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久久,亚洲乱亚洲乱妇22p,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素材 (65602010)
易優(yōu)作文網(wǎng)——(春秋戰(zhàn)國)鄭莊公歷史上是一個怎樣的人:小國大志成就顯赫一方

(春秋戰(zhàn)國)鄭莊公歷史上是一個怎樣的人:小國大志成就顯赫一方


來源:蘇州易優(yōu)語文閱讀寫作培訓   糾錯
2025-05-12

Word格式下載

全文8407字


  鄭莊公歷史上是一個怎樣的人:小國大志成就顯赫一方 發(fā)布時間:2017-10-19 21:58 瀏覽:加載中
  鄭莊公(前757 前701年),名寤生,鄭國第三代國君,前743至前701年在位,他的祖父鄭桓公是周宣王之弟,受封于鄭(今陜西華縣東),周幽王時任司徒,在西周末的驪山之難時為其間兼并鄶(今河南密縣東南)和東虢(今河南滎陽東北),建立鄭國,并設關筑城,鄭自此逐漸強大。鄭莊公繼位后,仍代父為周卿士,但他把主要精力用于主持本國國事上。
  自周平王東遷后,周室衰弱,諸侯國逐漸強大,鄭莊公以周朝卿士和諸侯國君的雙重身份活躍于政治舞臺上,他憑借自己的智謀和權(quán)術扮演了一個特殊的角色,對當時社會政治趨勢的演化起了相當?shù)拇龠M作用。
  巧扮雙重身份
  周朝遭犬戎之亂而東遷,已經(jīng)到了不靠諸侯國的救護就不能自保的地步,喪失了往日的氣魄和威望。犬戎之亂又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破除了人們對周朝的迷信,向社會公開展現(xiàn)了禮儀制度的虛弱和強力的重要。在當時,要想號召列國,在政治舞臺上有所作為,依靠周室是絕對不行的,必須要有自己的實力。
  鑒于這些情況,鄭莊公把自己事業(yè)的立足點堅決地放置于鄭國,不惜與自己的弟弟、母親以武力相對抗,與周天子鬧翻也決不動搖,他以極大的精力經(jīng)營自己的國家,終使鄭國成為東周初期嶄露頭角的諸侯國。
  鄭莊公要發(fā)展自己的國家,首先遇到的是地理條件的制約。
  鄭處于四戰(zhàn)之地,南有蠻楚、北有強晉、西有東周,鄭國無法與之爭鋒,只能向東發(fā)展,而東鄰衛(wèi)、曹、魯、宋、陳、蔡諸國中,宋國國大爵尊,在東方小國中又有號召力,是鄭國發(fā)展的嚴重障礙。鑒于這種情況,鄭莊公把向外用武的目標定于宋國,這是在當時情況下的最佳戰(zhàn)略。為了實現(xiàn)對于宋國的軍事勝利,鄭莊公實行了制和包圍,他幾次和齊、魯二君約會,在攻取宋國的郜、防二邑后將其送給魯國,都是為了鞏固三國的同盟關系。第二,假借王命伐宋,號召列國。鄭是一個新起的小國,在諸侯中未孚眾望,但鄭莊公是周朝卿士,具有特殊的身份,于是莊公宣稱宋公久缺朝貢,自己以卿士的身份,承王命率兵討伐。鄭國通過這種方式糾合了更多的國家,又形成了對宋國的輿論壓力,事后還對不追隨出兵的許、鄖(今山東寧陽東北)小國以 抗命 的罪名予以教訓,幾乎滅掉許國。第三,扶植宋國內(nèi)部的反對勢力。宋國前君主的兒子公子馮出奔到鄭,宋國曾為此出兵討之,鄭莊公對公子馮采取保護措施,厚相招待。宋國在一次內(nèi)亂后,國人欲迎立公子馮為君,公子馮臨行前,泣拜于鄭莊公之前表示,自己返國后, 當世為陪臣,不敢貳心 (第八回)。
