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久久,亚洲乱亚洲乱妇22p,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素材 (51602010)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春秋戰(zhàn)國)齊宣王田辟疆是個怎么的人?齊宣王的故事——愚蠢的聰明人

(春秋戰(zhàn)國)齊宣王田辟疆是個怎么的人?齊宣王的故事——愚蠢的聰明人


來源:蘇州易優(yōu)語文閱讀寫作培訓   糾錯
2025-05-12

Word格式下載

全文18149字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稀聲,大象無形。真正的聰明人表面看上去好像很愚蠢,齊宣王即是此道中人。
  1.海大魚與齊貌辯 齊宣王名喚田辟疆,齊威王之子,齊國第二個稱王的國君。提到齊宣王,我們會想到南郭先生,想到 濫竽充數(shù) 的故事。
  齊宣王喜歡藝術(shù),愛好歌舞,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竽。每次聽竽總要組織像交響樂團那么盛大的樂隊,氣勢恢宏的場面,一次三百人。南郭先生來報名,說自己精通吹竽。南郭先生不會吹竽,毫無音樂細胞,只會數(shù)錢。之所以敢來,因為發(fā)現(xiàn)吹竽樂團的漏洞。齊宣王把南郭先生編入樂隊,每次樂隊吹奏時,南郭先生混在人群里,搖頭晃腦鼓著腮幫裝模作樣。年復一年,直到齊宣王去世,白白領了好多年薪水。后來宣王兒子齊滑王繼位,齊滑王也喜歡聽竽,沒有裁人,只不過喜歡聽獨奏,一個人一個人輪著吹竽。于是,南郭先生混不下去,溜之乎也。
  后人譏笑齊宣王,上當受騙,白付工資,完完全全一個冤大頭。齊宣王嘆了一口氣: 都云辟疆癡,誰解其中味。我一個正宗的音樂發(fā)燒友,會看不出南郭先生不懂音樂、裝大頭蒜?多大點事兒,齊王宮這么大的單位還能沒幾個混飯吃的!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過。你們沒瞧見南郭先生299個同事沒有一位站出來檢舉嗎?他們一塊吃,一塊睡,一塊練,一塊吹,豈能不知。多個朋友少個仇人,錢怎么花不是花,買豪宅是它,吃大餐是它,發(fā)工資也是它。少買一平方米,少上一個菜,多少人的工資省不出來。我兒子比我聰明,結(jié)果如何?什么最簡單?世間的道理最簡單。唉!簡單的道理做起來怎么那么難。
  我們可以繼續(xù)昕聽齊宣王的自我介紹: 我喜歡彎弓射大雕,能開三石硬弓,你們偏偏說那是九石弓,說寡人天生神力。一石一百二十斤,九石上千斤,雖然我生得胖大,有些力氣,也不可能開九石弓,一點譜都沒有。據(jù)說后世三國神射手黃忠能拉三石弓,還是羅貫中三國演義里的說詞。贊美的話我愛聽,誰家的馬不喜歡別人拍,莫不成抽上一鞭子才爽。你們不配抽我的馬,只有孟子才有資格抽。行啦,你們繼續(xù)拍吧,當我是傻帽也不妨,只有你們把我當成傻帽,才會對我放松警惕。有一個人懂我,我佩服,誰呢?你們不認識吧?反正我死去兩千多年,告訴你們不妨,齊貌辨。
  齊貌辯是靖郭君田嬰的門客。田嬰乃齊宣王的弟弟,齊威王最喜歡的小兒子,孟嘗君之父。齊威王在位時田嬰格外受寵,拜齊國相邦。田嬰為人狡詐,專門揣摩父王的心意做事。
  齊威王王后去世,宮中有十個妃子深得威王寵愛,大家猜不準哪一個將要被立為新王后,一旦說錯勢必得罪新王后。田嬰有辦法,讓人制作十雙玉珥,其中一雙特別精美,一起獻給父王。然后觀察誰佩戴著那雙漂亮別致的玉珥就勸父王立誰為王后。果然,一說就準。
  為掌握齊國大權(quán),田嬰主動勸齊威王親自審查 終歲之計 ,就是一年來齊國的財政收支狀況。田嬰讓齊國的五官 司徒、司空、司馬、司士、司寇抱來一大堆竹簡材料,大大小小所有的賬目和憑證,逐一念,逐一對照。沒聽五天齊威王就厭煩了,把齊國的財政大權(quán)一并交給田嬰處理。據(jù)《韓非子》中載,這次齊威王親自主持的大審計,仍然不乏作弊者,官吏們趁齊威王打瞌睡,抽刀悄悄削掉憑證上的結(jié)算。當著君主的面作弊,足見官員之難管理。
  大權(quán)在握、精明狡詐的田嬰豈能不覬覦齊國王位,當時的太子正是田辟疆。齊貌辯對田嬰道: 太子相貌不仁,過頤豕視,定會背叛您,早點想辦法搞掉他。
  過頤 就是方面大臉,胖得從腦后可以看到大臉腮,也可說滿臉福相。這倒不妨,關鍵是 豕視 ,像豬眼一樣看東西。豬眼什么樣?朦朦朧朧,不時偷偷看兩側(cè)的東西。這種人表面看糊涂,而內(nèi)心自有主張,精明得很。 不仁 即不講仁義,不講道德,唯利是圖,不容易對付、難侍候。
  田嬰不聽,他被田辟疆 兄弟好、好兄弟 的親熱勁蒙住,被他流露出來的愚蠢和傻氣欺騙,幾乎遭遇殺身之禍。
  齊宣王繼承王位露出本來面日,板起臉來,撤掉好兄弟田嬰的職,收回財、政、軍大權(quán)。田嬰心驚肉跳,唯恐遭遇不測,離開國都臨淄回到封地 薛 。兄弟反目成仇。田嬰心有不甘,禮賢下士,收買人心,招兵買馬,打算修筑一座堅固無比的薛城,作為保家爭位的根據(jù)地。
  田嬰的門客們覺得主人的做法不妥,既勞民傷財又引起齊王的猜疑,紛紛登門勸阻。田嬰鐵下心來與哥哥抗爭,聽不進去,最后聽煩了,告訴看門人,關門上鎖,一條狗也別放進來。
  有一位門客來見田嬰被擋在門外,此人對看門人說: 去告訴靖郭君,我只說三個字,多說一個字請把我扔進鍋里烹掉。
  田嬰心想,這位有意思,三個字能表達出什么意思來,好奇心頓生,破例接見。門客進門來看到田嬰深深一躬,果然只說了三個字 海大魚 ,說完掉頭就走。田嬰聽得莫名其妙,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什么海大魚,海小魚,一把揪住來人, 你什么意思,說完再走! 來人連連搖腦袋: 說不得,說不得,再說一個字生人煮成熟人啦。 田嬰急道: 說話說完,說半句藏一句,讓人聽得難受。
  田嬰上當,來人就是為吊起他的胃口,讓他仔細聽其中的道理。時機成熟,此人不緊不慢道: 見過海里的大魚嗎?大鯊魚。釣不著,網(wǎng)不到,誰也奈何不得。但是,一旦失去水,小小的螻蛄和螞蟻都可以得意忘形地一口一口吃掉它。如今齊國如同您的水,沒有齊國的蔭庇,即使把薛城的城墻筑得高達云天,又有什么用呢?
