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歷史)宋代"隱藏"皇帝在位...
來源:內(nèi)部資料
糾錯
宋代 隱藏 皇帝在位僅28日未足三歲被跌爐聲嚇死
從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始,到帝昺崖山跳海殉國結(jié)束,宋朝國祚319年,按史書說法則歷18位皇帝,但期間真實存在過一位皇帝,因他年紀太小、在位時間僅28天,且又是叛將扶立,所以一直不被史學家承認,他就是宋簡宗趙旉。
趙旉生于發(fā)生「靖康之難」當年,父親正是宋高宗趙構(gòu)。趙旉降生還不到三個月,便被冊封為檢校少保、集慶軍節(jié)度使、魏國公,雖然還沒有太子名號,實際上卻是「儲君」。由于趙旉是高宗的獨生子,所以出生后受到極多疼愛及呵護。
宋高宗為求偏安,保持半壁江山。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下,在「靖康之難」父兄被俘受辱的遭遇下,他大概不想步二者后塵,于是一路南逃,從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一直逃到杭州。結(jié)果高宗面對「苗劉兵變」,被迫將皇位讓給兒子趙旉。
《宋史》載,兵變起因在于扈從統(tǒng)制苗傅、威州刺史劉正彥,不滿高宗縱容樞密使王淵、宦官康履等人橫征暴斂,再加上從揚州撤往杭州時,王淵用戰(zhàn)船運送私財,以致數(shù)萬宋兵無船過江而被殲滅,這種巨大而無恥的過失,讓留在杭州的宋軍憤慨。同時負責杭州守衛(wèi)事宜的,只有苗傅、劉正彥兩支部隊,為野心勃勃的他們提供發(fā)動政變的條件。
當年三月五日,苗傅、劉正彥正式發(fā)動兵變,一面捕殺王淵、康履等人,一面脅迫高宗傳位于2歲的皇子趙旉。面對叛軍以及王淵、康履的人頭,高宗嚇得魂飛魄散,無奈接受對方請求,退位自稱太上皇,敦請隆佑太后(宋哲宗的皇后,高宗的伯母)垂簾聽政。
隆佑太后執(zhí)政后為安定局勢,經(jīng)與宰相朱勝非商議,一方面?zhèn)髦甲屭w旉即位、改元,一方面則假意籠絡、提拔苗劉二人,但暗地跟駐守在外地的大將張浚、呂頤浩等人聯(lián)絡,要求他們火速勤王,幫助高宗復位。
張浚、呂頤浩等人獲悉政變消息,聯(lián)絡大將張俊、韓世忠、劉光世等人舉兵勤王。四月初,苗劉在聽聞諸將勤王大為驚恐,被迫接受朱勝非的提議,率百官奏請高宗復辟。高宗復位后,隆佑太后撤簾,小皇帝趙旉則以太子身份退位,距離他被扶立上臺,才不過28天。
在先期抵達的韓世忠、張浚等人入城前,自知兵力不敵的苗劉二人便已畏廚女饃罪潛逃,并在路上燒殺劫掠。不久,劉正彥在浦城被韓世忠擒獲,苗傅則被建陽地方團練擒獲后獻給韓世忠。苗劉二人歸案后,被處以凌遲極刑。
《宋史·高宗本紀》載,同年五月,金兵暫時北撤,高宗遂攜帶趙旉離開杭州,北上建康(今南京市)。趙旉由年紀太小,加上一路上舟車勞頓,所以在進入建康后不久便生了瘧疾。七月,在趙旉于行宮治病期間,一個宮女因為走路時不小心踢到地上爐子發(fā)出巨響,嚇得三歲不到的幼兒病情惡化致死:「既而傅等伏誅,帝復位,乃以旉為皇太子,從幸建康。太子立,屬疾,宮人誤蹴地上金爐有聲,太子驚悸,疾轉(zhuǎn)劇,薨,謚元懿?!?
據(jù)指,在靖康之難南渡及苗劉兵變后,懷疑宋高宗陽萎,之后并未生育任何的親生子女。當高宗得知知獨子夭折,傷心至極,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即使將宮女和保姆一并處死,也難以消除他的悲傷。高宗此后再無生子,所以最終只能將皇位傳給太祖之后、宗室成員趙昚,也即宋孝宗。
由于趙旉在位時間太短,且是叛軍所扶立,再加上沒舉行正式的登基儀式,所以不被史書載為是宋朝真正的皇帝。不過在元末紅巾軍起事時,冒充宋朝皇室之后的韓林兒,將趙旉尊為正式的皇帝,并追尊他的廟號為簡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