  在鄭莊公的執(zhí)政期內(nèi),鄭國確實取得了對宋國的勝利,但鄭國又從來無力吃掉宋國,這種和平勝利是鄭對于宋所能取得的惟一形式的大勝利,這里,不利的政治地理環(huán)境起了決定的作用:鄭處在幾個大國之間,又幾乎無險可守,即使某一天有力吃掉宋國,那相鄰的大國也絕不會坐視其崛起,必然要以武裝干涉的形式使鄭回到自顧不暇的地步。
  事實上,到了春秋中后期,南北大國為了爭霸天下而斗武,帶,因而各需鄭國以屏障的角色存在于自己身邊,但它們又要打擊對方、示威于天下,因而鄭就成了經(jīng)常的用兵之地。鄭莊公之后有幾世執(zhí)政,常常是朝晉暮楚,實在是源于地理環(huán)境的不得已所為。而這是鄭莊公本人所不曾料及的。
  活躍于政治舞臺上的鄭莊公還有一個如何對待周天子的棘手問題。作為周朝卿士,他應當盡忠于王室,他是諸侯矚目和敬重的人物,但他把自己事業(yè)的立足點放在對本國的經(jīng)營上,要兼并、擴張,要破壞周朝既定的實力劃分,甚而要憑實力號召列國,那必然和周室發(fā)生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他既要利用卿士的角色,又不愿恪守卿士的本分,這種矛盾的處境和心態(tài)決定了他對周天子在總體上采取的是又打又親的手段。當王室要限制他的發(fā)展和自由時,就打擊王室;當這種打擊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自己的需要時就親近王室,打擊王室是為了抵制王室對自己的限制,是為了向列國示威;親近王室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卿士身份,或保持自己對若干國家的號召力。他為了防止國內(nèi)反叛而久不入周供職,但當聞知周平王欲分政于虢公時即日駕車入周,可見他即使在坐鎮(zhèn)守國的危急時刻也密切注視著朝中動靜,他經(jīng)營鄭國,同時又不愿放棄周政。他和周平王交換人質(zhì),既可以施恩于太子,作為親近王室的手段,又可以加害于太子,作為打擊王室的手段。周桓王辭他回國后,他派兵搶收周地糧食,事后又準備親去謝罪修好(見第五回)。假王命伐宋是利用卿士身份而對卿士本分的嚴重背離?;竿跤H討莊公的假命之罪,莊公怒氣相待,而當大將射傷桓王,周兵潰退時,鄭軍急忙鳴金收軍,莊公又派人去王師稽首謝罪,要 天王憐而赦之 (第九回)!
  鄭國要發(fā)展,對周王不打不行,不親也不行。鄭莊公對周王又打又親的手法,對鄭國的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他對周用的有效性。這是他能夠預料但卻無法避免的矛盾。
  鄭莊公在率軍襲擊戴城,繼而擊潰宋、衛(wèi)、蔡三國聯(lián)軍后,舉行了一次隆重的慶祝會,他自信十足地問大臣: 寡人賴天地祖宗之靈,諸卿之力,戰(zhàn)則必勝,威加上公,于古之方伯如何? (第七回)方伯,即一方之長,是古代諸侯中的領袖之稱。莊公此語,吐露了他的志向,表達了一生事業(yè)的追求目標,正是為實現(xiàn)這種志向和目標,他做出了極為艱苦的努力。
  夾縫中圖霸的智慧
