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文學(xué)史上,有一種很特別的體裁,也是漢代最具特色的文體:叫做“賦”。它是從先秦的楚辭演變而來的。它既像詩又像散文。說它像詩,因?yàn)樗喉崳徽f它像散文,因?yàn)樗膶懛ㄖv究鋪得很開,不像詩那么精煉。談到漢賦,就不能不提到司馬相如,他就是專門以寫賦出名的大作家。
司馬相如,西漢時期蜀郡(今四川)成都人。他少年時代就很愛讀書,也練習(xí)擊劍。從小就對一個人非常崇拜——那就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將相和》中的主角藺相如。他既機(jī)智勇敢又識大體顧大局。他為趙國立過大功,但由于出身低微,老將廉頗很不服氣,總是他鬧別扭,而他總是退讓,最后感動了廉頗,二人團(tuán)結(jié)起來共同對付秦國,保衛(wèi)了趙國的利益。為此司馬相如為自己取了名字叫“相如”,要做一個像藺相如一樣的人。
相如20來歲的時候,到了京都長安,在朝廷上當(dāng)了郎(皇帝的侍從官),后來又做了“武騎常侍”,就是皇帝的警衛(wèi)。這個差使與他的志向不太相符,而他長于寫賦的愛好也不合當(dāng)時皇帝漢景帝的口味。所以他在朝廷并不怎么受重視。
一次,梁王帶著一批文人廣道來到長安,朝見皇帝。司馬相如同他們一見如故,非常融洽。這時他碰巧生了點(diǎn)病,就索性掉了“武騎常侍”,離開京城到了梁(今河南開封—帶)。就在時候,他寫了一篇《子虛賦》。后來梁王死了,這批文人都各奔東西;司馬相如也回了老家。他家境清貧,自己又不會做什么,就投奔一個老朋友——臨鄧縣(今四川邛崍)縣令。就在這兒,他結(jié)了婚,這件婚事后來成為一段佳話。
臨邛縣里富豪很多,他們聽說司馬相如是縣令的朋友,打算設(shè)酒宴請他。宴席就擺在了大財主卓王孫家。那天,當(dāng)客人們一看到一表人才,風(fēng)流瀟灑的司馬相如都為之傾倒??h令提議,司馬相如彈琴一曲,曲畢,在座的人更加欽佩。卓王孫有個女兒叫卓文君,剛剛死了丈夫,住在父親家中。她對音樂極為愛好,在司馬相如彈琴的時候,她隔著簾子,看見相如溫文爾雅的樣子,頓生好感。司馬相如也早聽說她聰敏美貌,就故意用琴聲表達(dá)對她的愛慕。后來兩人跑到成都,在那里結(jié)了婚。
卓王孫知道這件事后,暴跳如雷,不給他們一分錢。司馬相如夫婦實(shí)在窮得沒法,又回到了臨邛,在街上開了一家酒店。相如穿上圍裙,親自端酒送菜,刷碗洗碟,文君在爐子邊給客人溫酒,這就是“文君當(dāng)爐”的故事。他們有了錢以后,又搬到成都去住了。
有一天,忽然有官員到他家,說皇帝要召見他。那時,景帝已死,繼位的是后來有名的武帝。武帝與老皇帝的愛好不大一樣,他很喜歡“賦”,誰能跟他談話辭賦,他就給誰官做。一次,他偶然看到那篇《子虛賦》,覺得非常好,以為作者一定是個作古之人,就自言自語地感慨道:“真可惜呀,我偏偏不和他生活在一個時代!”當(dāng)時旁邊有個“狗監(jiān)”(專門為皇家飼養(yǎng)和訓(xùn)練獵狗的官)報告說:“這賦是我的同鄉(xiāng)司馬相如所作,他還活著。”漢武帝又驚又喜,要立即召見司馬相如。
武帝一見司馬相如,就夸贊他的《子虛賦》寫得好。相如則說:“《子虛賦》寫的不過是諸侯的事情,不算好,請允許我再寫一篇以天子游獵為主題的賦?!睗h武帝聽了很高興,沒有多久,司馬相如寫出了《上林賦》。
這兩首賦在內(nèi)容上是連接著的。大意是,楚國派一個叫“子虛”的人出使齊國。有一次齊王打獵,為炫耀自己的闊綽,把狩獵場面安排得十分宏大。然后問子虛:“楚王打獵的規(guī)模比得上我嗎?”子虛為爭回楚國的面子,把楚王打獵的排場極力瀉染了一番。
他說,楚王的獵場共有七處,光說最小的一處云夢吧,方圓就有九百里,有許多奇形怪狀的高山峻嶺。人在那里看不到完整的太陽、月亮,它們都被山峰遮住了。那里的泥土全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有的燦爛如金銀,有的閃光似龍麟。在云夢的東部,長有種類繁多的香草;南部是平原廣澤;西部有涌泉清池;北部是茂密的森林。有這上面有各種飛禽,下面有成群的走獸……,楚王打獵時,駕著由“{馬交}拉的車子,這種“{馬交}頭上長獨(dú)角,能吃虎豹。楚王的車子是用玉雕成的,車上裝飾著名貴的珍寶。楚王箭不虛發(fā),被他獵獲的野獸滿地都是,像是下了一場獸雨。子虛講了這一大通后說:“我覺得齊國實(shí)在是比不上楚國啊?!?
