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人眼里,知難而進是一個褒義詞,而知難而退是一個貶義詞。而我卻要對大家說:“知難而退未必是一個貶義詞;知難而進未必是一個褒義詞。
我聽過一個故事:在一所學校里,在進行著長跑比賽。發(fā)令槍“啪的一聲響,幾位運動員像離弦的箭一般沖了過去。當賽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一位同學已經(jīng)累得氣喘吁吁了,想放棄比賽。而旁邊的幾位同學卻鼓勵他繼續(xù)跑,還說:“別放棄,堅持就是勝利!要學會知難而進,別作縮頭烏龜!那位同學聽了大家的話,堅持跑完了全程。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墒遣恍业氖虑榘l(fā)生了:那位同學被檢查出有心臟病!當時同學們都驚呆了。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結(jié)束了。我想:要是那位同學知難而退,在比賽中途放棄比賽,說不定就不會發(fā)生這樣的慘劇了。 易優(yōu)語文培訓(xùn),(TeL:181-1815-9898)蘇州閱讀寫作同步提升
還有一個故事:一隊登山隊員去攀登珠穆朗瑪峰,當快要到8000米的時候,一位隊員放棄了。人們百思不得其解,追問他:“都快要登上峰頂了,為什么你要放棄呢?多可惜呀。他從容地說:“我知道我的極限就是在這兒了,我要學會知難而退,不能做的事情就不要瞎逞能,我可不想讓自己登上峰頂時惹出什么麻煩。于是,這位隊員放棄了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機會。
通過這兩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會知難而退,自己無法完成的事情,就不要知難而進,退一步海闊天空。以免自己惹出麻煩。
烈士李向群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一個得了重病還是要去抗洪救災(zāi)的英勇人物,最后犧牲在了抗洪救災(zāi)一線上。我卻認為他不應(yīng)該在自己身體不允許的情況下為人民服務(wù)。他不是想為大家做貢獻嗎?他應(yīng)該先把病養(yǎng)好,再去救災(zāi)。如果中間不幸受傷之類的,也靜靜地養(yǎng)病,這樣的話就會為社會貢獻出更多的力量,而不至于知難而進,英年早逝,眾人惋惜呀! 蘇州易優(yōu)中考語文培訓(xùn),吳老師語文課(Tel:181-1815-9898)
知難而退的人不是縮頭烏龜,而是一種明智之舉,我希望社會上在量力而行的基礎(chǔ)上多一點之難而退的人。 ——作文培訓(xùn),作文投稿,閱讀寫作能力提升,就來易優(yōu)作文。
 
數(shù)百名學生成功進入蘇州頂尖高中。蘇州初中語文閱讀寫作培訓(xùn),咨詢報名:181-1815-9898

 
        
 
          
          
 
                 
                