  在政治斗爭的具體環(huán)節(jié)上,鄭莊公憑借他豐富的經(jīng)驗和高超的智力,常常能準確預料事情的變化趨向,從而提早制定出應付的策略,使自己一方在斗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還在自己的弟弟段與母親姜氏沆瀣一氣謀圖作亂時,手下大臣勸他當機立斷,予以制裁,他私下對親信講: 寡人籌之熟矣!段雖不道,尚未顯然叛逆。我若加誅,姜氏必從中阻撓,徒惹外人議論,不惟說我不友,又說我不孝。我今置之度外,任其所為,彼恃寵得志,肆無忌憚。待其造逆,那時明正其罪,則國人必不敢助,而姜氏亦無辭矣。
 ?。ǖ谒幕兀┧隙硕味嘈胁涣x必自斃的結(jié)局,果然,在莊公與段公開對抗時,段賴以作亂的京城(今河南滎陽市東南)百姓都不滿于段的所為,段逃奔共城(今河南輝縣),后兵敗自殺。莊公又乘勝追擊段的兒子滑于衛(wèi)國,衛(wèi)桓公懼而謝罪。有一次,鄭莊公忽然聽到了衛(wèi)公子州吁殺死衛(wèi)桓公而自立為君的消息,不覺長嘆道: 吾國行且被兵矣! 群臣問何以預料得到,莊公回答說:州吁素好弄兵,今既行篡逆,必以兵威逞志。鄭衛(wèi)素有嫌隙,其試兵(每乘約計三十人),將鄭東門圍得水泄不通,形勢非常嚴重。鄭莊公向群臣問計,大家言戰(zhàn)言和,紛紛不一,莊公笑著說道: 諸君皆非良策也。州吁新行篡逆,未得民心,故托言舊怨,借兵四國,欲立威以壓眾耳。魯公子翚貪衛(wèi)之賂,事不由君,陳蔡與鄭無仇,皆無必戰(zhàn)之意。只有宋國忌公子馮在鄭,實心協(xié)助。吾將公子馮出居長葛,宋兵必移。再令子封引徒兵五百,出東門單搦衛(wèi)戰(zhàn),詐敗而走。州吁有戰(zhàn)勝之名,其志已得,國事未定,豈能久留軍中,其歸必速。吾聞衛(wèi)大夫石碏,大有忠心,不久衛(wèi)將有內(nèi)變,州吁自顧不暇,安能害我乎? (第五回)在這里,鄭莊公首先分析了五國各自出兵的動機和要達到的目的,認為需要對付的只有宋衛(wèi)二國,然后提出兩項退兵之策,其一是將公子馮移居長葛,以此引開宋兵;其二是以詐敗形式造成衛(wèi)國戰(zhàn)勝之名,促其速歸。鄭莊公既沒有真正出戰(zhàn),也沒有乞和,他以兩項決策輕而易舉地瓦解了五國聯(lián)軍,解除了國家的危難。他料到州吁執(zhí)政的衛(wèi)國必有內(nèi)變,后來衛(wèi)石碏大義滅親,誘殺了州吁及其追隨人均如莊公所料。
  鄭莊公對五國聯(lián)軍的分析及其對付的策略,顯示了他敏銳的洞察力和政治斗爭的豐富經(jīng)驗。
  鄭莊公率兵假命伐宋時,宋國為了自救,分兵一支聯(lián)合衛(wèi)國去攻打鄭國本土,宋將孔父嘉聞知鄭莊公正離宋返鄭,怕自己腹背受敵,遂準備借路于戴,返回宋國,戴人疑宋國來攻襲自己,閉門不開,兩家攻守對抗、相持不下。鄭莊公回國途中聞知此訊,笑著說: 吾固知二國無能為也!然孔父嘉不知兵,烏有自救而復遷怒者?吾當以計取之。 (第七回)當即令四將受計,秘密往戴城進發(fā)。鄭將公子呂假稱領兵救戴,莊公本人藏于軍中,戴國開門納入后,鄭軍即將戴君逐出,奪了戴城,之后,鄭國其他三將在城外從三面包圍了宋、衛(wèi)之兵,幾乎將其全殲。這次戰(zhàn)斗中,莊公巧施時,是因為鄭莊公運用了兩個法寶,一個是妙計制敵,一個是外交勝利。