京中軸線的民族性和傳承性,如“形狀和圖案”“設計理念”等方面彰顯了中華民族精益求精、精雕細琢、創(chuàng)新卓越的工匠精神。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