  是啊,田嬰離開齊國什么都不是。前幾天楚國令尹昭陽聽說他與齊王關系不好,勸他獻薛地給楚國,保證另封一塊比薛地大幾倍的土地。他沒有去,因為到外國去,土地再大,也沒有在齊國的權(quán)勢和地位,齊國才是真正的家?,F(xiàn)在很多中國人往外國跑,搞移民。讓世界各個角落充滿華人固然是件好事。但出去的人永遠無法享受在國內(nèi)受到的尊榮,當然平民技術(shù)人才或打工者除外。我想大多出國的人是有錢人。田嬰因為有薛地的土地,楚國才要,移民因為有錢,國外才留。但要記住,你不是外來征服者,是移民,只有中國本土足夠強大,才能保證華裔受人尊重。
  兄弟隔閡如此之深,筑城只會引起更大的猜忌,但束手待斃不是辦法。齊貌辯站出來對田嬰道: 我去一趟國都。 田嬰知道他想調(diào)和兄弟二人的關系,苦笑道: 我和大王水火不容,你去只有死路一條。 齊貌辯道: 我沒打算活著回來。
  齊貌辯受田嬰恩惠最深,其實他這個人毛病特別多,許多人看不上H艮,為此有的門客離開田嬰,連孟嘗君也勸父親辭退齊貌辯。田嬰憤然道: 即使門客走光,家族敗落,只要能夠滿足齊貌辯,我沒什么話說。 這就是 義氣 。君臣之義,朋友之義。真正的朋友是不會讓你敗家的,真正的朋友只會幫你。
  齊貌辯置生死不顧來到臨淄。齊宣王沒有掩飾對田嬰的憤怒,這個弟弟邀買人心,廣收門客,對抗王廷,難道他想重復先祖 大斗放租,小斗收租 的游戲嗎?齊宣王怒氣沖沖地指著齊貌辯道: 你就是靖郭君最寵信的那個人?他的所作所為全是你的謀劃,對吧?
  齊貌辯平靜地回答道: 寵愛是有的,聽信談不上。大王做太子的時候,我對靖郭君說太子不仁,勸他除掉大王另立幼主,他流淚不聽,如果照我的話辦,會有今天的憂患嗎?楚國以數(shù)倍土地換取薛地,我勸靖郭君換,他說不能將祖宗的土地交給別人,又不肯聽我的話。
  齊貌辯的話柔中帶剛,剛?cè)嵯酀湟恢赋鎏飲胗行值苡H情在,不忍心害你;其二指出楚國在打齊國的主意。田嬰經(jīng)營齊國十多年,勢力龐大,如果兄弟之間打起來,勝負難測,楚國必定趁機入侵齊國。
  齊宣王何等聰明,如何聽不出,既然弟弟給了臺階,自己順勢下臺: 寡人年輕不懂事,以至于此,先生能替寡人請回靖郭君嗎?
  田嬰回到國都擔任相邦,兄弟和好。田嬰明白,只要自己在臺上一天,齊宣王一天不能安心。七天后托病辭職,齊宣王假意挽留三天后才放行。他們二人共同演了一出兄弟和睦的喜劇給齊國和天下人看。
  2.王斗和顏斶 魏國沒落之后,秦國憑借專制集權(quán)、森嚴的法律與強悍的士風雄霸西方,生長于繁華錦繡之地的齊國人能與之分庭抗禮,得益于人才戰(zhàn)略。齊宣王承繼父親齊威王養(yǎng)士的做法,網(wǎng)羅天下人才,不僅能養(yǎng),還能給予尊重。稷下學宮越發(fā)興旺,稷下先生多達上千人,師生數(shù)千人,鄒衍、淳于髡等76位大師級的人才賜爵上大夫。
  優(yōu)厚的俸祿,壯觀的府第,使天下賢士、諸侯賓客競相投奔齊國。儒、道、名、法、墨、陰陽、小說、縱橫、兵家、農(nóng)家各派林立, 致千里之奇士,總百家之偉說 ,盛況空前。
  齊宣王養(yǎng)士有個特點,不管你肯不肯為國家出力,一律給官給錢。道教大師田駢清高自賞,公開宣稱 設為不宦 。(我不做官。)有個齊國人一臉欽佩地對田駢說: 聽說先生道德高尚,一心為民,不肯做官。 田駢聽得心花怒放,說道: 對啊,正是如此,你從哪里聽來的? 那人說: 從鄰家女處聽來。
  田駢感覺不對勁,這人好像有意損我,聽誰說不好,聽一個鄰居家的女孩說 隨即把臉拉下來,問道: 你說這些話是什么意思? 那人說: 我鄰居家的女兒立志不嫁,可是年齡不到30歲生有7個孩子,不出嫁比出嫁更猛。先生雖然沒做官,俸祿高達千鐘,一百個傭人供您使喚,說是不做官,比做官還富有呀! 田駢啞口無言。
  工資誰發(fā)的,傭人誰給的,齊宣王。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你不做官也不會說我田辟疆壞話,不做官你的粉絲們也會說我田辟疆是好人。王安石曾經(jīng)指責孟嘗君養(yǎng)士專養(yǎng)殺人越貨、雞鳴狗盜之徒,其實國家養(yǎng)著大才,貴族養(yǎng)著小才正對,反過來的話,國家就危險。秦滅六國之后,這幫人解散了,除了公務員和軍隊國家不養(yǎng)閑人,秦國貴族子弟也不再養(yǎng)閑人。結(jié)果這些閑人及其徒子徒孫把固若金湯、武功赫赫的大秦帝國攪個天翻地覆,將一個酒徒無賴扶上帝位,諸子百家在漢初還魂,游俠、道家、儒生紛紛再生。
  齊宣王的精明遠遠不止養(yǎng)人??鬃哟髱熣f,孝敬父母不能只會養(yǎng),養(yǎng)雞、養(yǎng)狗、養(yǎng)豬、養(yǎng)貓、養(yǎng)父母, 不敬何以別之 。衣食住行之外人們還好面子,吃上美食,穿上名牌,住上別墅,我還要面子。齊宣王給,只要你有本事,不管什么本事,要錢給錢,要面子給面子。
  有個叫王斗的稷下先生來見齊宣王,走到富門口不進殿。齊宣王吩咐侍者到殿門迎接,王斗不動地方,語氣平和地對侍者說: 我進殿見大王是趨炎附勢,大王過來見我則是禮賢下士,不知大王怎么想? 齊宣王一聽,要面子的人來了,急忙搶出門外迎接王斗。官渡大戰(zhàn)時曹操赤腳迎接許攸,那是給袁紹大軍逼的,故意光著腳、丫子讓許攸看,表達對許攸的尊敬和喜悅之情。兩相對比,無疑齊宣王更加誠摯。
  同樣給足面子的禮遇,許攸感動得獻上火燒烏巢的妙計,王斗卻拐彎抹角罵了齊宣王一頓。王斗說: 大王像齊桓公,桓公有五種愛好,您有四個。 齊宣王聽得心花怒放,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春秋五霸之首,簡直就是齊宣王的偶像,說自己像偶像如何不喜。齊宣王心中極其渴望王斗繼續(xù)講下去,講自己如何像齊桓公那般英明神武,嘴上極為謙虛: 哪里話,哪里話。寡人愚蠢、見識淺陋,守住齊國就不錯了,怎敢與先主君相比。
  王斗不急不慢地接著道: 先主好馬,大王好馬;先主好狗,大王好狗;先主好酒,大王好酒;先主好色,大王好色。只有一種愛好大王沒有,先主喜好人才,大王不喜歡。
  齊宣王從喜悅的天空跌入失落的地獄,心里氣得一鼓一鼓的,表面不動聲色。王斗說他不喜歡人才有所指,稷下學宮的人才可以說居列國之首,齊宣王養(yǎng)而不用。齊宣王養(yǎng)士為養(yǎng)而養(yǎng),不是為用而養(yǎng)。稷下學宮可以議政,隨便發(fā)表意見,愛怎么說怎么說,但是齊宣王不用他們當政,不采納建議。
  齊宣王修養(yǎng)不錯,這么諷刺不生氣,還有話擋, 世無人才,讓寡人喜歡誰? 言外之意,你們稷下學宮幾千人都是酒囊飯袋,供你們吃喝就不錯了。反過來把稷下先生們損了一頓。王斗有策略,也不反駁,沒把星光燦爛的騶衍、淳于髡、田駢、孟子、接輿、慎到、環(huán)淵等人拿出來唬人,隨便拿出一位都是當時社會有影響力的大師級人物。但是,拿出來又怎么樣,你說有本事,我說沒本事,你說學術(shù)淵博,我說經(jīng)驗不足,又要抬扛。
  王斗有才,幾句話把齊宣王說得目瞪口呆, 古時有驊騮等好馬,現(xiàn)在沒有,大王不惜重金從全國各地的良馬中去挑,可見大王真喜歡馬。古時有豹腸、象肚等美味,現(xiàn)在沒有,大王命人跋山涉水地去找,可見大王真喜歡吃。古時有王嬙、西施那樣的美女,現(xiàn)在沒有,大王從天下麗人中去選,可見大王真的喜歡美女??墒侨瞬拍??大王非要等他們出現(xiàn)才去喜歡,足見大王不是真心實意愛才。大王不愛才,他們怎么肯出來呢?