而兩個法寶的運用都需要領導人高超的智謀和料事能力,這均是鄭莊公的得心應手之處。鄭莊公在一生的用武中,沒有打過敗仗,這是極少見的情況。莊公在晚年擊敗王師后,周桓王準備傳檄四方,共討莊公之罪,虢國林父勸諫說: 諸侯自陳、衛(wèi)、蔡三國而外,莫非鄭黨。 (第九回)認為其他國家不會棄鄭而從周,可見莊公的外交活動也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莊公長于料事和智謀,但對一件關系鄭國長治久安的重大問題卻無法應付其所料。他有十一個兒子,世子為忽,而他所偏愛的兒子突有才智,而且是一個不安居人下的人,為了維護身后的鄭國政局,他忍痛讓突出居于宋,他料到這種安排仍然不足以消除突對鄭國政局的威脅,臨死前哀嘆道: 鄭國自此多事矣! (第十回)這種哀嘆反映了他對身后內(nèi)亂的預察和對這種預察結(jié)果的無能為力。
  善以無欲掩大欲
  鄭莊公富于智謀,當殘酷的政治斗爭需要時,他會把自己的真實感情隱藏起來而以相反的形式表達,過多的智謀必然轉(zhuǎn)化為對他人的欺詐。例如,他明明想要除掉段的叛逆,平時卻縱容不咎,姑息養(yǎng)奸,好在段罪惡昭著時徹底鏟除,以塞國人和母親之口;他久不朝周,明明是一直注視著段的所為,準備瞅機會消滅之,而當大臣一再向他提出制裁段時,他卻佯裝不解,對大臣說: 段乃姜氏之愛子,寡人之愛弟,寡人寧可失地,豈可傷兄弟之情,拂國母之意乎? (第四回)為了引誘段反叛,他假傳自己要往周朝面君輔政,姜氏聞信大喜,立即給段寫密信一封,約其興兵襲鄭,當段在共城自殺后,莊公撫段之尸大哭道: 癡兒何至如此! 似乎這樣的結(jié)局不是他所希望的。周桓王一上臺就辭他離周回國,他為此怨恨不已,可見他對周室的職位還是很留戀的,但當他在先前聽到周平王欲用虢公替代自己的職務時,立即去周王面前提出辭呈,并且認真地對平王講: 夫政者,王之政也,非臣一家之政也。用人之柄,王自操之。 (第五回)他料定當時虢公尚不敢替代自己,而周王也不敢舍棄自己,他做出辭呈的表示,既是在考察周王的反應,更是要表明自己在周室的不可替代性。
  莊公率兵伐宋,明明是實現(xiàn)自己戰(zhàn)略目標的必要步驟,是自己的主張,但他卻布告天下,大張旗鼓地宣傳這是周王的決定,似乎自己只是在忠實地執(zhí)行周王的命令,沒有絲毫私欲摻雜其間,假命伐宋當時是對世人的一次大欺詐。鄭、齊、魯三國聯(lián)軍攻取了宋國的郜、防兩邑,這時莊公接到了國內(nèi)關于宋、衛(wèi)來攻的告急文書,他即時傳令班師,齊、魯兩國的隨軍大將親到軍營來見莊公詢問班師原因,莊公隱下宋衛(wèi)侵鄭的實情,只說: 寡人奉命討宋,今仰仗上國兵威,割取二邑,已足當削地之刑矣。賓君上爵,王室素所尊禮,寡人何敢多求?所取郜防二邑,齊魯各得其一,寡人毫不敢私。 (第七回)齊將覺得鄭國以王命征師,自己只是隨從,遂固辭不受城邑,莊公便將二邑一并送魯。齊將回國向齊君匯報了這些情況,齊公以為莊公公平之至,稱嘆不已。后來,鄭莊公策劃與齊魯二君一同率兵攻許,許君逃奔,齊公遂提議將許國土地讓給魯國,魯公堅辭不受,齊公又提議將許地讓給鄭國,莊公滿念貪許,但因見齊魯二君推讓,只得佯裝推脫。恰有許大夫領著許君幼弟進前叩首乞哀,要求找個為許君祖宗安置廟祀的地方,齊魯二君顯出憐憫之意,鄭莊公見此情景,將計就計,遂轉(zhuǎn)口說道: 寡人本迫于王命,從君過罪,若利其土地,非義舉也。 并進一步提出(第七回)于是把許分為東西兩半,東邊讓新君居之,西邊派鄭國的一位大夫駐守,名為助許,實是監(jiān)守。齊魯二君不知其中就里,以為處理妥當,稱善不已。鄭莊公通過許多詐術把自己打扮成一個無求無欲的人物,表面上的無欲掩蓋著內(nèi)心極高的追求。
