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乘船》《勉旃堅還亡友財》兩篇古文,回答問題。
(甲文)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
?。ㄒ椅模┎汰U,字勉旃,吳縣人。重諾責,敦風義。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歸之,愕然不受,曰:“嘻!無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且父未嘗語我也?!辈绦υ?:“券在心,不在紙。而翁知我,故不語郎君?!弊漭偠轮?。
8、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幸尚寬(幸而,恰巧)何為不可(肯,同意)
B.亡何(wú,同“無”,不)敦風義(重視)
C.后賊追至(偷東西的人)王欲舍所攜人(房屋)
D.券在心(票據(jù),憑證)卒輦而致之(最終,終于)
9、下列句中加點字用法及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 / 溫故而知新
B.王欲舍所攜人 / 遂攜拯如初
C.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 / 歆輒難之
D.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 / 卒輦而致之
10、下列對文本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甲文通過華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難途中的故事,說明了答應別人的請求就要負責到底。
B.甲文中在寫華歆王朗對待求助人的態(tài)度上進行了對比描寫,華歆后來的做法,得到了世人的肯定。
C.乙文中“券在心,不在紙”一句說明憑據(jù)更重要的是記在心上,而并不在乎是否寫在紙上。說明了本質上的誠信是最重要的。
D.乙文中朋友的兒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為父親不曾把這件事告訴他。
11、將文言語段中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偌纫鸭{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诙讨?,故不語郎君。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易優(yōu)作文網(wǎng)
8、C 9、B 10、D
11翻譯: ①既然已經(jīng)接受他的請求,難道能因為情況緊急就拋棄他嗎?
?、谀愀赣H把我當知己,所以不告訴你。
——(文言文閱讀理解)閱讀《乘船》《勉旃堅還亡友財》兩篇古文(附答案),來自易優(yōu)作文網(wǎng),轉載請注明出處。學作文,學閱讀,提升語文閱讀寫作能力,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