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久久,亚洲乱亚洲乱妇22p,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題庫 > 九年級語文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題試題匯總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題試題匯總


來源:易優(yōu)悅讀  糾錯
2024-09-19

Word格式下載

全文15100字

蘇州小學語文培訓,蘇州中考語文培訓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題試題匯總


語文試卷分類大匯編:文言文閱讀專題

安徽省

馬 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5.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一食或盡粟一石 或: (2)才美不外見 見:

(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等: (4)安求其能千里 安: “易優(yōu)閱讀寶”,中小學生語文題庫,語文成績提升就是快。

(5)執(zhí)策而臨之 執(zhí):

16.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17.從文中看,千里馬遇不到伯樂,它們有著怎樣的命運? (3分)

18.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 (3分)

福州

(一)閱讀《送東陽馬生序》選段,完成10~14題。(15分)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易優(yōu)閱讀寶”,中小學生語文題庫,語文成績提升就是快。

10.請用“/”標示下列語句的句中語意停頓。(每句標一處)(2分)

(1)媵 人 持 湯 沃灌 (2)腰白 玉 之 環(huán)

1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4分)

(1)同舍生皆被綺繡( ) (2)主人日再食( )

(3)右備容臭( ) (4)缊袍敝衣( )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

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

13.選段依次從□、住、食、□四方面寫出了求學的□□情形,但這些之所以未動搖的求學意志,那是“ ”。(最后一處用原文語句回答)(4分)

【材料鏈接】

以下是《送東陽馬生序》刪節(jié)內(nèi)容的部分譯文:

(馬生)等太學生們在太學學習,朝廷每天供給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來,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誦讀詩書,有司業(yè)、博士做他們的老師,凡是應該有的書都集中在這里……

易優(yōu)語文培訓,(TeL:181-1815-9898)蘇州閱讀寫作同步提升



14.由鏈接的材料可以看出,馬生的學習條件十分優(yōu)越,那么,作者把自己“勤且艱”的求學經(jīng)歷告訴他有何用意?(3分)

(一)10.(1)媵人/持湯沃灌(2)腰/白玉之環(huán)(2分,每小題1分)

11.(1)通“披”,這里是穿的意思 (2)每天 &nbs

p; (3)氣味,這里指香氣 (4)破(4分,每小題1分)

12.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

13.行(走) 衣(穿) 艱苦(艱難) 以中有足樂者(4分,每處1分)

14.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勉勵馬生要珍惜眼前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以讀書為樂,勤奮學習。(3分,意思對或言之有理均可)

蘭州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10-14題。(15分)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并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籍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蹦嗽p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xiāng),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铚、酂、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shù)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zhàn)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jù)陳。數(shù)日,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标惿婺肆橥?,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蘇州易優(yōu)吳老師中考語文提分班(TEL:181-1815-9898)有趣、有用、提分快


(節(jié)選自《陳涉世家》)

10.用“/”給文中畫線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只劃三處)。(3分)

乃 令 符 離 人 葛 嬰 將 兵 徇 蘄 以東

1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2分)

(1)吳廣素愛人 素: (2)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身: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3.這段文字首先敘述了發(fā)動起義的情形。下列選項中能正確概括其步驟的三個關鍵詞是( )(3分)

A.并殺兩尉 失期當斬 攻大澤鄉(xiāng) B.激怒其眾 召令徒屬 攻大澤鄉(xiāng)

C.并殺兩尉 召令徒屬 為壇而盟 D.激怒其眾 皆已失期 為壇而盟

14.陳勝、吳廣起義提出了“詐稱公子扶蘇、項燕”的策略,從而掌握了民心動向,請概括出這一策略的效果是從哪兩個方面得到證明的。(4分)

(三)閱讀《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一文,完成15-16題。(5分)

“易優(yōu)閱讀寶”,中小學生語文題庫,語文成績提升就是快。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15.下列句子中“與”的意思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3分)

A.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呼爾而與之

C.吾誰與歸 D.吾與徐公孰美

16.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境?(2分)

10.(3分)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

11.(2分)(1)向來,一向 (2)親自,親身

12.(3分)可是戍守邊塞的人十個中也得死去六七個。(譯出大意2分,關鍵詞“十六七”1分) 蘇州易優(yōu)吳老師初中語文高效提分(Tel:181-1815-9898)

13.(3分)C

14.(4分)起義隊伍迅速發(fā)展并建立張楚政權;各郡縣紛紛舉事響應陳涉。

(三)(5分)

15.(3分)B

16.(2分)在自由活潑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悅。(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廣東