  齊宣王聽呆了,王斗的邏輯沒問題,就是這么回事。沒等齊宣王轉(zhuǎn)過腦子來,王斗又說起來: 臣以為大王憂國憂民遠不如愛惜一尺紗布。 齊宣王張大嘴,搖腦袋: 不至于吧? 王斗道: 怎么不至于,大王做帽子,為什么不用親戚和親信做?因為能工巧匠手藝高超,會做帽子,您怕他們弄壞紗布??墒谴笸踔卫睚R國卻任用親信,不去任用人才,所以臣私下以為在大王心中,國家社稷不如一尺紗布。
  真會說話,真能狡辯,說得齊宣王張著大嘴,半天答不出話來,最后長嘆一聲: 寡人于國有罪 。
  有頭腦的人不喜歡秦始皇是對的,看看齊宣王,誰敢對秦始皇說這種話,秦始皇只會愚民,可以說秦始皇扼殺了百家爭鳴,從而扼殺了中國的進步,并不是儒學的罪過。
  中國讀書人歷來不乏浩然之氣,稷下先生顏斶看穿齊宣王供吃供喝不用人的厚黑把戲,雖然齊宣王給足面子,但顏斶有真正的理想,獨立的人格,他不是厚黑家,而是光明磊落、傲然出世的大丈夫。
  齊宣王召見顏斶,顏斶拾階上殿,走進殿門口站住不再往里走。齊宣王一皺眉,這個家伙也想學王斗嗎?王斗身在殿外,你已經(jīng)走進大殿,差這么百十步么?于是,齊宣王大聲喚道: 顏斶,向前來! 誰知令人驚奇的一幕發(fā)生了,顏斶也招呼道: 大王,向前來! 齊宣王一聽,這話兒不對勁,咋這么不入耳。大臣們齊聲為齊宣王解除迷惑, 大王是君,顏周為臣,大王讓你過來,你讓大王過去,這對嗎?
  就是嘛,齊宣王一挺腰桿,我說聽得那么別扭,敢情違背禮儀。顏斶緩緩說道: 我過去是趨炎附勢,大王過來則是禮賢下士,與其讓顏斶做小人,莫如大王做賢君。
  我暈!你們有點創(chuàng)意好不好,換點新鮮的好不好,這都第二遍了,你拾人家的牙慧。王斗的話說得多委婉,顏斶卻是一副命令的架勢。不要挑戰(zhàn)我的忍耐極限,齊宣王真生氣,憤然變色道: 國家領導人尊貴,還是你們讀書人尊貴?
  顏斶嘴角微微一翹, 讀書人尊貴,國家領導人不貴。
  齊宣王強忍心中的惡心, 君王富有國土,號令臣民,你說說你們窮酸讀書人有什么尊貴的地方,寡人洗耳恭聽。
  顏斶不慌不忙道: 前幾年秦國搞連橫,越過韓、魏兩國向齊國進攻,有這事兒嗎?
  有啊。 齊宣王傲慢地仰著大臉洋洋得意道, 被我齊軍殺得落花流水。
  顏斶道: 當時秦王下過一道命令: 有誰敢在高士柳下季墳墓五十步以內(nèi)的地方砍柴,格殺勿論!同時秦王懸下賞格:有誰能砍下齊王的腦袋,封萬戶侯,賞千金。 大家看看,一個活著的君王的頭,竟不如一個死掉的讀書人的墳墓。
  齊宣王半天回過神來,怎么下臺,人家不過來,把他趕出去嗎?趕走顏斶,冷卻天下士人心,自己走過去,君王威儀何在?畢竟齊宣王厚黑學功夫已達第二層水平,轉(zhuǎn)念間心中生出對策。齊宣王厚著臉皮承認錯誤: 君子不可侮,寡人自取其辱。寡人愿做先生弟子,保證先生吃上山珍海味,坐上豪華名車,世間最時尚、最漂亮的名牌服飾任由先生妻子挑選。
  齊宣王沒有動地方,仍然等待顏斶上前,只要你上前,說明你屈服于我,屈服于金錢和面子的誘惑,你們尊貴的讀書人還不是臣服于不尊貴的君王腳下。
  人能夠拒絕金錢和面子的誘惑,那是因為金錢不夠多,面子不夠足。只要金錢夠多,面子夠足,沒有人能夠拒絕。齊宣王開出極其誘惑的條件,天價薪金外加帝王之師的頭銜,沒有人能不動心,齊宣王勝券在握。可惜顏罔就是顏斶,如同陸小鳳永遠是陸小鳳。
  短短百十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顏閽決心撐起天下士人的骨氣,深深一躬說道: 美玉出自深山,經(jīng)工匠雕琢便失去天然本色,并非它不珍貴,而是丟棄純真質(zhì)樸。我不愿與貪官污吏同流合污,寧愿回歸家鄉(xiāng),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平平淡淡、快快樂樂生活。,餓的時候吃飯 慢步走當坐車,平安是福。傻瓜,標準的傻瓜,給錢不要。給官不要,給面子不要的傻瓜。但顏周獲得自由,不受任何人羞辱的自由。顏周面子薄、心腸軟,注定只能做隱士。不能受辱的人不會取得富貴,哪怕富貴離你如此之近。
  顏周向齊宣王行禮,轉(zhuǎn)身離去,將財富、官爵、虛榮盡情拋棄,同時亦將萬千煩惱一起丟棄。能丟掉煩惱的人就是神仙,神仙不易做,故而曹雪芹先生做《好了歌》點悟人們成仙,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天高云淡,云雀從草叢間沖上遼闊的天空。齊宣王挪了挪胖大的身體。嘴巴動了動,欲言又止。走就走吧,自由彌足珍貴,反璞歸真,終身不受辱。
  齊宣王凝望著顏周遠去的背影,突然笑了, 酷,這才是真正的酷,真正的造型。寡人什么時候也能這么酷呢?
