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富英(1906一1977)
名豫升。祖籍湖北江夏(今武昌),生于北京,出身梨園世家。譚鑫培之孫,小培之子。幼承家學(xué),十二歲入富連成科班學(xué)藝,先學(xué)武生,后改老生。得蕭長華、王喜秀、雷喜福教益。1923年出科后,曾與碧云霞、雪艷琴、荀慧生、筱翠花、尚小云等合作。
1934年以后始組班領(lǐng)銜主演。
譚富英的嗓音清亮甜脆,吐字行腔不過分雕琢,不追求花哨,用氣充實,行腔一氣呵成,聽來情緒飽滿,痛快淋漓。因譚在幼年學(xué)過武生,故其在武功和身段動作上頗為靈巧、利索。例如他演出的《定軍山》一劇,不僅唱工驚人,他那穩(wěn)練的靠功和刀花動作,干凈利落,引入入勝,把一個老當(dāng)益壯的黃忠形象,演得活龍活現(xiàn)。由于他在藝術(shù)上唱做兼能,文武具備,早在三十年代初即已享名,是繼馬連良之后,成就顯著,舞臺生涯最長的“四大須生”之一。擅長劇目有《失空斬》、《戰(zhàn)太平》、《定軍山》、《桑園寄子》、《奇冤報》、《擊鼓罵曹》、《洪羊洞》、《搜孤救孤》、《四郎探母》、《桑園會》、《珠簾寨》、《打棍出箱》、《御碑亭》、《群英會》等。
作文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http://www.zequeka.cn
新中國建立后,任北京京劇團(tuán)副團(tuán)長,與馬連良、張君秋、裘盛戎合作,排演了《秦香蓮》、《趙氏孤兒》、《群英會》、《將相和》
等劇。在這些新排劇目中,從表演到唱腔,從音樂到服裝、道具,進(jìn)行了全面改革,使舞臺演出煥然一新。
——作文培訓(xùn),作文輔導(dǎo),提升閱讀寫作能力,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