子虛的一番話,惹惱了旁邊的“烏有先生”,他站起來駁斥子虛:你們一個云夢有什么了不起?我們的渤海一帶,能吞下八九個云夢。在那里游獵,各種奇珍異寶,飛禽走獸,多得無法形容,就是把古時候的禹(據(jù)說能辨別九州山名、各種草木)請來,也講不完它們的名字,就是讓卨(xie寫,據(jù)說他善于計算)再生;也算不清它們的數(shù)量。
其實(shí),子虛和烏有都在任意夸口,人們后來就把虛構(gòu)的人和事叫做“子虛烏有”。
正當(dāng)子虛、烏有二位先生辯得難分難解時,又出來一個“亡是公”(就是“沒有這個人”的意思)發(fā)表意見。他說,齊、楚都不過是諸侯國而已,本應(yīng)遵守臣子規(guī)矩,卻在那里爭論游獵之事。再說即使是講排場氣派吧,你們也沒什么好夸耀的,你們還沒見過天子的上林苑呢!接著他就把上林的壯闊和天子游獵的盛況大大鋪敘了一番,比子虛烏有更不著邊際。最后話頭一轉(zhuǎn),天子在盡情玩樂一陣之后,忽覺不妥,說:“這未免太奢侈了,以后我可不再來了?!庇谑窍铝畎焉狭衷返耐恋胤纸o百姓,開倉救濟(jì)貧苦人。由此看來,齊王楚王的所作所為,不是可悲可嘆嗎?他們的地方不過千里,卻用九百里作狩獵場,土地得不到開墾,百姓得不到糧食,真是可憐。
可以看出,司馬相如的賦是有勸戒帝王注意節(jié)儉,不要沉溺于游樂的意思。但這只是在末尾說了一下,又絕無哀怨之聲。而前面大部分不惜筆墨極力夸贊皇家園圃的廣大、物產(chǎn)的富饒,對游獵場面及歌舞戲樂細(xì)為描繪,所以后人說它們是“勸百諷一”。結(jié)尾的幾句規(guī)勸之言,決不傷皇帝的面子,不用說皇帝是很愛看的。他因此一度得到了皇帝的重用。
看司馬相如的一生,他沒有做成藺相如式的人物,但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方面卻是聲名遠(yuǎn)揚(yáng)。他揉合各家之長,成為漢賦的第一人。賦的優(yōu)點(diǎn)——辭藻華麗,描寫細(xì)致,缺點(diǎn)——煩瑣冗長、堆砌詞匯,在他的作品里全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賦在他的手上趨于成熟并形成了固定的格式,以后的文人都把他看做是效法的榜樣。由于幾個皇帝的重視提倡以及司馬相如作品的影響,當(dāng)時形成了一股強(qiáng)大的寫賦之風(fēng),以致于對后代散體文、駢體文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
(富
兵)
——作文培訓(xùn),作文輔導(dǎo),提升閱讀寫作能力,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