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陸賈從高祖定天下,名為有口辯士,居左右,常使諸侯。及高祖時,中國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陸賈賜尉佗印,為南越王。陸生至,尉佗椎結①箕踞見陸生。陸生因說佗曰:“足下中國人,親戚昆弟墳墓在真定。今足下棄反天性,捐冠帶,欲以區(qū)區(qū)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諸侯豪杰并起,惟漢王先入關,據(jù)咸陽。項籍倍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諸侯,遂誅項羽滅之。五年之間,海內(nèi)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聞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誅暴逆,將相欲移兵而誅王;天子憐百姓新勞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稱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強于此。漢誠聞之,掘燒郡王先人冢墓,夷種宗族,使一偏將將十萬眾臨越,越則殺王已降漢,如反覆手耳?!庇谑俏举⒛缩耆黄鹱?,謝陸生曰:“居蠻夷中久,殊失禮儀?!币騿栮懮?:“我孰與蕭何、曹參、韓信賢?”陸生曰:“王似賢?!睆蛦?:“我孰與皇帝賢?”陸曰:“皇帝起豐、沛,討暴秦,誅強楚,為天下興利除害,繼五帝、三王之業(yè),統(tǒng)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里,居天下之膏腴,人眾車輿,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嘗有也。今王眾不過數(shù)十萬,皆蠻夷,踦區(qū)②山海之間,譬若漢一郡,何可乃比于漢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國,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遽不若漢!”乃大悅陸生,留與飲數(shù)月。曰:“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不聞?!标懮菸举槟显酵?,令稱臣奉漢約。歸報,高祖大悅,拜為太中大夫。
(節(jié)選自《說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趙氏。秦時已并天下。至二世時,南海尉任囂病且死,召龍川令趙佗。即被佗書,行南海尉事。囂死,佗因稍以法誅秦所置長史,以其黨為假守。秦已破滅,佗即擊并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為中國勞苦,故釋佗弗誅。漢十一年,譴陸賈因立佗為南越王。
(節(jié)選自《史記·南越前傳》)
【注】①椎結:同“椎髻”,發(fā)髻梳成一撮,形狀如椎,②踦區(qū):同“崎嶇”。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親戚昆弟墳墓在真定 親戚:父母
B.如反覆手耳 反覆:翻轉(zhuǎn)
C.人眾車輿 輿:眾多
D.政由一家 由:如同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陸生因說佗曰 / 伺者因此覺知
B.將相欲移兵而誅王 /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C.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佗因稍以法誅秦所置長史 / 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陸賈極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隨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說尉佗歸順漢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為太中大夫。
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與陸賈會面時,他舉止無禮,態(tài)度輕慢;認為自己既有將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與漢王朝分庭抗禮。
C.尉佗亦能審時度勢。他本為龍川令,受命于任囂,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亂統(tǒng)一了南越;后聽從陸賈的勸導與建議,接受朝廷封賞,臣服于漢王朝。
D.陸賈游說技巧高超。為說服尉佗,他從國力、軍事等方面分析了對方可能面臨的情勢,進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從朝廷的約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⑴今足下棄反天性,捐冠帶,欲以區(qū)區(qū)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
⑵吾不起中國,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遽不若漢!
⑶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不聞。
參考答案:
二、(33分)
4.(3分)D 5.(3分)D 6.(3分)B
7.(10分)
⑴現(xiàn)在您背棄本性,拋棄了漢人的衣帽巾帶,想要憑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漢相對抗,成為敵對國家,災禍將要降臨到您的身上了!
⑵我沒有從中原起兵,所以在這里稱王;假如我身處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漢王!
⑶南越國中沒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談,直到你來,讓我每天都能聽到過去從未聽到過的道理。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