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譯文之《論語》第十五章 衛(wèi)靈公篇(7)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The Master said, “When a man may be spoken with, not to speak to him is to err in reference to the man. When a man may not be spoken with, to speak to him is to err in reference to our words. The wise err neither in regard to their man nor to their words.”
【原文】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①;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②。知者不失人③,亦不失言?!?
【今譯】
孔子說:“可以同他談,卻不去同他談,就是失掉人才;不可以同他談,卻去同他談,就是失言。聰明的人既不失掉人才,也不失言?!?
【注釋】
①失人:失去人才。
②失言:浪費(fèi)語言。
③知者:聰明的人。
<a hrEf=http://www.zequeka.cn/miniform.html>提分快的蘇州初中作文閱讀培訓(xùn)</a>
【評點(diǎn)】
孔子的意思是:說話要注意對象選擇,注意時(shí)機(jī),可以和應(yīng)該對這個人說你卻沒說,是錯過了說話的機(jī)會,失去了可以和應(yīng)該對話的人,即“失人”;要說的話不宜同這個人說,不應(yīng)該讓這個人知道,你卻冒失地對他講了,是選錯了說話對象,說了不該說的話,即“失言”?!笆恕焙汀笆а浴倍际遣幻髦堑?。明智者,應(yīng)既不失“人”,也不失“言”?!胺耆酥徽f三分話,莫可全拋一片心”,錯在不分對象。對誠信的人不講心里話,怎能以心換心,赤誠相待?對可靠的人,說話遮遮掩掩,怎能給人以信任感,又怎能辦成事?這不就是“失人”嗎?對品質(zhì)惡劣,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人,不加防范,把不該說的話說給他聽,成為他日后整人的把柄,真正成為“禍從口出”,這不就是“失言”嗎?還有一些情況,如有人聽不進(jìn)別人的勸告,自以為是;或鉆牛角尖而不能自拔,或趾高氣揚(yáng)不可一世,或品質(zhì)惡劣而不愿改悔。如果真的碰到這種情況,最好是不必講話。不過,這樣的人若是自己的朋友,或是同事、同志,總要作些勸說。青少年是成長時(shí)期,有時(shí)候有些缺點(diǎn),不要輕率視為“不可與言”的人。
《名著譯文:《論語》中英文版之衛(wèi)靈公篇4》添加時(shí)間:2024-12-14;更新時(shí)間: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