  禮賢下士的精神
  在和部下的關系上,鄭莊公有自己的特點。首先,他極為尊重部下的意見和感情,每遇一個重大的問題,他一般都有自己的考慮,但在做出決策前多要征求大臣們的意見,大臣們有好的主張,他都樂于采納,如平段之叛和追滑至衛(wèi)是采納了公子呂的意見,奪食于周和假命伐宋等是采納了祭足的意見,掘地見母和征討許郕是采納了潁考叔的意見,對抗王師并排陣取勝是接受了公子元和高渠彌的意見等等。如果大臣們提不出更好的主張或來不及征求他們的意見,他才按自己的考慮去辦。如退五國聯(lián)軍、撤宋之圍和分裂許國等都是按自己的考慮行事。在鄭莊公執(zhí)政期間,鄭國領導集團內(nèi)的民主空氣是較濃的,如追滑入衛(wèi)、搶收周禾、計退聯(lián)軍和抵御王師等事件進行之前,大臣們都進行過激烈的辯論,各抒己見,鄭莊公的態(tài)度是有善則從。
  莊公還注意尊重部下的感情,鄭齊早年的石門之會上,齊公主動提出愿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鄭世子忽,鄭莊公回國后征求忽本人的意見,忽推辭說: 鄭小齊大,大小不倫,孩兒不敢仰攀。 (第五回)莊公勸兒子說,若與齊國結(jié)為婚姻,以后有事情還可以仰仗,不應該辭掉這門親事,忽回答: 丈夫志在自立,豈可仰仗于婚姻耶?莊公為兒子有這樣的志氣而高興,遂不強求應親。后來世乃受室而歸,外人必謂我挾功求娶,何以自明? 再三拒絕。忽回國后將辭婚之事告知父親,莊公表示: 吾兒能自立功業(yè),不患無良姻也。 (第八回)鄭齊聯(lián)姻,從政治利益的角度考慮有極大的好處,但由于世子本人拒絕,莊公也采取了不干涉的態(tài)度,他完全尊重當事人本人的意愿。公子呂病逝后,正卿位缺,莊公欲用高渠彌繼任,世子忽密諫道: 渠彌貪而狠,非正人也,不可重任。 (第七回)莊公點頭同意。莊公覺得,今天自己所提拔的人,正是日后世子所要長期使用的人,若違背世子意愿而提拔一個人,必然影響日后君臣間的關系,埋下君臣不和的禍種,于是他改變了原來的人事安排,任祭足為上卿。莊公臨終前召來祭足,商量說他想將君位傳給兒子突,征求祭足的意見,祭足對莊公說,世子忽的地位不能改變,最后表示: 廢嫡立庶,臣不敢奉命。 (第十回)莊公遂下決心傳位給世子,并使子突出居宋國。莊公的考慮是,無論哪一個兒子繼位,都必須靠祭足的扶立、輔政,祭足不同意的人,即使把他立為世子,身后也難以上臺;即使上臺了,也不會長久,在嗣位問題上尊重顧命大臣的意見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鄭莊公對待部下的另一個特點是頻繁地予以嘉獎,不斷鼓勵他們的進取心。祭足為他連續(xù)制定了一套假命伐宋的方案,他當面表示: 卿之謀事,可謂萬全。 之后又拍著祭足的肩說: 卿真智士也!寡人一一聽卿而行。 (第六回)上卿公子呂病逝后,他哀痛道: 子封不祿,吾失右臂矣! (第七回)乃厚恤其家,祿其弟公子元為大夫,他通過體恤死者而鼓勵生者。