出師表

諸葛亮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諱、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qū)?,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日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語文提分好幫手,易優(yōu)語文題庫 https://cs.euzW.net


>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宜付有司論其刑賞/與臣論此事

B.親賢臣,遠小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C.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蘇州易優(yōu)吳老師初中語文高效提分(Tel:181-1815-9898)

D.不宜偏私/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8.從選文中看出諸葛亮對后主有兩方面的擔憂:一是刑賞偏私,使“口口口口”;二是“口口口,口口口”。(用原文詞句回答)(3分)

9.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在執(zhí)法方面,諸葛亮主張懲罰“作奸犯科者”,獎賞“為忠善者”。

B.作者列舉宮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誠,希望后主廣開言路。

C.選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靈”,意在勸勉后主親賢遠佞,使?jié)h室興隆。

D.作者在文末敘寫個人經(jīng)歷,是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6 3 D

7 3 因為這件事,(我)非常感激,于是答應先帝(為他)奔走效勞(“由是”

1分;“驅(qū)馳”1分;語意連貫1分)

8 3 內(nèi)外異法(1分) 親小人,遠賢臣(2分)

9 3 B

言默戒

楊時

鄰之人有雞夜嗚,惡其不祥,烹之。越數(shù)日,一雞旦而不鳴,又烹之。已而謂予日:“吾家之雞或夜鳴,或旦而不鳴,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雞鳴能不祥于人歟?其自為不祥而已?;蛞锅Q,鳴之非其時也;旦而不鳴,不嗚非其時也,則自為不

祥而取烹也,人何與焉?若夫時然后鳴,則人將賴汝以時夜①也,孰從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異此?未可言而言,與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禍也。故書之以為言默戒?!?

【注】①時夜:司夜,指打鳴報曉。時,掌管。

1.解釋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或旦而不鳴 或:-

(2)皆足取禍也 取:_ ___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夫雞鳴能不祥于人歟?其自為不祥而已。

3.作者為什么認為雞“鳴”與“不鳴”都是“自為不祥”?(2分)

4.鄰人烹雞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3分)

附加題 10分

1 2分 (1)有的 (2)招致

2 3分 雞打鳴能對人不吉祥嗎?只不過它們自作不吉祥罷了。

3 2分 當鳴不鳴,不當鳴而鳴都是不合時宜的。(或:“夜鳴,鳴之非其時也;

旦而不鳴,不鳴非其時也”)

4 3分 該說不說和不該說而說,都會招致災禍,說話做事要適宜。

參考譯文:

鄰人有一只雞在夜里打鳴,厭惡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過了幾天,另一只雞天亮了卻不打鳴,便又把它烹吃了。過后(他)對我說:“我家的雞有的夜里打鳴,有的早晨卻不打鳴,對這種不吉祥怎么辦?”我告訴他說:“雞打鳴能對人不吉祥嗎?只不過它們自作不吉祥罷了。有的夜里打鳴,鳴得不是時候;早晨不打鳴,不打鳴也不是時候,那是它們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相關昵?如果它們按時打鳴,那么人將靠他們報曉,誰還會烹吃它們呢?”我又想

到:人的發(fā)言與沉默和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發(fā)言而發(fā)言,同應當發(fā)言而不發(fā)言,都足以招致災禍啊。所以寫

安順

(一)閱讀文言文《 岳陽樓記》 (節(jié)選),完成第10——14 題。(16 分)

①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②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喂,山岳潛形;商旅不行,墻傾揖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③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壁,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④ 咦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乎?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嗯!微斯人,吾誰與歸?

10 、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意思。(4 分)

① 薄暮冥冥 薄: ② 去國懷鄉(xiāng) 去:

③ 春和景明 景: ④ 長煙一空 一:

11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4 分)

①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譯文::

②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譯文:

12 、“是進亦憂,退亦憂”中的“進”和“退”分別指什么?( 2 分)

答:

13 、請寫出選文中具體體現(xiàn)“二者之為”的兩個短語,并說出“二者之為”所表現(xiàn)的胸懷與古仁人有何不同?(用原文回答)( 3 分)

答:

14 、請結(jié)合選段內(nèi)容,簡要分析第② ③ 兩段對第④ 段的作用。(3 分)

答:

10、1迫近 2離開 3日光 4全

11、1譯文:(他們)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怎能一樣呢?

