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譯文欣賞之《論語》
第十五章 衛(wèi)靈公篇(11)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Yan Yuan asked how the government of a country should be administered.
The Master said, “Follow the seasons of Xia. Ride in the state carriage of Yin. Wear the ceremonial cap of Zhou. Let the music be the Shao with its pantomimes. Banish the songs of Zheng, and keep far from specious talkers. The songs of Zheng are licentious; specious talkers are dangerous.”
【原文】
顏淵問為邦①,子曰:“行夏之時②,乘殷之輅③,服周之冕④,樂則《韶》、《舞》⑤。放鄭聲⑥,遠佞人⑦。鄭聲淫,佞人殆⑧?!?
【今譯】
顏回詢問如何治理國家??鬃诱f:“實行夏代的歷法,乘坐殷代的車輛,穿戴周代的禮服,樂舞則用《韶》和《舞》;禁絕鄭地的樂曲,疏遠奸佞的小人。鄭地的樂曲淫蕩,奸佞的小人危險?!?
<a hRef=http://www.zequeka.cn/miNifoRm.html>蘇州小學生作文培訓</a>
【注釋】
①為邦:治理國家。
②時:歷法。
③輅(lù):古代的大車。
④冕(miàn):帽子。
⑤《韶》:舜時的音樂?!段琛吠段洹?,是周代武王的音樂。
⑥放:排斥,禁止。
⑦遠:疏遠,作動詞用。佞人:花言巧語的小人。
⑧殆:危險。
【評點】
此章是說,治理國家應該吸取前人的長處,杜絕導致邪惡的苗頭。在具體治理中,孔子提出了禮樂制度上的四件事。他主張采用夏代的歷法,因為夏歷有利于指導農業(yè)生產;他主張乘坐殷商時的那種車子,因為這種車子比較質樸;他主張戴周代的禮帽,因為這種禮帽款式華美,戴上它更顯得莊重;他主張音樂采用《韶》、《武》,因為前者盡善盡美,后者雖未盡善也達到盡美。他主張不用的是鄭國的音樂和花言巧語的小人,因為鄭國的音樂浮靡淫穢,花言巧語的人危險。采取的態(tài)度:對前者要禁絕,對后者要疏遠。由此看來,孔子對歷史文化遺產并非兼收并蓄,而是有揚有棄,擇善而從,這很值得我們借鑒。
《名著譯文:《論語》中英文版之衛(wèi)靈公篇8》添加時間:2024-12-14;更新時間: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