公子元提出了抵御王師的戰(zhàn)斗方案,莊公即嘉獎道: 卿料敵如指掌,呂不死矣! (第九回)及打敗王師后,他深嘉公子元之功,為之筑城于櫟邑(今河南禹縣)使其居守,作為鄭國別都,并對諸大夫各有獎賞。莊公在伐許前,為選先鋒而進行了一場帶有獎勵的比賽,潁考叔中選,他當?shù)谝还?,并殺牛饗士,后來退軍時又將攻取的二城送魯,表示以此 酬公子老挑首功之勞 (第七回)。莊公從不吝于嘉獎,正是通過頻繁的獎勵,他不斷挖掘出部下的積極主動性。然而有一次例外,在抗擊王師的戰(zhàn)斗中,鄭將祝聃一箭射中周王左肩,對戰(zhàn)斗的勝利起了極大的作用,但在獎勵有功人員時,惟祝聃之功無賞,祝聃將這種不公平當面講給了莊公,莊公解釋說: 射王而錄其功,人將議我。 (第十回)祝聃忿恨不已,疽發(fā)于背而死,而在祝聃死后,莊公私下厚賜其家,并命厚葬祝聃??梢姡讵剟顔栴}上,莊公把握著以下幾個基本的原則:第一是獎勵的頻繁性、及時性和針對性;第二是對本國臣下以精神獎勵、口頭嘉獎為主,對他國之勞以物質(zhì)獎賞為主;第三是不搞有任何消極后果的獎勵。
  鄭莊公多方獎勵部下,但他獎勵的僅僅是部下的進取心,他對臣下發(fā)展個人勢力的事情極為反感。他的弟弟段曾以射獵為名在外招兵買馬,上卿公子呂建議予以制裁,理由是: 人臣無將,將則必誅。 (第四回)即認為為臣的不應該有私人武裝,莊公對這一觀點事實上是接受了的。有一次,世子忽對莊公講: 渠彌與子亹私通,往來甚密,其心不可測也。 (第八回)子亹是莊公的另一兒子,莊公聽了世子忽的反映,即召來高渠彌當面給予指責。莊公所要求的是部下對他的忠誠和袒露,超出這種范圍,他就會給予制裁和批評。
  傳統(tǒng)禮教的反叛者
  鄭莊公出身于世家貴族,他熟知傳統(tǒng)禮教,但又不滿傳統(tǒng)禮教,他是春秋政治舞臺上桀驁不馴、最先反叛禮教的人物。傳統(tǒng)弟的叛亂,鄭莊公辭別母親,假稱往周,其實卻往廩延(在今河南延津東北、古黃河南)準備圍殲叛軍。叛亂平息后,他將母親與段的往來書信轉(zhuǎn)送姜氏觀看,命人將她送往潁地安置,并傳話說: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ǖ谒幕兀┤怂懒吮辉嵊诘叵拢乓姷近S泉之水,鄭莊公的話對母親沒有一點客氣。后來在諫臣潁考叔的說服和感化下,對他母親又作了重新安置。在與周王的關系上,他和傳統(tǒng)禮教離得更遠。除過搶收周禾和假命伐宋外,周鄭交質(zhì)和射王中肩兩件事極大地震動了列國,周天子第一次在戰(zhàn)場上敗給了曾向自己納貢稱臣的諸侯國君,蒙上了奇恥大辱,從此,周室對諸侯國的非禮所為只能茍且隱忍,而不敢妄加干涉。例如,后來齊宋等四國伐衛(wèi),周莊王欲出兵救衛(wèi),朝中大臣多不贊成,他們的理由是: 王室自伐鄭損威以后,號令不行,今齊 不可敵也。 伐鄭之役,先王親在軍中,尚中祝聃之矢,至今兩世,未能問罪,況四國之力,十倍于鄭。 (第十四回)周朝君臣援引周鄭交戰(zhàn)之事,完全放棄了對諸侯行為的干預。而有些諸侯國也援引射王事件,公然蔑視王室,僭越禮儀。例如地處南方的楚君熊通當時請周桓王給他封以王號,桓王不同意,熊通斥責周王說: 鄭人射王肩,而王不能討,是無罰也,無賞無罰,何以為王!