2譯文:水面上浮動的月光閃著金色,(而在無風時)靜靜的月影卻像一塊沉在水中的碧玉。

12、答:“進”是指居廟堂之高,通俗一點就是說在朝廷上做官?!巴恕笔侵柑幗h,通俗一點即是說不在朝廷上做官,隱退江湖。

13、“憂讒畏譏”和“寵辱偕忘” 二者之為:“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被蛘摺靶臅缟疋?,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23段緊扣上文的“異”字細致地描繪了“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這陰晴兩種景象以及遷客騷人由此產(chǎn)生的憂、喜兩種覽物之情。這兩段描寫為第4段的議論奠定基礎。

銅仁閱讀《出師表》節(jié)選,按要求回答問題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④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8、下面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愿陛下托臣以討賊

興復之效(效:任務)

B、臨表涕零(涕:鼻涕)

C、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從那時以來)

D、猥自枉屈(猥:辱,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9、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B、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當世之事

C、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顧野有麥場

D、何陋之有 策之不以其道

10、下面對選文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①段先自敘本志,表明自己“布衣”身份,為下文寫“先帝不以臣卑鄙”作鋪墊。

B、第②段一個“當”字引出六個四字句,以磅礴的氣勢指出這次“出師”的戰(zhàn)略目標,使后主深信伐魏之事勢在必行。

C、③④兩個自然段點明全篇主旨,闡述了修明內(nèi)政與北伐勝利的關系。

D、選文以議論為主而輔之以敘事、描寫、說明,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

第II卷(共120分)

一、(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3分)





(2)庶竭駑鈍,攘除奸兇。(3分)



8、B 9、A 10、D

第II卷(120分)

11、3分(1)在兵敗之時委臣以重任,在危難之際奉旨執(zhí)行使命。

3分(2)讓我竭盡自己平庸的才智,鏟除奸邪兇頑的敵人。

河北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9~ 13題。(14分)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仿佛若有光。便合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吁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女。外人。黃發(fā)垂量,并怕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間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

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乙】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少負“氣節(jié),沉厚寡言。天資敏悟,強“記書傳,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吳兵法。家貧,拾薪為燭,誦習達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學射于周同”。同射三夾“,皆中的”,以示飛。飛引弓一發(fā),破其害“;再發(fā),又中。同大驚,以所受良弓贈之。飛由是益自練習,盡得同術。

①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②負:具有。③強:擅長于。④斤:在這里表示弓的強度的單位。⑤周同:人名,擅長射箭。⑥矢:箭。⑦的:箭靶的中心。⑧筈(kuó):箭的尾部。

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2分)

(1)余人各復延至其家延:.

(2)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未冠:

10.跟例句中的“與”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2分)………………【 】

例句:率妻子邑人來止匕絕境,不復出焉,速與外人間隔。

A.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馬說》)

B.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以魚我所欲也》)

C.似與游者相樂。 (《小石潭記》

D.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出師表》)

1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以分)

(1)此人—一為具言所聞,旨嘆惋。

譯文:

(2)飛由是蓋自練習,盡得同術。

譯文:

12.選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諧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用自己的話概括。門分)

答:

13.選文乙是從哪兩個方面來表現(xiàn)岳飛年少有志的?門分)

答:

9.(1)邀請(2)沒有成年

10.B

11.(1)這個人(漁人)詳細地介紹了自己所聽到(知道)的事,聽的人都長嘆表示惋惜。(2)岳飛因此更加刻苦訓練,全部掌握了周同的射箭技術。

12.環(huán)境優(yōu)美;生活愉快;民風淳樸;社會安定。

13.刻苦讀書;苦練射箭。

承德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題。(13分)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節(jié)選自《滿井游記》)

【乙】上問魏征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昔堯清問下民,故有苗①之惡得以上聞;舜明四月,達四聰,故共、鯀、歡兜②不能蔽也。秦二世偏趙高,以成望夷之禍;梁武帝偏信朱異,以取臺城之辱;隋煬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閣之變。是故人君兼聽廣納則貴臣不得擁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鄙显?:“善?!?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

【注釋】①有苗:古代少數(shù)民族部落,在今長江中下游一帶。②共、鯀、歡兜:指上古傳說中的共工、姒鯀、歡兜,都為劣臣。

10.下列句子中的“而”與例句中的“而”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A.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B.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記》) D.濯清漣而不妖(《愛蓮說》)

11.解釋下列加著重號的詞語。(2分)

(1)娟然如拭 娟然:

(2)上曰:“善。” 善:

12.請給文中畫線的句子加上標點。(1分)

是 故 人 君 兼 聽 廣 納 則 貴 臣 不 得擁 蔽 而 下 情 得 以上 通 也。

1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

(1)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

譯文:

(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譯文:

14.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向后主提出了“開張圣聽,察納雅言”等治國方略,魏征在【乙】文中向唐太宗李世民提出了什么建議?這個觀點對你有什么啟示?(4分)

[三](15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 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5.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思而不學則殆 (2)學而不厭 (3)不憤不啟

16.下列各組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人不知而不慍 擇其善者而從之 B.可以為師矣 可以一戰(zhàn)

C.必有我?guī)熝?不可褻玩焉 D.有朋自遠方來 自三峽七百里中

17.下面句子省略成分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2分)

A.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B.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C.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D.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18.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一句翻譯成白話文。(2分)

19.用原文填空。(2分)

(1)為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教師應抓住恰當時機進行開導,正如文中所說:“ , ?!?

(2)從文中任選一則表明學習態(tài)度的句子寫在下面: 。
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8.(2分)指出與“咨臣以當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義相同的一

項。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C.以傷先帝之明

D.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9.(2分)指出下面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A.今安在(哪里)

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見識短淺)C.躬耕于南陽(身體彎曲)

D.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奔走效勞)

10.(2分)請你賞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中動詞的妙處。

11.(2分)誦讀下面句子,請分別用“/”把句中一處主要停頓標示出來。

①直掛云帆濟滄海②奉命于危難之間

12.(2分)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13.(2分)請你用成語或俗語寫出《行路難》和《出師表》中隱含的典故(各寫一個即可)。

8.B

9.C

10.停、投、拔、顧一連串的四個動詞形象地寫出了詩人理想不能實現(xiàn),內(nèi)心苦悶、壓抑 的心情。

11.①直掛云帆/濟滄海②奉命于/危難之間

12.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盡忠于陛下的職責本分。

13.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乘風破浪三顧茅廬、鞠躬盡瘁(各說一個即可)

武漢

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8-10題。

是儀字子羽,北海營陵人也。孫權承攝①大業(yè),優(yōu)文②征儀。呂蒙圖襲關羽,權以問儀,儀善其計,勸權聽之。從討羽,拜忠義校尉。既定荊州,都武昌,拜裨將軍,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復授兵,儀自以非才,固辭不受。黃武③中,遣儀之皖④就將軍劉邵,欲誘致曹休。休到,大破之,遷偏將軍。

大駕東遷,使儀輔太子。后從太子還建業(yè)。典校郎呂壹誣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謗訕國政,權怒,收嘉系獄,悉驗問。時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聞之,儀獨云無聞。于是見窮詰累日,詔旨轉(zhuǎn)厲,群臣為之屏息。儀對曰:“今刀鋸已在臣頸,臣何敢為嘉隱諱,自取夷滅,為不忠之鬼!”據(jù)實答問。權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儀不治產(chǎn)業(yè),不受施惠,為屋舍財足自容。鄰家有起大宅者,權出望見,問起大室者誰,左右對曰:“似是儀家也。”權曰:“儀儉,必非也?!眴柟?。

是儀時時有所進達⑤,未嘗言人之短。事國數(shù)十年,未嘗有過。

(選自《三國志·是儀胡綜傳第十七》,有刪改。)

【注釋】①承攝:繼承掌管。②優(yōu)文:意思是專門下文,給是儀優(yōu)厚的待遇。③黃武:年號。④皖:地名。下文“建業(yè)”也是地名。⑤進達:舉薦人才。

8.對下面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既定荊州,都武昌 既:既然

B.后從太子還建業(yè) 從:跟從,跟隨

C.權遂舍之 遂:于是

D.左右對曰:“似是儀家也?!?左右:身邊的人,近臣

9.下面語句中加點的“之”與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休到,大破之

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吾欲之南海

D.彼竭我盈,故克之

10.下面對原文相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儀被派遣到皖縣見將軍劉邵,準備引曹休出戰(zhàn)。

B.當眾官因害怕呂壹而誣蔑刁嘉誹謗國政時,是儀不畏權勢,堅守自己做人的原則。

C.是儀置辦家產(chǎn)私業(yè),擁有一棟大宅,從不接受別人的施舍惠賜。

D.是儀經(jīng)常舉薦人才,勤政為國數(shù)十年,不曾有過失。

第Ⅱ卷(非選擇題 90分)

四、(14分)

11.請把第三大題文言語段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每小題3分)

(1)儀自以非才,固辭不受。

(2)權以問儀,儀善其計,勸權聽之。

8.A9.D10.C

非選擇題:

11.(1)是儀自己認為沒有才能,堅決推辭而沒有接受。

(2)孫權把(呂蒙圖襲關羽)這件事拿來問是儀,是儀認為這個計謀很好,就勸孫權聽他的。

襄陽

(二)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12-16題。(10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別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禹鎘《陋室銘》

[乙]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運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愛蓮說》

1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玢)

(1)淡笑有鴻儒 (2)花之隱逸者也

1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何陋之有 水陸草木之花

B.有仙則名 名之者誰

C.濯清漣而不妖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D.陶后鮮有聞 芳草鮮美

14.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5.文章的寫法是為表情達意服務的。甲、乙兩文都采用了 的寫法,甲文通過為陋室作銘表明自己的抱負和情操,乙文則通過 表達自已的節(jié)操,兩文都寫得較含蓄。(2分)

16.兩篇名文,文字優(yōu)美,意味深遠。請說說甲、乙兩文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2分)

宜昌

一、領會杉樹之直節(jié),仰慕君子之德行(16分)

南康直節(jié)堂記

◆蘇 轍

南康太守聽事之東,有堂曰“直節(jié)”,朝請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長短巨細若一直如引繩高三尋而后枝葉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凜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長劍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杉之陰,府史之所蹲伏,而簿書之所填委①。君見而憐之,作堂而以“直節(jié)”命焉。

徐君溫良泛愛,所居以循吏②稱,不為皦察之政③,而行不失于直。觀其所說④,而其為人可得也。堂成,君與客飲于堂上??妥矶柙?:“吾欲為曲⑤,為曲必屈,曲可為乎?吾欲為直,為直必折,直可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葉,安而不危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廬山之民,升堂見杉,懷思其人,其無已乎?”歌闋而罷。

元豐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蘇轍記。

(節(jié)選自《欒城集》)

【注釋】①填委:堆放。②循吏:奉公守法。③皦察之政:皦(jiǎo):白、明亮。嚴明苛刻的政令。④說:同“悅”,喜歡。⑤曲:彎曲,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

6.請結(jié)合你所學過的文言文,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揭( ) 陰( ) 柯( ) 安( )

7.請在原文中另找一個與例句中加點“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例句:朝請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

答句: 。

8.請用/為下邊的文言句子斷句。(2分)

庭有八杉長短巨細若一直如引繩高三尋而后枝葉附之。

9.翻譯下邊的文言語句。(2分)

吾欲為直,為直必折,直可為乎?

10.本文由樹及人,相映成趣。請用文中的兩個字來準確概括杉樹與徐君的共同點。(2分)

11.徐君一生被人所稱道的德行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摘錄原文作答。(2分)

12.積累鏈接:荷蓮雖小,卻也有著與杉樹同樣的品性。請默寫出周敦頤 《愛蓮說》中“蓮”與“杉”品性相近的四句話(計16個字)。(2分)

連云港

(二)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9—12題。(15分)

【甲】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蓖跻曣套釉?:“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壽宮,睹長年負薪者,而有饑色。公悲之,喟然嘆曰:“令吏養(yǎng)之!”晏子曰:“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君愛老而恩無所不逮①治國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見賢以樂賢,見不肖以哀不肖。今請求老弱之不養(yǎng),鰥寡②之無室者,論而共秩焉?!惫?:“諾?!庇谑抢先跤叙B(yǎng),鰥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釋:①逮:到。②鰥寡:老而無偶的男女。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

A.齊人也,坐盜/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B. 齊人固善盜乎/是可謂善學者矣

C.水土異也/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D. 公悲之,喟然嘆曰/余悲之,且曰

10.用斜線(/)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只限兩處。(2分)*copoyright:x,k,100.com*

君愛老而恩無所不逮治國之本也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6分)

(1)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2)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

12.根據(jù)甲乙兩文,你認為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4分)

9.(3分)A(A犯罪/同“座”;B擅長、善于;C不同;D同情、憐憫)

10.(2分)君愛老 / 而恩無所不逮 / 治國之本也(每處1分)

11.(6分)

(1)(3分)只是葉子的形

狀相像,它們果實的味道不同。(關鍵點:“徒”、其實”)

(2)(3分)我聽說,喜好賢能的人,憐憫不幸的人,這是執(zhí)掌國家的根本啊。(關鍵點:“樂”、哀”、判斷句

12.(4分)晏子是一個機智善辯、能維護國家尊嚴(2分)和關愛百姓、關注民生的人(2分)。

鹽城

(二)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10-13題。(15分)

[甲]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⑴環(huán)滁皆山也 環(huán): ▲

⑵林壑尤美 尤: ▲

⑶山行六七里 山: ▲

⑷飲少輒醉 輒: ▲

11.翻譯文中畫線語句。(4分)

