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不行
(易優(yōu)作文搜集)
①魯國正卿季孫行父,謐文,史稱季文子。此人非常謹慎,做事三思而后行,大家都佩服他.后來孔子含蓄地批評說:考慮兩次,就可以了。
②如今很少有人認真讀古代典籍,以訛傳訛的東西特別多。比如這句三思而后行,很多人認為是孔子說的,是孔子提倡的。其實,恰恰相反,這是孔子反對的。
③季文子是一個鄉(xiāng)愿式的人物,極世故,極精于算計,算來算去,算到最后,總是為自己打算。豈止是他,任何一個人,禍福利害計較太深,總不能見義勇為。所以,孔子說,再思,可矣。想得太多,人便退縮,長此以往,人便猥瑣;人一猥瑣,便不足觀。
④明人李贄倡童心說,說人必須保持一顆童心,方為真人。(易優(yōu)作文搜集)
⑤如何是童心?李贄的解釋非常精彩: 最初一念之本心!為什么是最初一念?因為,最初一念的判斷,往往是價值判斷,是對善惡美丑判斷!比如,看到有人在大街上行竊,我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這是一個犯罪行為,必須制止。
⑥但是,第二、第三反應呢?就很可能是這樣:我制止他,我會不會受到傷害?我還是不管了吧?
⑦錢穆注《論語》,于此則下注日:事有貴于剛決,多思轉(zhuǎn)多私。
⑧孔子為什么反對三思而后行?因為,三思過后,正義往往不行,行的,往往是私利。
(易優(yōu)作文搜集)(文/鮑鵝山,有改動)
1.下列關于本文中心論點的闡釋,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A.我們做事不能太過謹慎。
B.考慮得太多,人便漸漸委瑣。
C.人必須保持一顆童心,才能成為真正的人。
D.做事貴于果斷堅決,不要過多計較私利。
2.下列對本文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A.第②段寫很多人誤解三思而后行,只為證明很少有人認真讀古代典籍。
B.第③段孔了反對三思而后行,其實是反對人過于精明世故,過于計較禍福利害。
C.第⑤⑥段運用了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突出了最初一念的可貴。
D.第⑧段結(jié)尾運用了設問,引人思考,指出三思而后行行的往往是私利。
【答案】
1.D
2.A(是為了證明很多人曲解了三思而后行的意思) ——作文培訓,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更多語文試題請訪問“易優(yōu)語文測評系統(tǒng)”,名著名篇閱讀效果檢測,中小學語文題庫,在線模擬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