  3.鐘離春 雪宮,齊國的宮外之宮,雪宮之美,美不勝收,佳木蘢蔥,奇花異草,亭臺樓榭,曲水沁芳,崇閣巍峨,層樓疊起。
  雪宮迎來一位客人,剛從大梁來到臨淄的孟子大師。齊宣王與孟子漫步雪宮勝境,大發(fā)感慨,摸著大肚子問道: 賢者也喜歡如此美景嗎? 孟子大師回答道: 喜歡。 齊宣王笑了, 我以為賢者心中只有百姓和仁愛,不想也有園林之樂。
  秦始皇有阿房宮,隋煬帝有迷樓,宋徽宗有艮岳,李后主有鳳閣龍樓,慈禧有圓明園,以至于后代自詡孔孟子弟的道學家們紛紛指責君主玩物喪志,孟子大師不這么看,一語道出永恒國度的真理: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隴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四個字 與民同樂 。
  孟子大師告訴齊宣王,這么漂亮的園林,您別一個人玩,讓所有的齊國人都來玩。按照孟子大師的設想,園林沒有私有之說,全部對外開放,那就是現(xiàn)代的公園。
  后世的所謂儒教大師們誰說過同樣的話,當人們把朱熹注釋的四書奉為經(jīng)典的時候已經(jīng)淪為帝制的奴才,儒學被篡改,中國始終未能建設起一個永遠不會滅亡的國度。
  齊宣王不笑,與所有的人共有,我算什么君王?齊宣王不懂,大家都來玩誰會反對您大興土木呢,大家高高興興生活,國家就會長治久安,犧牲獨自游玩的樂趣卻贏得天下人心。
  沒辦法,齊宣王的厚黑學只到第二層,厚如城墻的第二層。你不相信?瞧,一個厚臉皮的女人來檢驗齊宣王臉皮的厚度了。
  這個女人非常之丑,丑得嚇人,丑過鳳姐,臉皮厚過鳳姐。鳳姐臉皮有木板厚,此人臉皮有墻壁厚。鳳姐自稱懂詩畫、會彈琴,精通古漢語, 9歲起博覽群書,20歲達到頂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無人能及 。此人一句話便把鳳姐的風頭蓋過, 憑我的姿色和智慧足以嫁給國家領導人 。所以,鳳姐只能是一個名人,而此人卻當上了母儀天下的王后。
  鐘離春又叫鐘無艷,極有名氣,她的名氣、財富和地位全是一句話喊出來的,這句話久久回蕩于雪宮上空, 我要做齊王王后。
  守衛(wèi)大司馬門的侍從們差點把早晨吃的飯全部吐出來,鐘離春太丑,前額突出,雙眼下凹,鼻孔向上翻翹,粗脖子,大喉結(jié),手腳長大,駝背,皮膚漆黑,頭發(fā)又黃又少,如同秋天的枯草,穿著一身又舊又破的衣服。
  長得丑不是你的錯,跑出來嚇人就是你的不對。侍從們強忍胃內(nèi)的不適應,問道: 你多大?
  四十。 鐘離春回答道: 不過,請你們放心,我至今未婚,大王一定會喜歡我的。
  侍衛(wèi)們笑得前仰后合,不要臉的人見過,沒見過這么不要臉的人。換作其他時代,別說一介草民向君主求婚,就是富貴人家,若沒有資格休想到宮廷四周晃悠,拿住輕則一頓臭揍,重則下到大獄。戰(zhàn)國是開放的年代,百家爭鳴的年代。侍衛(wèi)們不敢怠慢,再者想看看這個笑話以什么方式結(jié)束。于是 有人一路小跑向齊宣王匯報: 有個女人向大王求婚,只是長得比較寒磣。
  在座大臣們哈哈大笑,陪同的漂亮侍女們莫不掩口而笑, 這么厚顏無恥的女人,大王應該見見。
  鐘離春大大方方步入雪官,眾人一看,哪里是什么比較寒磣,分明一個丑八怪。齊宣王愣了,暗道: 好生奇怪,這個女人倒像在那里見過一般 何等眼熟到如此!,鐘離春見到胖大的齊宣王,更加堅定做他妻子的念頭 當眾說道: 大王和我想象中的一模一樣。 眾人哄堂大笑,此丑女不但是個二皮臉,還是個花癡。問題是,你有資格追齊國大王嗎?
  對啊,齊宣王把這個問題拋給鐘離春: 先王已經(jīng)替我挑選過幾位夫人,你想做王后,給個理由吧?
  長得丑就是理由。 說罷,鐘離春揚目炫齒,舉手再四,拊膝而呼: 危險,危險,危險啊!
  眾人嚇一跳,齜牙裂嘴什么意思?齊宣王懂,只有齊宣王才能更加真切體會到這份危險。只要你想出人頭地,想向上爬,就要參與弱肉強食之爭,人生道路遍地虎狼、處處陷阱,你的對手是比虎狼還兇殘的人,比獵手還狡詐的人,如何不危險。
  鐘離春道: 我翻眼睛告訴大王,敵國快打過來了;我露牙齒告訴大王。左右大臣要不得,老百姓恨得咬牙切齒;我拍膝告訴大王,天天縱欲飲酒會損傷身體。危險啊,危險!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吞并吳國,眼前這個丑女人豈不就是柴草,豈不就是苦膽。厚黑學倡導怕老婆就是這個意思,用河東獅磨練自己的意志,用河東獅監(jiān)督自己的品行,用河東獅化解出以柔克剛之術(shù)。
  齊宣王擺出一個足可與顏周比酷的造型,說出一句讓滿座衣冠、一宮美女驚訝三個月的話: 立鐘離春為王后,即刻拜堂成親。
  齊王妃子們瞠目結(jié)舌,這都可以?早知道脫生做丑八怪啊。
  丑女無敵,厚臉皮無敵,鐘離春和齊宣王心心相印,全在一個 厚 字上,心有靈犀一點通,兩人均把 厚 字功夫練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鐘離春不畏人言,不怕人笑,齊宣王日日面對丑女,夜夜抱丑女上床,做人做到兩人的水平,什么事做不成。
  孺子可教也,孟子大師看在眼里,喜上心頭,他要再加一把柴,再燒一把火,讓齊宣王成為第一個施仁政的國君。
  4.欲望無罪 大多數(shù)官員總有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他們要做人民的表率。這一切歸功于 存天理、滅人欲 宋明理學。宋明理學注重氣節(jié),注重道德,人們往往把宋明理學與真正的儒學混淆,因為宋明理學供著孔、孟兩位夫子的牌位。
  沒有哪位官員敢于站出來說: 同志們,我喜歡官,我喜歡錢,我喜歡女人。 最起碼到現(xiàn)在沒有聽過此類的言語。不喜歡官,做官干嗎?不喜歡錢,領工資干嗎?不喜歡女人,娶老婆作甚?這是 厚黑學 最簡單的表現(xiàn)形式,也就是說厚黑學普及到社會的每一個層面,只要追求錢財?shù)匚浑y免成為厚黑子弟,由商及官,莫不如此,沒有一個商人是活雷鋒。
  人們開始埋怨儒學,把好好的官員變成偽君子。不是儒學的錯,這是人們對儒學膚淺的理解,儒教大師孟子便不這樣看。
  齊宣王田辟疆全面繼承父親的厚黑基因,又滑稽任情,為表示自己沒有做仁君的素質(zhì) 公然宣稱 喜歡聽流行音樂、喜歡打架、喜歡錢、喜歡女人。 換作宋、明、清的儒學老夫子指定吹胡子瞪眼拿起戒尺拍打掌心,門口罰站曬太陽,或者罵句: 孺子不可教也。 記得宋哲宗有一天游園,順手折了一枝柳條,身為講官的程頤大師立即板著臉奏道: 方春發(fā)生,不可無故摧折。
  折柳不可以,心動不可以,儒者之心只能靜如一泓秋水。是這樣嗎?看看孟子大師對齊宣王說過的話。
  孟子說,喜歡音樂好,喜歡流行音樂也不錯,陶冶性情。喜歡打架好,不喜歡打架怎么能打贏戰(zhàn)爭呢?愛財好,沒有錢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靠什么出兵打仗呢?喜歡女人更好,難道你想讓世界上的女人嫁不出去嗎?