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⑵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乙]楊萬里①為人剛而偏。韓侂胄②用事,欲網(wǎng)羅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嘗筑南園。屬萬里為之記,許以掖垣③。萬里曰:“官可棄,記不作也?!眮腚许?,改命他人。臥家十五年,皆其柄國④之日也。侂胄專僭⑤日益甚,萬里憂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憂國也,凡?、蘩糁畧髸r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⑦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萬里慟哭失聲,亟呼紙書曰:“韓侂胄奸臣,專權無上,動兵殘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⑧,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又書十四言別妻子,筆落而逝。 (節(jié)選自《宋史?楊萬里傳》)

[注釋]①楊萬里:南宋著名詩人,力主抗金。②韓侂(tuō)胄:南宋大臣。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國:掌管國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 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輕人。⑧吾頭顱如許:意為我頭發(fā)已白,年已老。

12.下列選項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臥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語“楊萬里”。

B.文中畫線句的朗讀停頓可標注為“萬里憂憤 / 怏怏成疾”。

C.“謀鋮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釋為“國家”。

D.“又書十四言別妻子”意為“又寫下了十四句話告別妻子”。

13.乙文主要寫了楊萬里的哪些事情?這些事情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品質(zhì)?



10.⑴環(huán)繞 ⑵特別(尤其)

⑶在山上(沿著山路) ⑷就

11.⑴遠遠望去,那草木繁茂幽深秀麗的地方,是瑯琊山。⑵給它命名的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的。

12.D

13.事情:⑴楊萬里不為韓侂胄南園作記;⑵楊萬里因韓侂胄“專僭日益甚”憂憤成疾;⑶楊萬里因韓侂胄“用兵事”慟器失聲而死。(答出其中兩件即可)

品質(zhì):剛正不阿、憂國憂民。

江西

(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題。(10分)

解元,字善長,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鑠人,垂手過膝,能百步穿楊葉,號“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卻行②。嘗乘駿馬馳突賊陣,往返如飛。

初,起兵保安軍德清砦③,積功授青澗都虞侯。建炎三年,詔隸韓世忠,擢⑤偏將軍。世忠出下邳,聞金人大至,眾心搖愕。世忠憂之。元便領二十騎游擊,俘其生口,備悉敵情。俄而復出,敵騎數(shù)千四面集,元擲身陷陣,左右鶻擊⑥,大呼,聲振刀甲。一大酋驚,墜馬走,眾懼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門宣贊舍人。

(節(jié)選自解縉《太原王傳》)

【注釋】①由基:即養(yǎng)由基,春秋時楚人,善射。②卻行:倒退而行。③保安軍德清砦:與下文“下邳”,均為地名。④清澗都虞侯:與下文“偏將軍”“閤門宣贊舍人”,均為官名。⑤擢:提拔。⑥鶻擊:像鶻一樣猛擊。鶻:鷙鳥。

11.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只劃一處)(1分)

敵 騎 數(shù) 千 四 面 集

1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3分)

(1)優(yōu)( ) (2)備( ) (3)遁( )

13.說說“聞金人大至,眾心搖愕”的意思。(2分)

14.《口技》中寫賓客“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是通過側(cè)面描寫表現(xiàn)口技人技藝高超。請找出選文中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15.為了突顯人物形象,選文主要寫了解元的哪兩個特點?請用自己的話概括。(2分)

11.敵騎數(shù)千/四面集(1分)

12.(1)以……為憂,感到擔憂(1分) (2)詳細,詳盡(1分) (3)逃跑(1分)

13.(士兵們)聽說金兵大隊人馬逼近,驚訝不已,軍心動搖。(2分)

14.一大酋驚,墜馬走,眾懼辟易遁去。(2分)

15.力大無比,本領高強(1分);智勇雙全,戰(zhàn)功卓著(1分)。

南昌

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2-15題。(10分)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shù)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 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

12.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人物略不相睹(一點兒) B.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善于)

C.隨波而逝(消失) D.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高)

13.下列與“溯迎而上”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廣起,奪而殺尉 B.而山不加增

C.泉香而酒洌 D.忽有一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

1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這句話。(2分)

15.概括選文中描寫浙江之潮的幾個場面,并說說寫法上有什么特點。(4分)

12.C(2分)

13.D(2分)

14.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間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2分)

15.水軍演習(1分)、弄弄潮表演(1分)、觀潮情景(1分);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1分)

