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芳(麒麟童)
1954年的春節(jié)前后,唐韻笙先生攜小組來沈陽,在北市劇場(原共益舞臺)與沈陽京劇團合作演出。其間唐先生打算同沈陽京劇團合作重排他在上海根據(jù)《水滸傳》以及傳統(tǒng)劇目整理改編演出的《插翅虎雷橫》,劇中除唐先生飾演的雷橫是主要角色外,還有一個相對主要的配角就是以老旦應工的雷母。因劇中"雷橫游街"一場里有雷橫攙扶老母做的一系列較為復雜的身段表演。當時唐先生的小組里沒有老旦,而沈陽市京劇團里的老旦演員任淑元那時已經(jīng)足六十多歲了,自然要在繁復的做、表方面受到年齡和體力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唐先生便對我說:"麟童,你給我扮個老旦吧。"聽了先生的話我心里便犯了難,因為一方面我當時只有二十四五歲,不但年齡小,而且經(jīng)驗不足,水平也很低,跟大名鼎鼎的唐韻笙同臺,尤其是相對重要的配角,我心里本來就沒把握;另外更重要的一方面,我學的、演的都是老生戲,從沒來過老旦,沒有這方面的積累,怎能給唐先生配戲呢?先生見我有心事,便問是否有顧慮。我只好以實相告,先生聽后爽朗地笑了起來說:"我當為什么,不要緊,我給你'說'!"果然,在排戲和業(yè)余時間,先生便從腳步開始給我"說"起了老旦,經(jīng)過先生悉心傳授,我也基本上掌握了這出戲的演法。等到演出化妝我早早包上了頭,穿好了行頭候場。然而當先生看到我的扮相時,卻覺得有點別扭,可一時間又說不上來是哪扮錯了。看來看去,先生終于發(fā)現(xiàn)了別扭的根源,便笑著對我說:"你怎么搞的?你扮老旦包頭怎么把耳朵落在外邊啦!"我照鏡子一看,果然一對耳朵非常明顯地"支"在外面。見此情景我也不禁啞然失笑。
作文網(wǎng)推薦,<a http://www.zequeka.cn>易優(yōu)作文網(wǎng)</a>,中小學生學語文閱讀寫作的好幫手
首次反串老旦的失誤,使我以后對舞臺演出格外留心。無論生、旦、凈、丑,不管臺前幕后、扮戲演出,只要有機會和條件我都加以注意和留心,今天想起來這個并不算壞的習慣還是45年前唐韻笙先生提示和幫助我才得以養(yǎng)成的呢!
1958年重排《十二真人斗太子》,唐先生飾殷郊。這是一出連臺本戲,唱、念、做、打都很繁重,上座率很高。而那時先生已然56歲,一人演到底有些乏累。唐先生又有意讓我演A、B組里的B角殷郊。一開始我還以為先生開玩笑,因為當時在沈陽市京劇團里比我年齡大、資慶深、水平高的同行演員還有不少。再說盡管是B角,但殷郊仍然是主要角色,跟上次反串的配角老旦根本是兩回事。不想先生卻認真起來,最后依然說定由唐先生一招一式、一字一腔甚至包括場面完完整整地給我"說"了一出《十二真人斗太子》。應該說,我當時的演出不管在任何方面都無法與先生相比,但通過先生手把手地教授卻使我無形中學到很多在前臺學不到的知識和技巧要領(lǐng),尤其是被他人視之為可觀而不可習的"唐派"藝術(shù)。事后代才漸漸領(lǐng)悟唐先生的用意:先生哪里只是讓我單純地給他配戲,分明是通過這樣的形式來有意地傳授他具有個性的藝術(shù)。 易優(yōu)作文批改系統(tǒng),易優(yōu)作文批改、易優(yōu)作文點評 <a href=http://www.zequeka.cn/jiaoshoulanmu/>易優(yōu)作文批改</A>
遺憾的是,后來我并沒有再次演出過唐先生親授的這出《十二真人斗太子》,但我通過這出戲?qū)W到的唐派藝術(shù)的精髓使我受用至今。而先生熱心提攜、關(guān)愛后輩的高尚藝德,更是令我沒齒難忘。
——作文培訓,作文輔導,提升閱讀寫作能力,就來易優(yōu)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