  這才是儒學,真正的儒學。在回答齊宣王四個缺點的談話里,孟子大師反復提到一句話: 與百姓同之。 明白這句話,我們就能理解孟子為何不僅僅是儒教大師,而且是厚黑教絕頂高手。
  和百姓共享音樂帶來的快樂,而不能獨享聲樂;與百姓共享財富帶來的物質(zhì)享受,而不是一個人斂財,更不能造成社會貧富分化;為老百姓出兵打仗,戰(zhàn)爭獲利與百姓共享;不能自己包養(yǎng)情人卻禁止老百姓尋花問柳。
  齊宣王聽不進孟子大師的話,那樣做國君和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區(qū)別,權(quán)力何在?孟子就是主張把權(quán)力交給人民。儒學提倡民主,民為貴,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君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人民,只有為人民的國君才能夠永保江山。英國的君主立憲之所以能夠保留下來,因為他們放棄手中的權(quán)力。不爭是爭,無為而無不為。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試看秦二世何在?贏氏子孫何在?換句話說,如果秦始皇像英國皇室那樣將權(quán)力交給人民,別說二世、三世,二百世、三百世或許都將存在。
  很多人不懂為別人即是為自己的道理。做官者拍領導的馬屁,送錢送禮。經(jīng)商者不論辦工廠,搞加工,做酒店,開商場等等,都是為別人服務從而達到掙錢的目的。
  為別人服務是最基本的道理,也是最深奧的道理。只要你工作,每時每刻都在為別人活著。越明顯的東西人們反而看不到,這就是大象無形,宇宙夠大吧,你知道什么形狀嗎?不知道??諝鈮蚨喟?,知道多少公斤嗎?不知道。國君要做天下的王,必須為天下百姓做事。
  孟子講民主,戰(zhàn)國各國君主講專制。孟子四處碰壁,有志不能伸展,事實證明他的理論正確,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F(xiàn)在世界各國保留下來的王族都是講民主的,讓權(quán)的,專制和獨裁的王族無不灰飛煙滅。孟子倡導的民主社會已經(jīng)在西方國家牢牢生根、茁壯成長。
  儒士永遠抱定仁慈之心,儒學反對戰(zhàn)爭,儒教調(diào)教下的國度像一只懦弱的羔羊,這是世人對儒學的誤解。仁慈只是披在狼身上的一張皮,以便于實現(xiàn)目標,世間不可能沒有戰(zhàn)爭,有動物的地方就有戰(zhàn)爭,別忘記人也是動物。儒教中國與游牧民族打了一場又一場戰(zhàn)爭,結(jié)果呢?成敗輸贏,如煙飄散,那些被今人仍然極度推崇的具有狼性的民族在哪里呢?
  齊宣王坐在堂上,看到一個人牽著一頭瑟瑟發(fā)抖的牛從下面經(jīng)過,問道: 做什么去? 牽牛人答道: 回大王,取牛血涂新鐘。 齊宣王心中一動,說道: 放了吧!牛沒有犯罪卻要被殺,太可憐了。 牽牛人忙應道: 是,新鐘不再需要涂血嗎? 齊宣王道: 當然要涂,換一只羊吧!
  孟子大師對齊宣王的做法大加表揚,稱之為仁術(shù),此仁術(shù)用之于天下即為仁政。第一,齊宣王有同情心,愛牛即可以愛人。第二,齊宣王不是婦人之仁,不殺牛,但是殺羊,目標不變。
  儒教正符合厚黑學第三層標準,厚而無形,黑而無色。殺牛殺羊其實是一樣的,無論牛羊都是動物,都是生靈。但是,齊宣王無意中為殺戮蒙上一層 仁義道德 ,即殺出了 仁 ,殺出了一層 欺騙 。牛羊可以殺,人也可以殺,但要殺得 仁義道德 ,故而孟子大師擊節(jié)稱好。
  5.真心禪讓 公元前318年,公孫衍組織合縱,魏、趙、韓、燕、楚五國伐秦,楚國為協(xié)約長,齊宣王表態(tài)支持,但是沒有出兵,冷眼觀時局變化。第二年五國聯(lián)軍大敗,齊宣王趁機支持齊裔魏國人田需拜相,使魏國親近齊國。
  不想魏國朝局發(fā)生戲劇性變化,下臺的魏相公孫衍主動邀請?zhí)飲胫犹镂牡轿簢菹?,公孫衍去韓國為相,再建魏、韓、齊三國合縱。齊宣王大喜,與田嬰進行秘密會談。田嬰認為公孫衍不懷好意,田文到魏國拜相,一旦秦軍進攻魏國,勢必將齊國拖進戰(zhàn)爭,白白替五國合縱買單。
  齊宣王睜開那雙蒙朧的眼睛, 我們的目標不在中原,而在北方。燕王禪讓君位給燕相子之,燕國王族和既得利益集團必定大為不滿,內(nèi)亂很快會出現(xiàn)。我們與韓、魏結(jié)盟,他們才有膽量與秦國對抗,秦國與三晉戰(zhàn)爭打響,我們即出兵伐燕。
  田嬰這才真正相信齊貌辯的話, 齊王不仁 。這位貌似糊涂的哥哥志向之高、心機之深遠遠超過慣耍小聰明的自己,不覺額頭微微冒出冷汗。齊宣王繼續(xù)道: 田文這個孩子聰明、有胸懷,可當大任,去魏國歷練歷練是好事。魏國四戰(zhàn)之地,得魏則得天下,這也是秦國每每欲與魏國連橫的原因。 田嬰忙點頭稱是,齊宣王幽幽道: 你多派人手去燕國觀察局勢,與燕太子平取得聯(lián)絡,告訴他,齊國永遠和他站在一起。再者,去給燕國老貴族們打氣,以齊國王族的名義支持他們。
  齊宣王緩緩站起身,晃著胖大的身軀走了幾步,自言自語道: 一個國家只有內(nèi)亂,外敵才有可乘之機。伐燕之事,我還要征求孟子的意見。
  田嬰道: 孟子這個人迂腐,所講治平天下的道理不合時宜。 齊宣王直視殿外的天空,說道: 你們太小看孟子,他才是高人中的高人,只不過不能為我所用。
  田嬰道: 大王待孟子不薄,列為客卿,后車數(shù)十乘,從者數(shù)百人,他到哪里能享受此等榮耀。
  齊宣王略顯惋惜道: 孟子極度自戀,他不看重榮耀和財富,只看重自己。才華不得施展,外衣再漂亮華麗又有何用??上肋h無法得志,讓君主交出權(quán)力給人民,誰又能做到呢?