濱州

(二)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回答文后問題。(10分)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天大寒,觀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了不敢銷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節(jié)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乙】宋濂嘗與客飲,帝①密使人偵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zhuàn)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②欺。”間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帝問其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選自《明史·宋濂傳》)

注釋: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稱。

9.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標兩處)(2分)

錄 畢 走 送 了 不 敢 銷 逾 約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余幼時即嗜學 嗜:

(2)弗之怠 弗:

(3)宋濂嘗與客飲 嘗:

(4)間問群臣臧否 臧:

11.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2)誠然,卿不朕欺。

12.【甲】文段在讀書方面給我們的啟示是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給我們的啟示是 。(2分)

9.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評分:共2分。每對一處得1分。

10.(1)愛好 (2)不 (3)曾經(jīng) (4)善,好

評分:共2分。每空0.5分

11.(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于是能夠看到許多(各種各樣的)書。

(2)真是(確實是)這樣,你沒有欺騙我。

評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對即可。

12.讀書方面圍繞“勤奮刻苦”“博覽群書”,做人方面圍繞“正直”“坦誠待人”“與品德優(yōu)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說人壞話”等要點回答即可。

評分:共2分。每空1分,答出其中一點,言之成理即可。

德州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小惠曹劌(3張)未徧,民弗從也?!惫?:“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曹劌論戰(zhàn)》

1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2分)

①又何間焉 ②犧牲玉帛

12.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

13.你認為“公”回答“何以戰(zhàn)”的三個理由中哪一個最重要?為什么?(3分)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

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佇≈劬橢>薹街粒烀挪磺岸?。人蝿蒌故u曰:“吾本痴b碩校司《擔偽丶鰨 蓖踝娛喑⒃菁娜絲照。懔鈧種??;蛭剩骸霸葑『畏扯俊蓖跣ビ攪季茫敝鋼裨唬骸昂慰梢蝗瘴藪司

——《世說新語》

14. 解釋下面加點的詞。(2分)

①因起彷徨 ②嘗暫寄人空宅住

15.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16.“雪夜訪戴”表現(xiàn)了王子猷怎樣的個性?“何可一日無此君”表達了古人怎樣的理想和追求?(3分)

&nb

sp;

11.答案示例:①參與②豬牛羊等祭品

評分:每題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12.答案示例:大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但一定會據(jù)實情斷案。

評分:3分,意思對即可。

13.答案示例:我認為司法公正最重要。因為司法公正是實現(xiàn)人民權利和義務的基礎,有了它,財富共享、禮治國家自然有實現(xiàn)的可能。

評分:3分,三個可任選其一,言之成理即可。

14.答案示例:①于是②曾經(jīng)

評分:每小題1分,共2分。

15.答案示例:我本來乘著興致而來的,沒有了興致就返回,何必要見戴安道!

評分:3分,意思對即可。

16.答案要點:率性而為高尚有節(jié)正直謙虛堅韌不拔

評分:前一問1分,后一問2分,共3分。意思對即可。

東營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周敦頤《愛蓮說》

(乙)松之生也,于巖之側(cè)。流俗不顧,匠人未識。無地勢以炫容,有天機而作色。徒觀其貞枝肅矗,直干芊眠①,倚層巒則捎云蔽景②,據(jù)幽澗則蓄霧藏煙。穹石盤簿③而埋根,凡經(jīng)幾載;古藤聯(lián)緣而抱節(jié),莫記何年。于是白露零,涼風至;林野慘栗,山原愁悴。彼眾盡于玄黃④,斯獨茂于蒼翠,然后知落落高勁,亭亭孤絕。其為質(zhì)也,不易葉而改柯;其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葉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節(jié)。若乃確乎不撥,物莫與?、?,陰陽不能變其性,雨露所以資其豐。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蓋;流形入夢,十八載而為公。不學春開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亂曰:負棟梁兮時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諒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崴?。

——李紳《寒松賦》

注釋①芊眠:茂密狀。②捎云蔽景:意為與景物相掩映。③盤簿:牢固狀。④玄黃:指大自然的變化。⑤葉:相合。⑥隆:高。⑦諒:確實。⑧固:鄙視。⑨取:取法。

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

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 之

②穹石盤簿而埋根 而

③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褻

④甘冒霜而停雪 停

10.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下面語句所表現(xiàn)的情景。(2分)

其貞枝肅矗,直干芊眠①,倚層巒則捎云蔽景②,據(jù)幽澗則蓄霧藏煙。

11.兩文作者喜愛“蓮”、“寒松”的原因分別是什么?(2分)

