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蟬
劉欣妍
“知了,知了,知了?!痹谙奶斓奈绾?,我常見這首交響曲,它的作曲家就是蟬。
它穿著一身黑色的鎧甲,在夏日的午后,它會把吸管似的嘴叉入樹桿中,兩只透明的翅膀。在陽光下一閃一閃,上面的條紋如同公主的裙擺花邊,兩只大大的復(fù)眼如同一顆寶石,寫著對這個世界的好奇。
我聽爸爸說過一個與蟬有關(guān)的傳說,在以前人們認(rèn)為蟬是人們死去后靈魂的化身,于是人們會在死去的君王高官嘴中含一塊用玉石精雕細(xì)鑿而成的蟬,那蟬是那么的活靈活現(xiàn),好似一碰就會飛走一樣。
蟬的皮膚就更是好看了,身上的花紋清清楚,就腿上的每一根毛,頭上的復(fù)眼也一清二楚,是那么的美麗。
蟬在地下呆那么久,只為把最動聽的樂曲贈給人類,它們在樹上深情的高歌一首,只將自己的后代傳下去。
正如唐代的大臣虞世南所說:“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煙,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出自《蟬》它是那么的自信。
即使它會在不久后死去,即使它在地下那多年只為這一件事。即使它看不見自己的孩子成長,但他還是去做了,它無私的為自己的后代付出了生命。
它是那么自信,那么高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