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內(nèi)閱讀。
但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并且嫌惡他,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時大概十歲內(nèi)外罷,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他的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見他了,但記得曾見他在后園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去,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fā)現(xiàn)了他。他向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大方凳旁靠著一個胡蝶風箏的竹骨,還沒有糊上紙,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輪,正用紅紙條裝飾著,將要完工了。我在破獲秘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的瞞了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我即刻伸手抓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上,踏扁了。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里。后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
然而我的懲罰終于輪到了,在我們離別得很久之后,我已經(jīng)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qū)τ诰竦呐皻⒌倪@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了。
1.作者為什么千方百計地阻止小兄弟放風箏?為什么后來又稱之為“精神虐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語段中找出描寫小兄弟觀望他人放風箏的語句,指出其中用到了那些描寫方法。前兩節(jié)文字中作者為我們勾畫了一個什么樣的兒童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指什么?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恍然大悟似的”,文中的“我”悟到了什么?與后文哪個詞語相照應(yī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即刻伸手抓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上,踏扁了”一句中的“擲”、“踏”能否改成“扔”和“踩”?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畫線句巾的“鉛塊”這一比喻寫出了“我”怎樣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讀到相關(guān)的書籍,改正以往錯誤的觀點,這不是很好的事嗎?為什么作者不說“有幸”而說“不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作者認為放風箏是沒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后來偶爾看到一本外國講論兒童的書,知道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明白游戲之于兒童的意義而醒悟過來。
2.第一段倒數(shù)第二、三句,用到動作、神態(tài)描寫??坍嬃颂煺?、活潑、聰明、瘦弱而又極喜愛風箏、有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兒童形象。
3.這一幕是指“我”不允許小兄弟放風箏,發(fā)現(xiàn)他偷做風箏,氣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風箏抓斷了,踏扁了。
4.悟到了小兄弟拾枯竹一定是在做風箏。與后文的“果然”一詞照應(yīng),“果然”表示不出所料,被“我”猜中的意思。
5.不能?!叭印?、“踩”這兩個詞語不足以表現(xiàn) “我”當時狂怒的心情。
6.極度后悔、內(nèi)疚、自責,感到萬分沉重。
7.“不幸”突出“我”良心遭受到譴責,心靈受到懲罰的沉重的心情,這又哪里是幸運的事呢。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