  田嬰道: 燕王噲做到了。
  齊宣王格格笑起來: 燕王真是千載難遇的妙人,我們這個時代怎么產(chǎn)生這么多擁有奇思妙想的人。禪讓不過是人們編造出的一個美麗的童話,他卻想成為童話中的主人公。如果他能把權(quán)力交給人民,或許真的仁者無敵,可他卻給了一個奸詐之徒。
  燕相子之是個精通權(quán)術(shù)的人,《韓非子》一書集 法、術(shù)、勢 法家思想之大成,收錄過子之的事跡,用以說明老板考察員工 七術(shù) 中第六術(shù) 挾知而問 。所謂 挾知而問 即是老板對一件已知的事情故意再詢問員工,從而考察他們的真實用心。
  子之有一天坐在堂上,突然對左右隨從們說了一句話, 什么東西跑到門外去了?白馬嗎? 眾人忙搖頭,沒看到啊。唯有一個機靈的小廝匆匆跑到門外去東張西望一番,回來向主子匯報: 確實有一匹白馬。
  本來沒有發(fā)生任何事,子之用詐術(shù)了解到手下有一個小廝不誠實,手段確實高明。趙高用過 指鹿為馬 的詐術(shù),以此分辨不服自己的人。法家是厚黑學的一個分支,他們其中的杰出人物均已達到厚黑學第二層境界。
  李宗吾教主的《厚黑學》是總綱,《厚黑戰(zhàn)國》取《道德經(jīng)》《韓非子》《需子》《孫子兵法》《戰(zhàn)國策》中精髓的思想與事例,融會貫通,值得我們好好學一學。現(xiàn)今中國有些人認為知識無用,這種想法不可取。一個明顯玩弄權(quán)術(shù)的人,燕王噲把他當做寶貝,因為子之抓住燕王沽名釣譽的最大弱點。
  禪讓之說來源于戰(zhàn)國,首倡者為墨家,墨家學說本身充滿理想主義的浪漫色彩, 兼愛 、 非攻 、 尚賢 ,這種浪漫用到君王身上即是 禪讓 ,國家領袖由天下的大賢人來做。于是,社會開始流傳堯、舜、禹的禪讓故事。
  此學說一出 諸子百家人人響應,齊聲喝彩,因為戰(zhàn)國充滿殺戮和權(quán)謀,人們希望通過君主的博愛來普及世人的博愛,為天下謀太平。魏惠王有意傳國于惠施,公孫衍亦曾鼓動魏惠王禪位于張儀。姑且不論他們出自什么想法,可以想象當時社會輿論對禪讓的鼓吹。
  燕王噲具有明君擁有的一切素質(zhì),不好音樂,不近女色,不修園林,不興土木,不游玩,不打獵,厲行節(jié)儉,愛惜民力,甚至親自跑到田地里和老農(nóng)民一起面朝黃土背朝天干活。
  燕王噲實踐著明君所應該做的一切,努力超越前代 圣王明君 ,實際上已經(jīng)實現(xiàn)超越,比之堯、舜、禹的那些虛構(gòu)的仁愛故事有過之無不及,但蘇代仍然認為他做得不夠好。
  蘇代,戰(zhàn)國縱橫家,名氣遠遠小于弟弟蘇秦,與子之有姻親關系。用厚黑學的眼光看,蘇代對子之的好感肯定超過燕王,這也是事實。蘇代作為燕國外交官從齊國歸來,燕王噲憂心忡忡問道: 齊王的霸業(yè)快成功了吧?齊王禮賢下士,稷下學宮人才濟濟,賢者如云,得人才者得天下。
  蘇代答道: 未必。
  燕王噲頗感奇怪,問道: 為什么?
  蘇代道: 齊王雖然禮賢下士,愛士養(yǎng)士,卻不能用。
  燕王噲道: 寡人用子之,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為什么天下人才不到燕國來?
  蘇代道: 大王仍然做得不夠。
  燕王噲沉默不語。
  不久,子之獨攬燕國大權(quán),蘇代從子之手里接過百金。有人眼紅,掙錢原來這般容易,鹿毛壽即是害紅眼病的人。他勸燕王道: 大王不如把國家禪讓給子之,堯之所以稱之為賢君,因他想把國家讓給賢者許由,許由不接受,堯獲得讓天下的美名,實際上仍然掌握著國家?,F(xiàn)在,大王把國家讓給子之,子之必不敢接受,這樣一來,大王可與偉大的堯君相媲美。
  多么恐怖的一番言論,中國歷史不乏禪讓者,漢獻帝、魏元帝、晉恭帝、宋順帝、齊和帝、梁敬帝、東魏孝靜帝、西魏恭帝、周靜帝、隋恭帝等等,他們均被權(quán)臣以武力威脅才同意禪讓。北魏獻文帝、乾隆皇帝禪位給兒子。宋高宗則是因為無子才禪位繼子。燕王噲手握大權(quán),太子平長大成人,豈可把國家讓給外姓。
  誰知燕王噲非但沒有動怒,反而面露欣慰之色,淡淡說道: 就這樣辦吧!
  太子平聞訊,急匆匆趕到王宮,詢問燕王噲道: 聽說父王欲將國家讓給子之?
  燕王噲道: 不錯,有這回事兒。
  太子平臉色大變,顫聲道: 國家是先王傳下來的,父王有什么權(quán)力讓給他人?
  燕王噲微微一笑, 子之未必肯接受。
  太子平冷笑道: 如果子之接受呢?
  燕王噲笑道: 我真怕他不接受。
  太子平氣急敗壞道: 父王還是想把國家交給他。難道一個禪讓的美名對父王來說這么重要。
  燕王噲正容道: 其他一切對我均不重要,國家對我最重要。如今四海烽煙,大國已經(jīng)具備吞并天下的實力,列國連橫合縱為什么,為蠶食他國領土。燕國土地偏僻,文化落后,無人肯到燕國來。若再無所作為,只有滅亡一條路。若想打敗列強,唯有招攬?zhí)煜掠⒉?。寡人肯將燕國禪讓給子之,天下人才豈不望風而來。子之有大才,治世之能臣,燕國在他手里定能國富兵強。
  原來父王打算利用子之,太子平極度緊張的心稍微放松,說道: 大權(quán)旁落,父王能控制子之嗎?
  燕王噲道: 我有禪讓美名,百姓歸心,又有軍權(quán)在握,子之能翻天?
  6.占領燕國 公元前318年,五國伐秦的同一年,燕王噲發(fā)布一則驚世駭俗、震驚列國的消息,禪讓王位于燕相子之。
  子之并未表現(xiàn)出一絲一毫的謙讓,雙手接過燕國沉甸甸的江山。他知道自己只是一個替代品,一個讓燕國強盛起來的替代品,因為太子仍然是燕王噲的兒子平。
  子之的野心一天天膨脹,不甘心為人做嫁衣。于是,有人對燕王噲說: 想當年,大禹把伯益定為繼承人,但天下官吏都是他兒子啟的黨羽。等到禹老了,覺得啟不足以擔當天下大任,傳位給伯益,而啟則率黨羽攻打伯益奪取君位。所以天下人認為禹雖然名義上傳位伯益,實際傳位啟。如今,大王您口頭說要把國家讓給子之,而官吏們皆是太子的人,這就和當年的禹一樣,明用子之實用太子。子之無法施展才華,大王蒙受欺騙世人的惡名。
  造假的名聲傳出去不好,為表明決非欺世盜名之人,將這場世紀大戲演下去,燕王噲爽快地將三百石俸祿以上官員的印信全部收回,任由子之擢賢任用。三百石俸祿的官員只能由國君任免,子之從此全面行使君權(quán)。
  縱使如此,燕國王族、老貴族勢力依然強大,與子之新貴集團摩擦不斷。齊國間諜們紛紛行動,挑撥離間,唯恐燕國不亂。
  隨著子之權(quán)力日益加重,太子平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他被父王這個異想天開的計劃攪得心神不寧?,F(xiàn)在燕國王廷布滿子之的親信,一旦父王歸天,子之拒不交出王位,自己怎么辦?耳邊回蕩著齊國使者向他轉(zhuǎn)達的齊王言之鑿鑿的話語, 只要太子起兵,寡人之國雖小,愿聽太子號令。
  太子平和子之總有決斗的那天,時間拖得越久對太子平越不利。一旦齊王轉(zhuǎn)變態(tài)度支持子之,后果不堪設想。權(quán)衡再三,太子平拔出腰間的長劍,命令將軍市被集結(jié)燕軍,動用軍隊攻打王宮奪取王位。
  子之不蠢。做國君三年間籠絡了一大批敢死之士,獲得許多百姓支持,上下一心,軍隊攻勢受阻,一連數(shù)月未將王宮拿下,軍事政變轉(zhuǎn)換成曠日持久的內(nèi)戰(zhàn)。
  燕軍斗志衰退,子之策反軍隊主將市被,發(fā)起反攻。雙方大混戰(zhàn),燕軍戰(zhàn)敗,太子平和將軍市被死于亂軍之中。燕國人民遭受到極大的苦難,數(shù)以萬計的燕國人在內(nèi)亂中喪命,老百姓們對只知爭權(quán)奪利、不顧人民死活的現(xiàn)任燕國統(tǒng)治者們深惡痛絕。
  子之在燕國人遍地哭聲中得意洋洋坐回燕王寶座,再沒人能夠摘去他頭頂上的王冠,燕王噲也不能,因為他所掌握的軍隊戰(zhàn)敗了??上В又吲d得太早,被欲望攻占靈魂的人鼠目寸光,只能看到身邊的危險,而感覺不到遠方逼來的殺氣。
  齊宣王等這一刻等了很久,當千載難逢的機會終于降臨時,齊宣王問孟子: 我想攻打燕國,可行嗎?