12.簡要分析兩文在寫作手法上的相同之處及其作用。(2分)

9.答案:①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②連詞,表示修飾關系。③親近而不莊重。④使(雪)停止。

評分:每兩小題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10.答案:寒松筆直的樹干撐起茂密旺盛的樹冠,昂首挺立,生機盎然;堅韌恭肅的樹枝,蒼翠茂密,遒勁有力。依靠層層山巒生長的寒松與高天白云攜手挽臂,掩映成趣;隱居幽靜山澗的寒松積聚著霧靄,收藏著煙霞,氤氳迷離,如詩如畫。

評分:聯(lián)想想象合理,描寫具體,語句通順。共2分。

11.答案:因為蓮具有純潔、正直、雅致的個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對君子品德的追求。因為寒松具有堅韌耐寒、忠貞不移的品格。隱寓了作者堅守節(jié)操、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氣度。

評分:對喜歡蓮、寒松原因的分析各占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12.答案:①運用襯托,突出了蓮、寒松卓爾不群的品性;②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形象、含蓄地表現(xiàn)了作者對高潔品質(zhì)的追求,富有感染力。

評分:答對一種寫法得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濟寧

[甲]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

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乙] 戴安道就范宣學,視范所為:范讀書亦讀書,范抄書亦抄書。惟獨好畫,范以為無用,不宜勞思于此。戴乃畫《南都賦圖》,范看畢咨嗟,甚以為有益,始重畫。

【注釋】①戴安道就范宣學:戴安道和范宣均為我國晉代人名。 ②咨嗟:贊嘆。

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①賢于材人遠矣 賢:

②不宜老思于此 老思:

8.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得為眾人而已耶?

②范看畢咨嗟,甚以為有益,始重畫。

9.[甲]文借事說理,以方仲永天資非凡最終“泯然眾人”的實例,說明了 ;[乙]文則直接寫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師生之間 的過程。(4分)

7.①勝過,超過 ②勞神,費心思(4分)8.①能夠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意思是比普通人還要不如)② 范宣看后,贊嘆不已,認為大有益處,才開始重視畫畫。(4分)9.后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 虛心學習,相互切磋(4分)

聊城

目不見睫

楚莊王欲伐越,莊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

莊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王之兵自敗于秦、晉,喪地數(shù)百里,此兵之弱也;莊躋①為盜于境內(nèi),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莊王乃止。

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

【注釋】①莊躋:戰(zhàn)國時楚莊王后裔,后降漢。

8.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2分)

A.楚莊王欲伐越 B.此智之如目也

齊師伐我 其家甚智其子

C.王之伐越,何也 D.莊王乃止

無絲竹之亂耳 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9.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自見之謂明。

10.讀后,你想到了與此文

主旨相關的哪個成語或俗語?(2分)

8.B

9.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才是明智。

10.示例:知(智)者不惑 人貴有自知之明 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臨沂

閱讀下面【甲】【乙】兩個文言選段,做6-9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記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節(jié)選自袁宏道《西湖游記·晚游六橋待月記》)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2分)

⑴月色入戶。 戶

⑵蓋竹柏影也。 蓋

⑶止午、未、申三時。 止

⑷其實湖光染翠之工。 工

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⑵安可為俗士道哉?

8.【甲】【乙】兩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分別是什么?同是描寫月色,兩文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

⑴寫月語句

⑵描寫方法

9.【甲】【乙】兩文篇末的議論分別表露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或感情?(2分)

6.⑴窗戶⑵原來⑶僅僅,只是⑷美妙

7.⑴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⑵怎么能講給那些世俗的人聽呢?

8.⑴【甲】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疽摇吭掠坝炔豢裳?,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⑵【甲】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jié)合,通過比喻描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過竹柏的影子,間接地寫出了月光的明亮?!疽摇课耐ㄟ^對月下景物的描寫,間接表現(xiàn)了月光的別樣趣味。

9. 【甲】文表現(xiàn)出作者豪放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也隱含著被貶后內(nèi)心的悲涼與自慰。【乙】文表現(xiàn)出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獨以自然山水為樂的情感。

; ... >>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小學語文題庫,初中語文題庫,高中語文題庫
蘇州九年級語文閱讀作文培訓、蘇州初中語文閱讀寫作培訓,就找易優(yōu)吳老師,20余年培訓經(jīng)驗,
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能力、提升應試技巧。蘇州中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培訓,咨詢報名:181-1815-9898




投訴與建議
此頁面存在的問題*
違法違規(guī)
知識錯誤
抄襲他人
其他原因
問題描述*
聯(lián)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