  蔑視王室的先河。
  鄭莊公是一個不安于本分的人物,他懷大志于胸,不屑于在傳統(tǒng)禮教所允許的狹小空間窒息自己旺盛的活動力,他要在廣闊的政治舞臺上充分地顯現(xiàn)自己,要沖破對自己個性的束縛和限制,因而要反叛禮教。然而,他生長和活動于禮教意識極為濃厚的社會,他個人能夠掌握的力量又一時有限,因而又必須在許多方面借助于禮教的作用力:例如母親姜氏曾請求將制邑(今河南滎陽市汜水鎮(zhèn),又名虎牢)封給段,而制邑地勢險要,先前曾有大臣居之造反的先例,莊公不想予段,于是對姜氏講: 制邑巖險著名,先王遺命,不許分封。 (第四回)對付姜氏,只能打出先王旗號,借助于恪守先王遺命的禮教;后來實施伐宋的戰(zhàn)略目標,為了糾集更多的國家相助,他又假傳周王之命,借助于 奉天討罪 的禮教。因為這個原因,他對傳統(tǒng)禮教又有所讓步和屈服。例如他已發(fā)誓和母親再不相見,但不久后悔,最后作了重新安置;他將周太子留質(zhì)于鄭,在鄭厚加相待;他搶收周禾、射王中肩,二事之后都向周王謝罪道歉;他對射王中肩的肇事人祝聃勞而不賞,以示無功。鄭莊公對傳統(tǒng)禮教的反叛是不徹底的,他對禮教的讓步和屈服,既是一種政治策略,又體現(xiàn)著他所能達到的思想境界。
  在春秋初期,敢于在政治舞臺上充當傳統(tǒng)禮教的叛逆先驅(qū),需要巨大的精神勇氣。鄭莊公叛逆意識的萌發(fā)和形成有其個人環(huán)境和經(jīng)歷上的原因:鄭莊公是他母親在睡夢中生下的,姜氏睡醒方覺,吃了一驚,故為他取名寤生,心中有不快之意。莊公的弟弟段生得一表人才,深得姜氏寵愛,莊公自然從小受到母親的冷遇,和母親缺乏正常的溝通和理解,無論是對于作為自己孝敬對象的母親姜氏,還是作為自己盡忠對象的國母姜氏,他都少有感就了他自尊自傲的性格,他不會過分地壓抑自己,對誘導自己實行自我壓抑的傳統(tǒng)禮教必然產(chǎn)生不滿,而一旦他具備了力量,就要公開反叛。從個人經(jīng)歷方面來講,鄭莊公親眼看到了西周敗亡的事實;耳聞了西周末王室政治的昏暗,他自繼位以來,又繼父職為周朝卿士,參與周朝最高統(tǒng)治層的決策和管理,他和周王同朝共事,喪失了人們普遍具有的對于天子的迷信感,他甚而自信周王的能力趕不上自己,他看到了傳統(tǒng)禮教并不是神圣的,故而有勇氣反叛。
  鄭莊公在思維方式上能夠跳出傳統(tǒng)的窠臼,他早年與母親關系不和,自然受其壓制不少,但他對自己的兒子則不是把這種關系移植過來,而是寬大為懷。例如對世子忽的婚事,他只講清利害,表明自己的意見,而不加包辦和干涉。莊公一執(zhí)政,就受到弟弟段的威脅,他嘗到了這種苦頭,于是在臨終前把最有篡位可能的愛子突安置于別國,他不希望發(fā)生于自己一代的悲劇重演于下一代。能跳出傳統(tǒng)的窠臼,這是鄭莊公思維品格的一大優(yōu)點,也是他身上叛逆意識得以形成的主觀因素。
  鄭莊公在春秋初的政治舞臺上風云了一生,他以稱霸諸侯為目標,憑借自己富有的智謀和獨特的性格在身邊掀起了不少的波瀾,確也稱雄一時,然而正像諫臣潁考叔曾當面指出的那樣,他尚是一個不夠格的 方伯 (見第七回)。盡管如此,他對當時歷史演進的促進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他對周室的不敬和打擊加速了天下王綱不振、禮崩樂壞局面的形成;他倡導的稱霸之風被齊桓公、晉文公發(fā)揚弘大,成了春秋時代的顯著標志;他的智謀、能力和思維品格對后來之人也有不少的啟迪。



小學語文題庫,初中語文題庫,高中語文題庫



投訴與建議
此頁面存在的問題*
違法違規(guī)
知識錯誤
抄襲他人
其他原因
問題描述*
聯(lián)系方式*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