  攻打燕國,齊宣王預謀已久,向孟子請教,不過想尋求輿論支持。如果孟子大師首肯,齊國人民不會有反戰(zhàn)情緒。
  齊宣王把自己包裝成解除燕國人民苦難的明君,果然得到滿意答復。孟子大師冷酷地回答道: 此周文王、周武王伐紂之舉,機不可失。
  后世許多人憑借此話指責儒教不仁,對敵人的仁慈難道不是對自己的犯罪,不打仗如何統(tǒng)一天下,不打仗如何保境安民,說儒教只知仁愛的人才是真正的迂腐之徒。
  有人問孟子: 燕王禪讓國家,天下叫好,您為什么認為燕國可以討伐呢?
  孟子道: 燕國不是燕王的,而是燕國百姓的,燕王噲有什么資格禪讓。子之又有什么資格接受!
  那么人們會問,既然君主沒有權(quán)力移交政權(quán),舜和禹怎么得到國家的?孟子說: 天給的。 人們又要抬杠,孟子的回答也給了人們抬杠的機會, 天怎么給?親手交還是親口說? 孟子的下一句話很重要, 天與之,人與之。 (天給他,就是人民給他。)國家不是哪一個人的,是公有財產(chǎn),孟子否認君主有權(quán)力指定接班人,再一次提出民主理論,可惜歷代統(tǒng)治者對此故意視而不見。
  依孟子大師政治的悟性,怎么可能發(fā)現(xiàn)不了禪讓制存在的重大缺陷,禪讓者與受禪者各自集團的利益沖突,即既得利益集團與新興利益集團的矛盾,矛盾的激烈碰撞會引起政治大波動。這種利益沖突對比世襲制具有不可調(diào)和性,家天下老子和兒子有共同利益,而禪讓者們沒有。禪讓合法化只有一個辦法,仁者無敵,多數(shù)打少數(shù),即民主,讓人民去推選,否則政權(quán)難免動蕩。政權(quán)動蕩引起國家內(nèi)亂,國家內(nèi)亂外敵則趁亂而入。
  公元前315年,齊軍大將匡章率五都之兵與齊國北疆守軍攻人燕國。燕軍毫無斗志,城門大開,棄甲投降。齊軍如人無人之境,進展出奇迅速,不到一個多月,攻克燕國王都及大半燕國土地,燕王噲死于亂軍之中,子之被剁成肉醬。
  燕王噲聰明人辦糊涂事,禪讓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等它開花結(jié)果尚須時日,何況燕王噲一廂情愿地利用美麗感人的故事來為燕國圖霸。退一步講,即使禪讓制果真存在,它不過實行兩代,如果制度成熟的話怎么可能僅僅存在兩代。
  《史記》把燕王易和燕王噲記做兩個人,我同意另一種看法:兩個人其實是一個人,燕易王即燕王噲。謚法中講 好更改舊日易 ,似乎暗指驚世駭俗的禪讓。這場偉大而又荒誕的變革使性格憨厚,與世無爭享受數(shù)百年和平的燕國人蒙受痛苦和羞辱。
  伐燕大功告成,齊宣王躊躇滿志,問了孟子一個并不需要答案的問題: 戰(zhàn)爭打贏了,軍隊開進燕國的國都。有人勸寡人占領燕國,有人勸寡人不要占領燕國。齊國與燕國都是列國中的強國,擁有萬輛戰(zhàn)車的國家,而我們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是天意,天意不可違,您說呢?
  既然天意不可違,何必多此一問。孟子的回答饒有趣味,像一道選擇題: 假如您占領燕國,燕國人民高興的話,有什么不可以?假如您占領燕國,燕國人民不滿意的話,您還是別去。燕國人受夠戰(zhàn)亂的痛苦才歡迎齊軍,如果齊國只能給他們加重痛苦,他們會像歡迎齊軍一樣歡迎齊國的敵人。
  齊宣王不滿意孟子的回答,戰(zhàn)國時代兼并風潮蓋過爭霸思維,齊宣王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吞并一個大國。吃螃蟹有風險,不揭甲殼下口會硌牙。
  試問,當今世界孟子大師有信徒嗎?有,美國人。
  如今的美國人把孟子的戰(zhàn)略思想運用得爐火純青,攻打一個國家一定先看這個國家的人民答應不答應。如果這個國家的人民還有信仰的話,那么美國人必定先利用普世觀念發(fā)動文化攻勢,進行顏色革命,等到在當?shù)負碛幸欢ǖ娜藲?,再發(fā)起軍事打擊。占領一個國家后馬上利用該國文化上的分裂或各個利益集團的矛盾扶持傀儡政權(quán),除非當?shù)厝嗣駸崃覔碜o,否則從不吞并。
  齊宣王沒有按照孟子的話去做,不顧燕國人民的意愿,強行兼并燕國,把燕國土地劃歸齊國名下。燕國人發(fā)展地下武裝,展開游擊戰(zhàn)抗擊侵略軍。齊軍依托大城市瘋狂掃蕩進行報復。
  燕國局勢混亂,列強蠢蠢欲動。齊國攻占燕國,國土擴張兩倍,趙、魏兩國感受到巨大的壓力,泰國不希望出現(xiàn)一個東方大國與自己爭奪天下。秦國與三晉的戰(zhàn)爭由于齊國對燕國的軍事占領紛紛停戰(zhàn)。
  韓太子倉去咸陽做人質(zhì),魏襄王立親秦的公子政為太子,來到臨晉與秦惠王會盟,秦、魏、韓三國連橫再次宣告成立。
  北上伐趙的秦軍大敗趙軍,攻取藺地(今山西離石),俘虜趙將趙莊后主動停止軍事行動。秦、趙兩國媾和。秦惠王和趙武靈王約定,擁立燕國在韓國做人質(zhì)的公子職回燕國復國。公子職即是后來大名鼎鼎的燕昭王。公子職能夠獲得秦國支持,因為母親易王后是秦惠王的女兒。
  秦、楚、趙、魏、韓五國拒絕承認齊國占領燕國的既成事實,由趙武靈王出面保送公子職回國繼位。此時年約二十六歲的趙武靈王尚未進行 胡服騎射 ,正處于韜光養(yǎng)晦,夾尾巴做人的階段。秦、魏、韓三國不出兵,讓趙國獨自對抗強大的齊國,趙武靈王不會干這種傻事。
  一個叫樂毅的年輕人獻上一條計策, 以河東易燕地于齊 。樂毅注定要創(chuàng)造名揚天下的神話,只是當時不為人知。
  河東是趙國的土地,拿趙國的河東土地去換齊國占領燕國的河北之地。這條河指黃河,河東、河北指黃河下游地段。拿趙國的土地換燕國失去的土地,再把換來的土地歸還給燕國,樂毅是不是腦子進水了,分明賣國求榮。
  樂毅用不緊不慢的語調(diào)解釋著這條計策的精華: 齊國占領燕國,列國口頭上譴責,都不出兵。我們趙國去干涉,不就和齊國結(jié)仇了嘛。不如讓燕國向齊國稱臣,割河北土地求和,請求齊國撤軍。然后,我們用趙國的河東之地換回燕國割地。我們替燕國換回失地,燕國復國后必定會感激我們。我們對齊王說,只要齊王同意換地方案,燕國和趙國永遠是齊國堅定的盟友,從此聽從齊國號令。如此一來,天下諸侯憎恨齊國強大,必定主動聯(lián)系我們對付齊國,這是合天下諸侯的力量伐齊的妙計。我們用一塊土地換來天下諸侯的軍隊,劃算,他們離齊國遠,到時候打下的齊國土地還不都是大王您的。
  趙武靈王依計而行,誰知他們小視齊宣王臉皮的厚度,齊宣王拿走趙國的河東之地,卻拒絕從燕國撤軍。貪小便宜吃大虧,齊宣王讓樂毅算計了一遭。
  楚國和魏國眼見齊國領土越來越大,心里不是滋味,大罵趙王不會做事,純粹一個倒霉蛋,白白送給齊國河東之地。楚國使者來到大梁見魏襄王。答應給魏國六座城市,與魏國聯(lián)兵伐齊。兩國使者共赴邯鄲,與趙武靈王商議三國發(fā)兵攻打齊國的事情。
  天下諸侯密謀復興燕國,齊宣王向孟子問計。孟子道: 昔年商湯以七十里地成就大業(yè),您擁有千里之地怕什么。但是,齊軍兵人燕國之后不行仁義,亂殺無辜,搶奪財物,甚至搗毀燕王宗廟,燕國人不高興。燕人在國內(nèi)反抗,諸侯在外討伐,我們?nèi)绾握屑??現(xiàn)在只有一個辦法,歸還搶來的財物,擁立新君,從燕國撤軍。
  孟子從不講利,那只是表面的,透過孟子的言論可以看到隱藏至深的利益。王道即是大事業(yè),大事業(yè)即是最大的利。孟子主張依靠仁義的力量誘使燕國人歸附齊國。當侵略軍的殘暴引發(fā)被占領地區(qū)人民反抗時主動撤軍,扶植代理政權(quán)來保證齊國的利益。
  這種以退為進的戰(zhàn)略被美國人奉為至寶,伊拉克戰(zhàn)爭是一個經(jīng)典的戰(zhàn)例,只要滿足本國利益,不謀求占領對方領土,因為美國人實施不了仁義,不可能讓伊拉克人民滿意。美國當然不是在伊拉克站不住腳才撤軍,而是任務圓滿完成。美國現(xiàn)在可以隨意指揮伊拉克,中東又出現(xiàn)美國的一個附庸國。
  戰(zhàn)國時代各國拼命擴張領土,齊宣王憑借燕國內(nèi)亂撿了一個大大的便宜怎么肯放棄。齊宣王不采納孟子的計策,自負地說道: 如果列強真的能夠聯(lián)合起來,寡人寧愿從燕國撤軍,但是,寡人不相信他們會是青銅一塊。
  齊宣王相信權(quán)謀,不相信仁義的力量,認為利用列國之間的矛盾搞外交和強大的軍事力量可以保住勝利果實、成就王道。別說齊宣王,秦始皇又能怎么樣,依靠強悍的秦國軍隊和翻云覆雨的權(quán)謀手腕攻占六國,結(jié)果守住了嗎?
  軍事征服和權(quán)謀手段只能得逞于一時,仁義才能保持永久。大家讀到這里,應該懂得什么叫做仁義了,仁義即厚黑,仁義即民主,仁義即無為而無不為。普通人看不到大道,厚黑家齊宣王也看不到,因為他只停留在厚黑學第二層的水平。第二層的厚黑術(shù)足以稱霸,齊宣王所料不假,不待齊國出手,伐齊列強分道揚鑣。
  第一個破壞伐齊大業(yè)的國家竟是幫助燕國復國的帶頭大哥秦國。張儀主持的秦國外交部對楚國倡議楚、魏、趙三國出兵伐齊的用意產(chǎn)生懷疑,認為楚國別有用心,意在拆毀秦、魏連橫。
  齊國吞并燕國強勢崛起固然帶給秦國壓力,但畢竟中間隔著趙、魏、韓三國,楚國才是秦國最大的威脅。張儀認為楚懷王在玩陰謀,送魏國六座城池最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攻打齊國,而是為了瓦解秦、魏的連橫。也就是說,無論打不打得贏齊國,魏國與楚國已然是盟友。
  秦國唆使趙國助燕復國,意在使齊國無暇西顧,連橫韓、魏之力趁機攻打楚國。秦國絕不允許連橫散架,更不能允許魏國倒向楚國。張儀再次出招,來到大梁對魏襄王道: 楚國肯定不會送給大王六座城池。
  魏襄王問道: 為什么?
  張儀道: 事情可想而知,齊國若得知魏、楚、趙三國聯(lián)合出兵的消息一定退還燕國土地。試想目標實現(xiàn),楚國會付報酬嗎?大王此舉既失策于楚國,又與秦國、齊國結(jié)怨。大王不信,可以先向楚國索要土地,看看楚王會不會給。
  魏襄王搖搖頭, 我們不出兵,楚國怎么肯給土地?
  拒絕張儀,魏襄王心中得意,魏國最大的敵人就是秦國和齊國,秦、齊兩國害怕的事正是我該做的事。
  沒過幾天,魏襄王發(fā)現(xiàn)他錯了,錯得很厲害。韓國緊急向河外調(diào)集軍用物資,秦軍向韓國境內(nèi)移動。不用問,秦、韓準備對魏國發(fā)起軍事打擊。魏襄王緊張兮兮找到張儀承認錯誤,堅決表示與楚國斷交,當著張儀的面破口大罵楚國使者。
  楚懷王大怒,三國伐齊的事擱淺。齊宣王看到機會,齊國使者飛馳郢都,向楚王表態(tài),齊國愿意幫助楚國對抗秦國,條件很簡單,楚國帶頭承認齊國對燕國的軍事占領。
  盛怒之下的楚懷王同意齊國要求,齊楚軍事同盟宣告成立。連橫國與齊楚同盟兩大軍事集團各自在邊境線上屯集重兵,列國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決定這場戰(zhàn)爭勝負的不是雙方數(shù)十萬甲兵,而是張儀的騙術(shù)。



小學語文題庫,初中語文題庫,高中語文題庫



投訴與建議
此頁面存在的問題*
違法違規(guī)
知識錯誤
抄襲他人
其他原因
問題描述*
聯(lián)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